APP下载

旅游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践与探索:内涵、形式与评价

2018-09-10张昀

高教学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实践

张昀

摘 要:旅游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体现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提高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则属于旅游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论文结合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以茶文化教学为切入点,从内涵、课堂形式、教学评价三方面对旅游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对几种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旅游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9-0057-03

Abstract: The instrumentality of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lies in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as a language tool,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improv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skills belong to the humanity concept of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ea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of introducing tea culture in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Suggestions include leading in tea culture knowledge us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ology, setting up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raining practical language skills by arranging guiding on the spot.

Keywords: tourism English;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人才竞争的激烈对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旅游英语教学不僅要加强英语语言的学习,即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还要提高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就是旅游英语教学的人文属性。茶文化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不同国家在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将茶文化教学融入旅游英语教学,是培养具有较高跨文化意识的旅游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旅游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内涵的解读

高校旅游英语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它包括旅游学英语、饭店英语和导游英语,尤以导游英语和饭店英语为主。其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表现为:传授有关旅游英语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熟悉专业词汇,了解旅游英语的特定表达方式;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自然景观、以及中国人文思想指导下的人文景观和建筑风格等。旅游英语课程的专业词汇多、词汇量大,专业知识面宽、覆盖面广。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互动机制,语言中蕴含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等,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现实。而语言的形成又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因此语言如果脱离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将失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旅游英语课程引入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入了解语言的语境,领悟到其中的内在意义,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地使用英语交流和沟通。在教学中导入茶文化教学,通过茶文化的典故或故事能够让学生在生动的语境下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旅游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

茶文化属于文化大家庭的一员,在教学中既要加强我国传统茶文化教育,也要多介绍外国的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两种文化的比较分析,寻找异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要将英语语言技能与茶文化渗透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善于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达到与国际交流、汲取学科信息和知识的作用。旅游英语茶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讲解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如茶的分类, 茶的制作过程,品茶的茶具,茶楼及建筑特色,品茶的环境,品茶的技巧,品茶的情感,茶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以及茶文化所蕴含的茶道精神等外国游客普遍感兴趣却又不甚了解的内容。

(一)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茶文化有关词汇的储备

旅游英语就是在旅游、旅行、观光、度假过程中所使用的,涉及到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在旅游英语茶文化教学中应当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语言功底,扩大他们与茶有关的常用词汇储备。例如:茶具类就涉及到:tea bag茶袋,tea pot茶壶, tea caddy茶罐,tea spoon茶匙,还有其他诸如:instant tea速溶茶, refreshments茶点,tea strainer滤茶器,sugar tongs方糖钳,tea and Zen茶禅等。此外,教师还应当用英语向学生介绍西方茶文化相关的词汇和文化,如:tea breaks茶歇, high tea 时间上更晚一点的下午茶,afternoon tea下午茶,以及与茶有关的习语如:sb's cup of tea令人感兴趣的事物或人,for all the tea in China给再多钱也无法打动某人,也不会做某事,take tea with somebody冤家路窄。中国茶文化讲究修身养性,因此有大量跟茶有关的诗歌。中国茶诗领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卢仝《七碗茶》(又称《七碗茶诗》、《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针对茶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中译英练习,锻炼现场导游翻译技能。

(二)借助多媒体呈现茶文化知识,增加旅游英语课堂趣味性

计算机技术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可视化学习方法。由于多媒体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对学生而言,可以直观的进行图像化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表现教学内容,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反复播放和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word,ppt,flash,video,music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将中西茶文化有关视频图片呈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相关知识和英语词汇。例如,在进行茶历史专题讲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的起源,了解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压制茶等茶叶的分类,了解各式茶具,以及不同茶叶的制作工艺。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中英在品茶方面的影音资料,以立体化、动态化的图形来呈现课本中的静态知识。例如,英国著名影片《傲慢与偏见》里可以看到英国上流社会人士品茗下午茶的场景;而中国著名电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和俞秀莲喝茶片段也充分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三)创设茶文化学习情景,强化英语语言应用性训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由教师将知识简单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及建构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发挥主体作用,将教学导向深入。例如,在学习茶道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各种图片及影像资料介绍茶道的基础知识,如,茶道的礼序过程,各种茶具及其功能(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以及泡茶的六个步骤:置茶、润泡、正泡、分杯和品茶。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教师不妨设置场景,分配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使用茶具泡茶,表演茶道整个礼序,以此领略茶道乐趣,从中学到知识。

(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导入茶文化教学,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的交换、共享成为可能。学生通过线上的交流互动和在线平台提供的英语本族语者交流的视频、英美文化方面的资料或资源,能够更有效的学习并且领悟实用性、真实性强的英语交流知识和技巧;而相应的课堂教学,由于是面对面进行,人际互动性更强。将线上网络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导入茶文化教学,突破了学习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教学内容新颖生动,实用性更强,而且学生更易于接受,也便于获取、拓展更多的语言知识和信息,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作为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游览很多著名茶馆茶室,也不可能亲临现场领略诸如英国下午茶的氛围。而利用谷歌地图、高德地图,以及相关网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游览著名茶馆,例如,北京的老舍茶馆,江南具有园林特色的茶室,以及广州的陶陶居、成珠楼、莲香楼、惠如楼、祥珍楼、太如楼等著名的百年老字号茶楼。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媒体讲述各地的茶俗和文人墨客与茶有关的趣事、典故。例如,茶在生活中,也是婚姻和家庭的重要象征。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就讲到以茶为媒的习俗:凤姐打趣林妹妹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古代的婚俗嫁娶中也有这些与茶相关的三茶六礼的说法。“三茶”即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和洞房时“合茶”。类似这种与茶相关的婚嫁习俗,教师都可以让学生事先在网上收集好信息,然后课堂上作自由发言。

(五)组织实景导游,锻炼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该辅助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结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在旅行社担当导游服务,在旅游景区进行讲解等实践锻炼机会。教师也可把课堂搬到景区,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参观茶园,现场泡茶、品茶,购买茶叶等是外宾来中国旅游、了解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导游。例如,杭州是中国十大名茶龙井茶产地,教師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著名的梅家坞茶园, 模拟讲解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大特点,及采茶、品茶知识。可以要求学生事先写好导游词和相关内容,然后组织实景导游。整个过程包括带领参观茶园,辨识茶叶、动手采摘茶叶,介绍茶叶品种和茶叶等级(如明前茶、雨前茶等),观看炒茶演示,介绍如何炒制茶叶。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然后亲临现场,用英语进行实地锻炼,提高导游能力。杭州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梅家坞茶园、龙井茶园,还有一个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参观茶博展厅、听讲解、欣赏茶艺表演、动手泡茶、敬茶、品茶。此外,茶叶不仅是饮品,还可以食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与茶有关的食品如杭州特色名菜——龙井虾仁的制作方法。

三、对旅游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

对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效果,只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现有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针对教师的教,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虽然反映了教师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学生认知上的局限性和功利思想,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正客观;二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往往偏向终结性评价,即重视期末的一次性考试,而过程考核的比重非常低。这样的终结性评价并不能全面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应当对旅游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首先,在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让各方参与评价,比如教学管理人员、学校督导组、教师代表等。其次,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过程性考核是多次的,动态化的评价,能够更多的关照复杂的学习者因素,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一大产业,其重要性也是可知的。因此为了能够培养适应我国对外旅游行业发展的旅游从业人才,在旅游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历史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掌握,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融入茶文化的旅游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跨文化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真正促进我国社会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马兰.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路探索[J].福建茶叶,2017(1):215-216.

[2]陈娟.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教学途径探讨[J].福建茶叶,2017(7):227-228.

[3]魏风云,王金超.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164-167.

[4]李东芳.大学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109-110.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教学实践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