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18-09-10吴建强
吴建强
摘 要: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四项职能的重要实践者。对高职辅导员的职业特征、工作特点和心理需求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0-0176-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we must strengthen ideological work. The counsel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the main force of ideological work, the organizers and implemente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and also an important practitioner of the four func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nselors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vocational counselors; team construction; research
高等職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及实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职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并使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职业特质、工作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职辅导员的职业特质与工作特点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内容。”[1]高职辅导员既是行政管理人员又是教师。从辅导员所承担的角色,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特征和工作特点加以分析,有助于对其内在心理需求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辅导员的职业特征
“三大”任务的承担者。教育、管理和服务是学生工作最基本的任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肩负着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任,承担着数量众多、琐碎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对辅导员履行本职岗位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辅导员的学术水平、学识结构、人生阅历、思想品质、人格魅力和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他们必须具备深厚的思想教育理论功底,拥有扎实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三大”主旨任务。
“五导”功能的执行者。辅导员的角色已由过去单一的教育者向多元的专家型指导者转变,从行政化向业务化转变,这是辅导员工作的发展趋势。现如今,辅导员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一位人生导师,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意见的学习伙伴,也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的有力指引者。从现实情况来看,辅导员已成为“多面手”,工作中对学生发挥着“思想引导、行为劝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工作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助学帮困、就业创业等诸多方面。要较好地完成上述工作任务,辅导员必须同时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双师”证书的持有者。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基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2]。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当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双师型”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功能,已成为高职教育特定的教育理念。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高职院校设置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专业课的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新形势下,作为“特殊教师”的高职辅导员同样应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要求,培养出更优秀的又红又专的人才。
(二)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高职院校辅导员肩负着繁重的育人任务,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最频繁,是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青春领路人,是学校日常教学秩序的管理维护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者。其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其生源一部分来自普通高中的高考生,其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普通高校本科分数线,生源质量总体不高;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三类生”,即技校生、职高生和中专生,就目前来说,“三类生”往往是那些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这部分生源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普高生”相比更加薄弱,专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3]尤其近年来,江苏省内开通了高职注册入学渠道,高职院校对“注册生”的入学录取分数几乎不作要求,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更不如人意。面对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现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而言挑战性不言而喻。
从事工作需要专业性。对辅导员而言,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看家本领”,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辅导员必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治国理政“三新”等政治理论,学习和领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精髓。同时,辅导员还要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必须精通学生管理,熟练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此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輔导员的自身素质构成还必须适应和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主动成为“双师型”辅导员,始终坚持高职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业务素质具有综合性。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顺利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需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底、高超的学生管理艺术、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指导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他们应努力成为“学习型辅导员”,平时重视和关注自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综合能力。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需求的基本特点
高职辅导员的职业特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需求也必然有其特殊性。对高职辅导员的个人需求进行探讨和分析,对于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多年的实践调查,高职辅导员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认知上具有发展性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认知也同样如此。当前,绝大多数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对其职业身份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初选择辅导员岗位多出于无奈,职业思想和情绪极不稳定,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缺少激情,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帮助辅导员明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增强职业认同感,调适职业心态,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同时,辅导员也要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把学生的思想政治进步和成长成人成才当作辅导员职业价值的体现和延伸,通过认真履职,不仅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且也赢得自身的成长,力求实现“双赢”。
(二)选择上具有强烈性
心理学研究显示,需要的强度取决于需要主体对客观世界与对各种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当主体不能认知某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满足需要的动机就不能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智力水平高,易于接受新事物、新信息。作为学习型、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辅导员有着基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责任感和内心需求,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能力,他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发展上有所突破。因此,在个人面临多种社会需要时,他们有着倾向于选择高层次需要的强烈要求。
(三)精神上具有需求性
精神需要性是高职辅导员较高层次的需要特性,是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辅导员既对物质有所需求,但更有尊重、自我发展、成就与创造以及爱与归属等精神上的强烈追求。辅导员在物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会努力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再造力和竞争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下,追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更能促使辅导员去实现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4]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流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尤其要结合高职辅导员的职业特质与工作特点以及个人需要的特点,从以下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晰职责定位
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必须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台相应政策吸引和激励优秀、年轻的教师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做人的工作。高职院校需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选聘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敢担当的人担任辅导员,其队伍建设规划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要充分考虑辅导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并根据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要求进行配备、选聘辅导员尽可能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或与所带班级专业相同相近原则。
当前,高职院校要明晰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让他们聚焦、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主业。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工作重心应集中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和思想品德养成上,而非生活管理、活动组织和抓安全稳定上。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接受学校和学院双重领导,身兼多种职务,承担了庞杂的行政管理工作,身心常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无暇针对性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个人需求,也就无法较好地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因此,人事部门要对辅导员职责进行明确界定,确保辅导员中心工作放在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要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真正聚焦主业。当前,高职院校要着重理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行政秘书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和职责边界。辅导员工作性质首先应该定位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的生活管理者和教学服务者,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辅导员工作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运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科学化管理,将辅导员从“成堆”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来,真正回归岗位工作本质需要。
(二)健全考核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了解和掌握辅导员的心理需求,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了解辅导员真实的内心需求,并根据辅导员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辅导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尽可能将辅导员工作科学量化,从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工作业务能力、职业能力素养、工作业绩实效、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实行综合评价,使辅导员工作切中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做到导向明确,有章可循。就学校而言,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的构建应以辅导员的个人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各种各样的外在性奖酬形式和具有激励特征的工作,以满足辅导员个人的内在性需要。高职院校还需充分把握辅导员的个体需要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群体座谈等形式了解和分析辅导员的外在性和内在性需要,找准激励的切入点,并通过恰当时机、适当形式对辅导员的需求予以满足。
高职院校应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考评体系及其指标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充分运用民主手段,在校内不同群体中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辅导员的个体表现得出综合评价。在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还需及时根据考核结果,从职务晋升、职称晋级、工资待遇及其他有关政策等方面,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政策倾斜等形式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并最终将考核结果体现在辅导员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各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使辅导员队伍始终焕发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
(三)建立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知识型社会,建立和完善培养机制是辅导员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都能足额完成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培训时数,让他们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训,使他们全面适应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构建“立体式”培养体系,助力辅导员发展。學校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为辅导员作报告。同时,辅导员所在学院也要主动吸纳辅导员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选派辅导员赴校外培训和国内外学习考察,使他们与专业教师一起“走出去”学习、共同进步。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时开展校本培训,探索建立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系统组织和科学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重视辅导员的学历和职称提升,大力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等,指导辅导员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获取相应的业绩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职称,引导他们向专家学者型的目标发展。在辅导员职称评审方面,高职院校应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评聘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也可根据其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评聘为副科、正科、副处级辅导员,享受相应待遇,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晋级“双线”晋升要求。在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下,也可将个别辅导员输送至其他管理岗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第32次部长办公会议,2017.
[2]王杰法.刍议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66-67.
[3]刘淑仪.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45-47.
[4]洪旭斌.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建设的思考[J].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2(9):12-14.
[5]杨克.辅导员队伍在高职院校中的特点和建设路径分析[J].高教学刊,2015(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