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隐喻能力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2018-09-10张录文

高教学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张录文

摘 要:隐喻无处不在,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能力包含对隐喻的理解能力,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英语隐喻的理解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从而使学生对言外之意获得恰如其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隐喻能力;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0-0152-03

Abstract: Metaphor is ubiquitous. It is both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a cognitive phenomenon.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clude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metaphors and is an important ability that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metaphor comprehension in the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class, not only can improve students'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so that they can obtain appropriate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notation meanings of the metaphors, but als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gritical thinking

一、概述

思辨在国内外都具有悠久的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思辨能力在治学过程中的培养。早在东周春秋时期,孔子便告诫广大学习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到了秦汉时期,《中庸》第二十章在“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辨”在治学中的重要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 至此,思辨能力成为中国自古以来教书育人孜孜以求的本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只有提高思辨能力,才不会被纷繁芜杂的言论所遮蔽,从而更加适应这个社会。遗憾的是,当前我们的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相去甚远(孙有中,2015)[3]。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状况如此令人堪忧,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辨能力培养又是怎样一番境况呢?邹绍艳等(2015:6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加重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导致思辨缺失;在培养思辨能力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亟待改革[4]。有鉴于此,本文试从隐喻能力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作一番探讨。

二、隐喻能力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可能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正如Lakoff & Johnson(1980:4)所指出的:“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语言、思想和行动中,人类的概念系统建立在隐喻的基础之上。[5]”许多普遍的概念,如时间,状态,数量,都是通过隐喻关系来理解的。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以隐喻为思想和概念化奠定了基础,将注意力从语言中的隐喻转移到思维中的隐喻。束定芳(2000:50)强调,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6]。王寅(2001:309)在研究了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后归纳道:“可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合作用到另一个概念域,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从而可获得隐喻义……更重要的是该理论不仅解释了语言现象,而且还解释了人们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人类心智的本质性特征。[7]”

Danesi(1993:493)首次提出隐喻能力这一概念,并展开隐喻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他认为隐喻能力是在自然交流中理解和使用隐喻的能力;以隐喻的方式进行话语表达是母语能力的基本特征;它是概念流畅的基础;在外语教学中,它是在教学方式上应与其他传统的语法能力及交际能力同样获得关注的一种能力[8]。人类思维和行为以及沟通主要基于概念系统,嵌入隐喻是母语能力的一个关键特征。正如王寅(2001:326)所指出的,提高隐喻能力,能促进学习者从认知角度加深理解语言现象,解释语义内在联系,寻得逻辑推理依据,探出隐喻映合规律,摸出表达的心理基础[9]。可以说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是接近以英语为母语者的语言能力的基石。而在Littlemore & Low(2006)看来,隐喻能力甚至比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都重要,认为隐喻能力是它们二者的基础,应该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得到更多的关注[10]。

三、以隐喻能力为基础的思辨能力培养

文秋芳(2008)提出了适用于教学过程的思维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认定思辨能力包括三项核心技能:分析技能、推理技能与评价技能[11]。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隐喻理解的分析、逻辑推理和推敲评价能力的锻炼,不仅使学生对言外之意获得恰如其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隐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们有效识别并正确理解英语文章中大量存在的隐喻,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隐喻意识。不管阅读什么内容,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像雷达扫描一样,认真地找出其中的隐喻,对源域和目标域的意义加以比较分析以便理解潜台词。《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第三版)》第一单元,Text 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的第八段有这样一个句子:We take great pleasure in opening the door to this great step in your journey.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句子,而要恰当地理解这个句子,必须识别句中的几个隐喻:opening the door、this great step、in your journey的言下之意。通过比较、分析和推理才能识别为隐喻的用法,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画外之音:我们很高兴为你们人生中这一重要大学求知过程做好准备。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锻炼横向思维

启发式学习包括由此及彼的概念映射。概念隐喻赋予了一个抽象的概念能被具体形象的、大众熟知的事物映射的特征,所以,隐喻可以用来对概念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联想,进行对照,启发思维,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认知。

与启发式概念密切相关的是横向思维。横向思维者乐于接受其他可能性,因此具有比垂直思维更广泛的多维度的视角。《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第三版)》第三单元Text B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 A real addiction”第九段“The trouble with the Internet is that it makes it possible to have unnaturally long periods of endorphin release, sustained rewards from the brain that are as quick as the click of a mouse.”这句中,作者对endorphin(内啡肽)这一陌生的概念运用了隐喻,横向地与人皆熟知的“奖励”进行了对比和解释,扩展了读者的视角,使读者更为具象地理解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和它的功能特征。

通过具有多模式的感知和灵活性的隐喻思维进行横向对比,使学生看到具有不同表象特征的两个概念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正如Lakoff(1993)所指出的,我们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并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是隐喻[12]。对于相对抽象的概念,通过人们更加熟悉的、具体的隐喻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人的观点,进而锻炼辩证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三)参照先验知识,深度理解含义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并不了解隐喻概念,只是利用母语的概念系统,从字面上翻译单词或句子,因而导致对词语或表达的误解。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第三版)》第6单元,Text A “Door closer, are you?”有这样一句话:“He urges the rest of us to resign from committees, prune holiday card lists, rethink hobbies and remember the lessons of door closers like Xiang Yu.”其中,“door closers”显然不是字面意“关门者”如此简单。由于文中涉及我们耳熟能详的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英汉两个概念系统之间是一致的,因此只需教师稍加提示,学生定能准确理解“door closers”的目标域意义——放弃选择者,即:放弃那些看似很有价值的东西,去追求货真价实的东西的人。在母语和外语的概念系统之间存在一致性的情况下,学习者会产生文化上适当的话语,但是当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不匹配时,就会导致沟通失败(Danesi,1999)[13]。

所以,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经历带到阅读的内容中,使他们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含义都在字面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信心,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对含义的诠释进行论证和评价。

(四)辨证地判断对隐喻的理解

如上所述,隐喻是理解的桥梁,它能通往不同的解释,因此,我们需要警惕隐喻中隐藏的内容。对隐喻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准确恰当,需要引导学生坚持自主意识,通过质疑、假设、推理、论证等一系列的思考最后加以评判。

隐喻总体上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徐盛桓(2014)认为隐喻是主体赋予了自己意向性的期待和关切建构出来的,隐含有主体的寓意[14]。使用隐喻的动机不纯粹是为了易于理解,有些是故意为了隐瞒或者欺骗。一些隐喻故意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或欺骗性的语言通过比喻以便不动声色地操纵读者的思维。这种情况虽然在教科书里面极其鲜见,但是在影视作品、新闻、著作、文学等文本中却是很常见的。据《华盛顿邮报》5月13日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Daniel Russel在接受采访时说,“Reclamation isn't necessarily a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but it's certainly violating the harmony, the feng shui, of Southeast Asia.”Daniel處心积虑地使用能够引起华人共鸣和好感的“风水”这一模棱两可的词,用以映射“和谐的气氛”。貌似苦口婆心地规劝中国停止破坏风水的南沙岛礁建设活动。但是,通过进一步辨证地分析和推敲,Daniel一众美国政客处心积虑地掩盖他们制造南海紧张局势,搅乱中国发展,阻挡中国崛起的叵测之心便跃然纸上。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这类隐喻的理解练习,使其意识到这种模棱两可的隐喻的存在,从而学会识别、分析、推敲误导性的隐喻,防止在思想上牵制于人。

四、结束语

正如林肖瑜(1994)所言,隐喻不是词、句的单纯替代或比较,而是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从而形成一种抽象思维手段,发挥其思维功能[15]。换言之,对隐喻的理解就是一个包括分析、辨证推理和评价等抽象思维手段在内的思维过程。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材中的隐喻语料展开思辨教学必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朱熹.宋本中庸章句[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3]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22-23.

[4]邹绍艳,高秀雪.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5(03):61-65.

[5]Lakoff. G, Johnse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束定芳.隱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8]Danesi, M.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 In J. E. Alatis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M].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2:125-136.

[10]Littlemore, J., & Low, G.. Metaphoric competence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J].Applied Linguistics,2006(02):268-294.

[11]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8):29-34.

[12]Lakoff,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In A. Ortony (Ed.),Metaphor and thought(2nd E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2-251.

[13]Danesi, M. Expanding Conceptual Fluency Theory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J].Mosaic,1999(04):16-21.

[14]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3):364-374.

[15]林肖瑜.隐喻的抽象思维功能[J].现代外语,1994(04):41-61.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