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探析
2018-09-10孙浩进王昊天
孙浩进 王昊天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遇到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亟待出台创新性的战略和举措。基于产业转移和优势互补的“飞地经济”,应作为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的创新性举措予以落实和推进。“飞地经济”具有跨区域性、优势互补性、产业关联性以及合作共赢性。在振兴东北战略和政策引领下,“飞地经济”对于黑龙江省来说,是一个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区域合作、经济利益共享的重要机遇。黑龙江省也存在实现“飞地经济”的条件。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区域选择、产业定位、主要问题和实施路径五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省;飞地经济 ;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为黑龙江省走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遇到突出问题,经济增速一直居于全国后列,区域发展亟待出台创新性的战略和举措。“飞地经济”具有跨区域性、优势互补性、产业关联性以及合作共赢性。[1]基于产业转移和优势互补的“飞地经济”,应重点发展区域合作模式,并作为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的创新性举措予以落实和推进。
一、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背景
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具有国家政策背景的足够支撑。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6月2日发布意见文件《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针对“飞地经济”的发展,在总体要求、合作机制、资源利用、指标统计、统一市场、支持方案和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作出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根据对《指导意见》的分析,在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政策对接方面,《指导意见》恰好与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匹配。《意见》中指出,在推进创新转型、培育发展动力方面,支持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培育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扩大开放合作、转变观念理念方面,组织黑龙江省和广东省、哈尔滨市和深圳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通过市场化合作方式积极吸引项目和投资在东北地区落地,支持东北装备制造优势与东部地区需求有效对接,增强东北产业核心竞争力。在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到,要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以开放促改革是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发挥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发展外向型产业,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积极搞好黑龙江与广东、哈尔滨与深圳对口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园区共建、产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在《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3]
从发展方向和具体做法上看,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方向做得比较好,现在的发展情况也很好,可以参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对建设皖江城市带的相关规划,如推进特色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产业承接园区等。
综合来看,发展“飞地经济”与各项政策不谋而合,各政策对黑龙江省发展的要求也都与发展“飞地经济”的内在要求一致。在国内外各个发展政策都有相应的契合点,黑龙江省拥有农业优势、传统装备制造优势、哈尔滨新区技术等多重优势,由此来看,发展“飞地经济”在政策层面和实体经济层面都存在一定的机会和基础。
二、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
(一)发展“飞地经济”的产业定位依据
“飞地经济”有两个特征,就是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也就是说,选择“飞地经济”所涉及的产业首先要满足两点,第一就是要与飞出地的产业有所关联,一方面是选择飞出地现有的优势产业,利用飞出地相关的科技成果、人才、龙头企业等资源,发展与飞入地相近或相同产业链上的产业,结合本地区相关的资源,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另一方面就是选择飞入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对外轉移的产业,也就是飞入地进行承接产业转移,因此就需要飞入地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所以,飞入地要选择飞出地正在进行并符合自身发展的新兴产业,或者是承接飞出地要进行产业转移的项目,为了做好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飞入地要建立好相应的园区,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并建立完备的保障措施,同时,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最终让进来的企业有合适的发展环境。
第二就是从自身出发,依照自身的优势产业和资源优势,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产业,主动寻找满足条件的飞出地。因此就需要飞入地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依靠市场筛选出合适的产业,并依此选择合适的飞出地。
(二)具体产业的选择和定位
1.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制造支撑能力
“飞地经济”有两个特征,就是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所以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就要将产业定位在与飞出地对应的产业和本省的优势产业上。从省内的情况看,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的商品粮主产区。在农业方面,黑龙江省发展着手点在于不断的引进资金和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虽然在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方面,与其他地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空间不大,但在食品产业上,依托黑龙江省农业优势,发展“飞地经济”则存在较大机会。黑龙江省具有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产品资源优势,但整个农产品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利润不高。因此,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应当在充分理解“飞地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发展“飞地经济”的契机,以资源招产业、以市场找项目,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食品加工方面与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促进双方龙头企业的交流,帮助黑龙江省企业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重点发展功能食品、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营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在飞出地以及更大的范围内叫响“寒地黑土”等食品品牌,建设国家食品产业基地。
2.打造新兴产业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业态
“飞地经济”所专注的产业为本地区的优势产业,相比较农业和传统制造业,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制造业的支撑下,发展新兴产业更符合黑龙江省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符合“飞地经济”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发展“飞地经济”的机会,吸引飞出地的资金、项目、企业,进行新兴产业的合作,促进双方产业发展。基于黑龙江省当下的发展状况,可以在以下几个产业上进行选择:
生物产业
在生物产业方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业等产业,推动生物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国家化发展,培育新区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方面,黑龙江省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品牌效应,延伸大品种化学药产业链,加强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现代中药优势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大产业规模。借助发展“飞地经济”的契机,推进各医疗单位疫苗项目等工作快速发展,围绕产业价值链加大引进力度,吸引飞出地项目和企业落户,各园区内加强合作,建设药材基地。
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
数据是进行云计算的基础,应不断推进建设完善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在大数据方面,重点发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和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设备和软件等关键领域,推动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领域特色应用,吸引飞出地一批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推广示范项目,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开展云服务示范应用。
同时充分发挥我省气温较低、能源充足、电价优惠等优势,发展云计算产业,重点发展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推进云计算技术研发和软件服务应用,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电子政务云,实施城市管理云、空间地理信息云、医疗健康云、食品安全云、视频云等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民生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管网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云平台等云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数据中心、灾备中心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依托数据中心,争取大型数据灾备中心落地。
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石墨及石墨烯、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鸡西市、鹤岗市丰富石墨资源和哈尔滨市科技人才优势,从飞出地引进石墨新材料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完备的全国重要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端产品,推进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负极材料、密封材料、硬质材料和高纯石墨制品等高端石墨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锂电池、高性能密封材料、石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石墨烯、大颗粒人造金刚石等石墨高端下游产品。围绕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协作能力。
机器人产业
依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打造国家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加快哈南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支持机器人集团做大做强。集中优势资源向机器人产业倾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合作以及相关企业的横向并购,快速提升机器人产业整体规模水平。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着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服务机器人高性能智能控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的技术瓶颈,开发焊接、涂装、码垛、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仿真假肢手、微创医疗等服务机器人,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新型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农机装备产业、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集聚、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发展以水电装备、核电装备、燃气轮机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开拓清洁能源装备国内外市场。发挥现在有龙头企业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电站设备EPC(工程总承包)、设备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产品销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国际合作。[4]
三、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选择
根据发展“飞地经济”的内涵和要求,分析黑龙江省和相关地区的优势与重点发展的产业,可以选择出相应的飞入地和飞出地区域,具体见表1。
四、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问题
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虽然黑龙江省这几年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新动能、新增长领域培育见到成效,大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也取得重要进展,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始终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相应的也制约着发展“飞地经济”。
(一)“硬”环境问题
1.与国内飞出地距离较远
“飞地经济”具有跨区域发展的特性,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就形成了区域发展之间不同的梯度,而距离远并不符合梯度原则,因此各区域之间距离的远近就成为发展“飞地经济”要考虑的因素。现有的“飞地经济”大都是在相邻的地区之间开展的,比如江苏省在苏北五市和苏南五市之间开展的“飞地经济”,实践成果较好。距离近自然会使得转移成本相对较低、产业互补性强、制度文化差异小。距离过远则会导致飞出地的产业与原有市场剥离,也可能会导致相关企业不适应飞入地的制度或文化而无法生存等问题。加之黑龙江省的气候因素,冬季漫长,有很多產业并不适合在此发展。
表1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的区域选择
飞入地区域选择优势适合发展的产业飞出地区域选择优势适合对接合作的产业
哈尔滨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区;省内人才集中地区;国家政策支持;拥有大型企业数据中心、机器人产业园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机器人产业;新型高科技产业深圳市人才、资本、科技优势突出;支柱产业全国领先,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符合黑龙江省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
哈尔滨—大庆拥有哈尔滨市国际生物产业基地和大庆生物产业园;辐射周边地区等地,构建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产业日本和韩国与哈尔滨距离近,飞行时间短;通信业、制造业、文化产业世界领先;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对外转移制造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
哈大齐工业走廊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相互之间交通便利;靠近产粮区;国家战略支持;食品产业;新型装备制造业俄罗斯远东地区(可互为飞出地)与黑龙江省接壤,口岸众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资源丰富;贸易往来历史悠久;国家战略支持新能源产业、新型农业、旅游业
鸡西—鹤岗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拥有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
从前几部分可以看到,除了俄罗斯远东地区,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和日本、韩国存在距离较远或者运输方式受限等问题,这就对发展“飞地经济”的具体产业和模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也对飞出地飞入地双方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基础设施条件尚不完善
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都要求飞入地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方面,黑龙江省内的高铁网络还不发达,导致省内的资源运转不够便捷,其次黑龙江地域广阔,有些城市机场规模偏小,运输量有限,还未做好迎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准备。另外,有些经济园区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有空置的现象,这就导致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在迎接飞出地企业的方面积极主动一些,做好充足的保障工作。
(二)“软”环境问题
1.与飞出地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大
“飞地经济”要求双方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但如果双方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飞入地的收益并不能满足飞出地产业和企业转移或扩张的要求,那么飞入地对飞出地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飞出地就没有动力对飞入地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相关企业也不愿去尝试进行新市场的开拓。
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的经济规模差距巨大,哈尔滨新区经济总量偏小,在全国18个国家级新区中,哈尔滨新区经济总量居13位,人口规模居12位,人均GDP第9位,与深圳相比差距巨大。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双方经济总量相差5倍多,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都较弱。相对于日本和韩国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就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各地区政府的牵头和管理,从政府和国家层面的给予支持,以国家战略为基础和背景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安排。
2.与飞出地制度文化差异大
“飞地经济”想要达成预想的效果,还是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只有真正的实现了市场经济,才能在政策效果消失之后实现长期自主的发展,真正的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当下黑龙江省国有经济份额还很大,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化、思想观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想要彻底转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与黑龙江省相比,广东省的市场经济发达,无论是促进企业成长、项目建设的各种制度安排,还是思想、观念、文化等“软”制度,都与黑龙江省有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承载着“飞地经济”内涵的企业在不同的制度环境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实际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也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发展“飞地经济”,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而且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则显得更为突出,这就需要管理者的智慧进行协调,让“飞地经济”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生活方面,黑龙江省夜晚来临较早,下午八九点左右,一般地区街道上就变得十分安静、人影全无,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这样的场景是见不到的,即便是在凌晨,也能够看到游玩的人群。这就导致了一些产业(尤其是生活型服务业)活动时间明显减少,发达地区的人才来到黑龙江省发展,也要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
五、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路径
(一)区域协调机制
1.建设产业转移园区
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基本模式是跨省模式,通过与其他省市区建设产业园区的模式推动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由飞入地在本地设立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飞出地根据具体的产业项目实行规划、投资、开发、招商、经营等工作,完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做好整体的保障工作。
2.制定协调合作机制
具体来说,以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合作为例,核心是将“飞地经济”发展落实到哈尔滨和深圳的对口合作上来,建立起省市两级协调机制,借助深圳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的经验,共同探讨适合两地发展的产业政策、产业分工协作和企业集团行政区发展、统一招商引资政策、共同推进城市群与城市化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两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实现人才的交流和流动,达成切实可行的相关协议,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走上“飞地经济”合作发展的实质性步伐。
(二)合作建设机制
1.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飞地经济”本质来讲是一种合作模式,而“飞地经济”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而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经济规律,力求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应开展精准高效的对接合作,从顶层设计到逐步实施,都要把握好“飞地经济”的内涵。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两地进行充分交流,了解互相的优势和需求,才能实现开展“飞地经济”的初衷。
2.拓展合作交流模式
同樣以哈尔滨和深圳合作为例,传统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产业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合作,例如建设一种“政府+政府”的合作建设模式,在哈尔滨新区中,划出一定面积土地,由深圳负责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实施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前来落户,比如税收优惠、财政拨款等措施。这种反向“飞地”合作机制模式可以推进深圳产业升级、加快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而且提高全省开发园区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利益共享机制
1.坚持利益共享原则
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能够持续盈利都是一种合作模式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这也是发展“飞地经济”的要求。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利益共享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双方要求,实行税收分享、指标分享、土地共享等政策方案。
2.建立全面的利益共享机制
各个指标都要建立相应的分享机制,并适时协调分享方式和比例。例如实行税收分享,“飞地”项目税收按一定比例在两级政府之间分享,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以便充分调动企业活力。再如实行指标分享方案,各地区的经济统计指标,如GDP(或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按照税收分享比例或双方商定的比例进行核算,分别纳入双方的考核口径。
[参考文献]
[1]吴素春.飞地经济研究综述与展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3):3338.
[2]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1/16/content_5133102.htm.
[3]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9/06/content_1696516.htm.
[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hlj.gov.cn/gkml/detail.html?t=2&d=331878.
[5]王立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的认识与实践[J].生产力研究,2011(4):120121+143.
[6]孙浩进.黑龙江省工业结构性矛盾分析及破解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4146.
[7]路欣,赫明刚.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一般路径选择[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416.
[8]马瑞.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的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469.
[9]李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差异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952.
[10]刘琼芳,廖添土.国企功能再定位与改革创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2226.
[责任编辑]王立国
The Path of Developing "Enclave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SUN Haojin,WANG Haot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rbin 150018,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o come out with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he "enclave economy", which is based on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promoted as an innovative measure to get out of the new road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enclave economy" has a cross regional, complementary advantage, industrial relevance and winwin coope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ategy and policy of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the enclav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play its own advantages, achieve cross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share economic benefits. Heilongjiang province also has the conditions to realize the "enclave economy". This paper will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path of developing the enclave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policy background, regional selection, industry positioning, main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Key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Enclave economy; Industrial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