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2018-09-10陈婷

关键词:当代价值

陈婷

[摘要]马克思始终关注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马克思主义及其所蕴含的民生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信仰和理论指导,必然会在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出很高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基本意蕴;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8)02000003

尽管“民生”一词未曾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出现,但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述中,无不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关心与阐释。关于“民生”的含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基本还是有关人的生存、自由与发展问题[1],因此,民生问题也应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提出的要加快和推进社会经济建设,并将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切与重视。[2]总体来看,民生问题集中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之中,也集中表现在党和政府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的措施和行动上。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思想内涵,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中发挥其指导作用,以彰显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通过实践视域加以认识和形成的,是一种科学而成熟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具有很多突出的特征,而其本质还是着眼于现实的人的生存、人的自由和解放以及通过社会生产实践而实现民生的历史唯物观的方法途径。

(一)关注于现实的人的生存

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是历史和实践的哲学观,其关注的对象毫无疑问是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其关注的内容则实实在在是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这使得我们不能够、也不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抽象化、概念化。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认为的,人的生存和發展并非“绝对理念”的外化,而是人的实际生存过程;从更高层次来看,也就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过程。在马克思看来,“民生”中所关系到的人不是不切实际、脱离人类社会以及始终不变的人,而是自然客观、为社会群体之一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人[1],这样的人是现实的、有血有肉的、需要食人间烟火的,生存与生活便是第一要素。这就充分说明了现实中的人需要在现实中发展,而现实的发展又必需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需要必须的物质资料,并要从事生产实践,提高生产率,改变生产关系,以满足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定位于人的自由和解放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解放的问题。相比于人的现实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需求,人对所谓自由的渴望,对自身所遭受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压迫的解放,也就是更高层次的一种追求了。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内涵内容,而且是民生的目标维系。在马克思看来,要实现人的自由,首先要实现人的解放——这里所说的人当然是指人民大众,是指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人的解放自然也是指全人类的解放。具体地说,人类的解放就是废除私有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2]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无产阶级是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被压迫者的利益。因此就可以说,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和解放自己的义务是融为一体的。至此,马克思不仅更加明确了民生的主体,给民生思想赋予了阶级性;而且也给予民生思想以更清晰的任务,那就是全人类的解放。

(三)着力于社会生产的实践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实践都是马克思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认为,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改善民生、解放全人类自然也要以实践为途径、条件和实施方法。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的活动;因此生活物质资料必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必须进行生产活动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的活动及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3]所以,通过生产活动生产物质资料,进而发展社会经济,才是改善民生、实现民生的最现实的途径和方式。实际上这又会将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如何提高生产力以及如何为生产力提高配置合理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建设与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为改善民生而设立理想的社会制度等。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

显然,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和现实实践,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已经得到了创新、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土地上的生根、生长与开花、结果就是最成功的典例。所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除了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还有着更为深刻而完整的意义,这需要我们认真解读。

(一)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领导劳苦大众翻身闹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阶段的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思想始终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形成阶段主要伴随着两个任务: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果前者是为了解放中国无产阶级,以实现劳苦大众的自由,后者则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温饱有余的好日子,以实现人的发展。所以,这一阶段的民生思想就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关心民众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开放不仅造就了中国化的经济奇迹,也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民生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和历史基础。此时的民生思想不再停留于如何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是怎样让中国人民走向富裕道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了。邓小平强调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这一阶段的民生思想,其主旋律就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水平,以便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民生。当然,改善民生的主体对象还是人民群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是最高价值标准。邓小平总结的“三个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其中之一;国家在决策时一定要奉行这“三个有利于”。[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政府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信念,每一届政府都在不断丰富并发展着民生思想的内涵意义。江泽民提出,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总结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等,这都表明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完善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中国民生问题的认识可谓“更上一层楼”,不仅科学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而且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5]首先,提出了更为宏大和美好的愿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具体指向是“实现两个目标”,这就远远超越了经济目标的单一内涵,而纳入更多精神性的价值意义。中国梦作为全新的民生思想,“人民幸福”是其根本要义,但幸福的含义是丰富的,不仅要过上小康生活,还要生活在国家富强的民族尊严当中,这就大大拓展了民生思想的内容内涵。其次,要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这是民生改革的导向和方向。习近平指出,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可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善民生已不单单是发展经济,公平的社会环境应是更为重要的民生要求和民生内容。再次,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建设问题,还是统筹发展、全面提高的综合性问题,金山银山固然重要,青山绿水更为关键,人民只有生活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民生发展才能长效持久,才能消除后顾之忧,才能达到更高水平。

三、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不仅仅是马克思个人的,也不仅是哲学性的理论观点,而是正在实践着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拥有的思想武器,其当代价值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强盛,对于我们党执政根基的稳固、党的强大和发展以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要繁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文明、先进、强大、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就是这一思想理论的核心与灵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科学化和时代化发展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引导我们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更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使中国梦更加具体和贴切,也更具备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条件;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更有利于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战略布局及实施,这其中就包括“两个百年目标”、“四个自信”、“四个全面”及“五大发展理念”,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不偏离正确的航向,一直向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迈进;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也更有利于国家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使国家建设步入快车道行驶而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二)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的稳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具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性和领导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先进性特征,这一特征也正是她作为执政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也必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而成为稳固执政的重要保证和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并将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才能产生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愿望,才能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宗旨目标,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承诺;也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夯实群众基础,稳固执政根基,提升执政地位,永葆先进特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所拥戴的执政党,其所有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措施都必须服务于民生,这就要求党的宗旨必须立党为公、必须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因此,坚持、发展、创新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利在人民功在政党,这对执政党的现实执政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丰富与完善

實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践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民生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实践胜利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民生思想的过程,也是继承、发展、丰富和完善民生思想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经典范例,不仅表现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价值,还彰显出在这一过程中的理论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和使命;另一方面也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探索和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依法治国、怎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以及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等的问题。[6]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民生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需要有机结合,

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马克思民生思想的逻辑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1(6):3234+40.

[2]苑芳江,王婷.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3(2):13213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4]于靖川.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发展研究[J].现代交际,2016(2):10+9.

[5]侯为民.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四[J].前线,2015(2):5759.

[6]于伟峰,魏亚文.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254258+27.

[7]曾楠.習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4.

[8]陈加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思维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723.

[责任编辑]王立国

The Basic Meaning of Marxism's Livelihood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CHEN Ti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310053,China)

Abstract:Marx always pays attention to the libera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which is the core idea of marxism and als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The idea of marxist people's livelihood has bee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which has endowed the marxist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more abundant connotations. Therefore, marxism and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thought of as the revolutionary faith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bound to be in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high.

Keywords:marxist concept of people's livelihood;The basic meaning;The contemporary value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