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兴事件对产业强国战略推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09-10王书会

中国商论 2018年28期
关键词:关键因素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

王书会

摘 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善的制造业工业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中国仍然处于中低端制造领域,在核心器件、技术等领域常常受制于人。为了摆脫新兴经济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期望在制造业上扭转乾坤,进行产业升级,彻底摆脱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攀上先进制造的高峰。因此,中国实施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国家计划“ 中国制造2025”,这就使得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中兴事件”让国人进一步意识到核心技术的必要性。本文拟借“中兴事件”入手,通过对国际环境和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和支持实施制造产业升级计划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兴事件” “中国制造2025” 产业升级 智能制造 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a)-170-03

在过去30年里,中国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1]。2012年末,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制造的产品范围涉及从轻工日用品到高科技产品,例如个人电脑、手机、空调等。2017年,中国生产了3.862亿台个人电脑,约占全球90%;2.09亿台空调,占全球总生产量80%;43亿颗节能灯,约占全球80%,并且其手机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中国制造的产品门类齐全,但仍然处于中低端制造领域,即便是高端产品,也处于中国设计,全球采购,国内组装的模式,其核心零部件也受制于人,比如高端芯片、发动机、特种钢材等。为了摆脱新兴经济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期望在制造业上扭转乾坤,进行产业升级,彻底摆脱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攀上先进制造的高峰[2]。2015年,中国发布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国家计划“中国制造2025”。这个战略计划表明中国有意推动价值链上升并获得自身利益,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3]。

2018年初,由于中兴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条款,被美国商务部禁止从美国公司采购零部件。可以看出,即便在整机通信设备方面中兴的技术非常成熟,并且在国际上都有了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但在核心芯片方面仍然一直受制于人。德国、日本等发达国际都在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发布了一系列战略规划。2013年,世界高端制造领域的领导者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计划,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高效率及工程学思想的智慧工厂。这场工业改革致力于实现工业整合、信息整合、制造数字化、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4~5]。德国主导的高端工业强调了创新力量对企业的重塑,在新一轮工业改革中完成产业升级[6]。我国如何才能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弯 道超车。本文拟借中兴事件为契机,通过对国际环境和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和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

1 “中兴事件”起末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以与伊朗与叙利亚进行违禁物品交易为由,宣布制裁中国的中兴通信,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进口零部件和软件。针对中兴被美国“封杀”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与中兴公司一道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经过多方努力,中兴通信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再次缴纳14亿美元罚金,并改组董事会。中兴事件发生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充分暴露了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缺陷,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就容易被遏制[7]。基于此,针对中兴通信对美国商务部制裁之际,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早作预案进行反制。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来探讨“中兴事件”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机遇与挑战。

2 “中国制造2025”规划

2015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战略规划,该计划力争用十年时间,实现制造业升级,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中兴事件”表明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很容易被遏制[8]。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在2020年要将集成电路的自给率提高到40%,到了2025年则提高到70%。目前,中美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依赖关系,正常情况下双方的贸易摩擦还不至于全面对抗。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较大的发展,但整体上中国还过于依赖美国的技术与市场,在中美经贸博弈中还处于守势,无法实现全面竞争。因此,要想在未来产业升级中谋求一席之地,中国必须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但又不能刺激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与经济制裁[9]。

3 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因素分析

当今世界面临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来说,挑战不仅仅是延续中国制造的经济增长率,还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彻底摆脱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从“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目标和实施思路,包括通过在研发上的投资来推进前沿的新技术;增加知识产权的积累;创造独立自主的技术标准;利用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加强工业互联网的研发;促进制造业和工业发展。目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指标是制造能力、人力资本、研发能力,这是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将会持续影响中国“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技术创新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1 制造能力

制造能力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国直接投资净流量等,且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量是“中国制造2025”成功实施的关键能力。在过去30年,中国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为加工和组装了世界上约90%工业品的工业体。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持续增长,但外国直接投资净流量和高科技出口量在2013年开始逐步减少。这些统计表示外国投资者已经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因此,中国已经更依赖自己的投资和国内对高科技产品的消耗。自201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47.56%降到2015年的40.93%。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绝对外汇价值可能不会改变,但比例却发生了变化。另外可能的解释就是中国的服务业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可以看出制造能力在近年来对国内生产总值有一定的影响,且基本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时有了一定的变化。

3.2 研发能力

文献[4]指出,我国从2002—2015年的“研发费用”和“专利授权数”均呈现出S曲线形式,2002年开始适度增长,然后在2013年迅速增长。研发投资和研發活动是建造中国品牌的必要基础。到目前为止,与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同行相比,中国制造企业的知名度较低。研发投资和专利授权的增加提供了可观的证据,表明中国正远离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并努力产业升级,实现智能制造化。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不仅在鞋类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在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等先进技术行业取得了进展。从2002—2015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净增长为370%。外国投资的高净流入量是对高附加工业产出和出口增加量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在2015年为40.9%,而同期的德国为30.5%。同时,在2008—2015年期间,中国在制造业出口中保持了稳定高科技出口率。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高科技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75%;相反地,德国的高科技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6.7%。2010年中国制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9.8%,而2014年中国制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10]。因此,中国制造业经历了量化提升与质化转变的过程。

3.3 人力资本

中国是一个以注重教育投资的国家,这将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劳动者的技术能力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1978年中国开始经济改革时,城市居民仅占总人口的18%。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比例超出农村居民的12%。教育机构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为经济做出了贡献的大学毕业生。有关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和归国留学生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致力加大在教育、研究、技术和创新方面进行投资。自2000年以来,小学生数量持续下降,而中学毕业生数量保持稳定。这些数字表明,低成本劳动力正在减少,而且还将继续减少。从历史上看,农村人口一直都是低成本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如今,代替低成本劳动力的是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这些适龄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在2002—2015期间归国留学生和学者增加了2179%。吸引世界精英人才的能力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交流的精英,将继续造福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美国成功地吸引了数百万世界的人才来建造它的工业和高科技业,例如,eBay是由1995年生于法国的伊朗裔美国企业家Pierre Omidyar创立。为了维持工业制造的持续增长,中国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合格的专业人士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蓝图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潜力。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人数的剧烈增长展示出中国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创新者的前景。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正在稳健的实施这一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产业升级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不再是低成本劳动市场,它正受越南、柬埔寨、老挝等新兴低成本生产国的挤压,经济的持续增减能否继续;另一方面,中国缺乏核心技术,制造业大而不强,极易受制于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核心技术的突破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这就要求中国制造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于自主创新来提质升级,同时还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与体制,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让创新更加持久、更有生命力,也会减少类似中兴事件再次上演。总之,加强制造能力、研发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的投入,让中国开始将“中国制造2025”计划转变为行动。中国企业只要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于美国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4 结语

本文针对“中兴事件”为切入点,首先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简要描述,并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分析了其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有着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行业重点,其指导原则是通过创新驱动生产提高工业能力,强调质量胜于数量,实现绿色发展,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培育人才,承认了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采用数字生产网络为客户和供应商创建智能制造系统,并创造了一个高度响应、创新和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化制造格局。中兴事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只有继续加强制造能力、研发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的投入,中国企业只要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曹颖.中兴事件戳中我国缺“芯”软肋[J].金融科技时代,2016(4).

[2] ZHOU JI, Chinese Academy Engineering. Intelligent Mannfacturing-Main Direction of“Made in China 2025”[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5.

[3] ZHANG M Z, SUN T, JIE L I, et al. Will the Targe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Made-in-China in 2025 be Accomplished?[D].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2017.

[4] ZHAO F, LIU Z.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etween Made-in-China 2025 and Industry 4.0:Coping Strategies for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 Policy,2017.

[5] JING LI. Analyzing “Made in China 2025”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dustry 4.0”[Z].2017.

[6] 秦伟,陈曦,张饮深.机床强则制造强——从《中国制造2015》看强国战略[J].装备制造,2016(7).

[7] 王岚,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2).

[8] 李金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

[9] 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Demystifying made in China 2015 : from the large industrial country to the powerful industrial countr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0] 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关键因素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
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若干思考因素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