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幕阜山片区脱贫机制研究①

2018-09-10许泱潘婷

中国商论 2018年28期

许泱 潘婷

摘 要:县域城镇化发展对于连片特困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十分重要。本文以湖北幕阜山片区为例,利用县域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卫生水平对贫困率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县域城镇化能有效推动贫困人口的脱贫,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动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加强县域金融发展和教育卫生医疗的投入。

关键词:脱贫机制 县域城镇化 幕阜山片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a)-143-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从现在到2020年,连片特困地区已经进入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贫困的内涵研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述。最初的研究把贫困视作“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学者们认为贫困不仅包括生活上的物质匮乏,也包含精神和社会需求的不足。从贫困发生区域看,贫困是连片连带的,主要是县域贫困。但居住在县城的人口往往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都会显著高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而且贫困往往发生在贫困县的乡村,那么如何让县城区域容纳更多的乡村就业人口,实现脱贫,从县域城镇化的角度探讨脱贫机制是本文研究的视角。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湖北幕阜山片区,该片区属于湖北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区域,涵盖四个县,是湖北省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疫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 湖北省幕阜山片区的贫困现状

湖北省幕阜山片区包括黄石市的阳新县和咸宁市的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共4个县,国土总面积8572平方公里,辖925个行政村,片区乡村人口达190万。在经济总量上,国民生产总值为502亿元,占全省比重不到2%,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但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具有后发优势。湖北省幕阜山片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8622元,高于最新国家贫困线,但低于小康社会的最低要求。

长期以来,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整体性贫困与农村群体性贫困并存,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同时,贫困现象呈现出区域分布集中、致贫因素复杂、脱贫难度加大等特征,一般经济增长难以拉动,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实施,单项扶贫措施也难以奏效,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在贫困规模上,依据国家最新扶贫标准,片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为36万人,贫困发生率较2012年的18.8%还有提高。

二是城镇化率低,县城承载力弱。湖北省幕阜山四大片区的城镇化率为39.5%,县城的承载力较弱,主要是产业发展不足,产城融合度不好。一方面4个县城均缺乏百亿的龙头产业,无法承载足够数量的就业人口,导致农村人口进城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素质不高,也无法承担相应的就业岗位。这既需要推动城镇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加大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保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

三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科技、广播电视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低水平和非均等化发展,已成为导致湖北幕阜山片区贫困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片区扶贫方式主要着眼于地区经济增长和扶贫对象个体的收入增加,而未充分认识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形成的贫困机理,甚至目前还存在部分群众饮水困难、饮用疫水的现象,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比例还较大,严重影响着片区脱贫效果的稳固性和持续性。

虽然湖北幕阜山片区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进行扶贫,包括财政扶贫,整村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搬迁,健全农村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和教育扶贫等措施,取得一些成效,但和湖北省其他三个国家级片区相比,并没有大的突破。水利、危房改造项目比较滞后,公共服务覆盖率低于其他片区水平;贫困村“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搬迁满足率低。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优惠扶持政策兑现难。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分散,统筹管理不够。产业扶贫路径单一、同质性强差异化不明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远未形成,产业竞争力不强。

2 湖北省幕阜山片区脱贫机制的实证分析

2.1 理论分析

不管经济发展在何种阶段,到目前为止,贫困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全面脱贫从来就是个世界性难题。对于连片特困地区而言,不仅受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的影响,也受到交通条件、社会环境等的制约,这些地区的贫困有其历史性和复杂性。學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第一,从自然环境来看,连片贫困地区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闭塞。片区主要集中在那些地势险恶、交通封闭的边远山区,这种天然的屏障使得与外界交往成本、开发成本很大,从地理学角度,居住环境因素是致贫的决定因素。而从开放性看,市场的开放程度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由于这种地理位置,导致信息闭塞,开放程度极低。

第二,从人力资本上看,与非贫困人口相比,贫困人口不管是教育水平还是身体健康状况,整体上明显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卫生条件不足,都导致片区的人口素质普遍低下,这又制约了就业能力的不足,因而导致贫困,进入了恶性循环。

第三,从社会制度上看,贫困地区的社会特征与现代化制度上存在明显差距。无论是该地区自有的非正式制度,社会组织和约定俗成的落后习俗等都导致贫困的形成。

第四,从经济角度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而无数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显著降低区域的贫困发生率,而且中国十八大之前取得的减贫成就也主要于GDP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也扩大了收入差距,虽然能改善大部分相对不贫困人口的经济条件,但经济增长效应的递减性使最为贫困的那个群体无法完全脱贫。

但也应该看到,贫困地区人口不管是制度、文化和经济发展均依附于其所处的县镇,县镇的发展能最大程度的影响贫困乡村的发展,以县域城镇化来推动,才能实现以城助乡,提高个体的收入水平,更快更好地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小康。从4个县城的经济发展看,城乡收入差距是明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融合地方的资源禀赋,挖掘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现代化。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说:山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和教育医疗水平等方面对连片地区的贫困程度有显著影响。

2.2 变量、数据和模型

基于新常态思想和上述假说,以城镇化水平测度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县域GDP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存贷比变量代表社会认知开放水平,以教育医疗水平代表人力资本测度、于是推演到经济规模、城镇化水平、社会资本、教育和卫生发展等因素成为导致片区贫困的重要因素,下面本文以各县为个体,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2.2.1 模型变量选择

(1)贫困指标(P)。以不贫困率作为衡量指标。用(1-贫困发生率)来计算,贫困发生率是指貧困人口占全部总人口的比率,它反映地区贫困的广度。但为使公式更直观,故采用贫困发生率的反面指标。本文涉及的贫困倾向于综合意义上的贫困,主要是指收入水平的低下、区域发展的落后、社会发育的滞后等方面更深层次贫困。

(2)经济发展指标(GDP)。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

(3)城镇化水平(U)。采用国际通用的指标城镇化率来衡量。

(4)社会发展指标(S)。对于县域经济而言,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困于信息闭塞,贫困人口收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资本发展,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上,意识淡薄。与其他变量相比,存贷比更能反映该县的社会资本状况。

(5)教育和卫生水平(E)。考虑到数据的易得性,采用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和卫生投入经费的和来衡量。

2.2.2 数据的来源

2003—2015年贫困人口、总人口、GDP、互联网使用频率与电话使用频率、城镇化率、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主要来自于2002—2016年的《咸宁统计年鉴》《黄石统计年鉴》以及各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的数据来自于各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进行整理收集计算得到。卫生投入经费取自各县卫生局提供的数据,存贷比数据通过调研,来自于各县的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

同时,因为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具有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各自的优点,又扩大了样本容量,这能够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又能有效规避时间序列数据中常见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高估计的有效性和无偏性。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综合2003—2015年4个个体包括咸宁市的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和黄石市的阳新县的数据。

模型两边对数化,既有利于平滑数据,又因为对数形式表达的是变量间的弹性,系数就是弹性的概念。

按照面板模型的估计方法,对湖北幕阜山片区4个县的数据进行估计,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F值和Hausman检验结果来看,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因此,本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各个变量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

由表1可知,对贫困率影响最大的依次是城镇化率、GDP、金融发展和教育卫生水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点,会相应降低贫困率0.72个百分点;而存贷比率每提高一个点,则会降低贫困率0.32个百分点,GDP和教育卫生水平每提高一个点,则会相应降低贫困率分别为0.64和0.26个点。

2.3 结果分析

从各估计结果来看,GDP、存贷比、城镇化率、教育卫生水平和非贫困率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意味着和贫困率是负相关关系。要实现减贫,就应该在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设计。

从影响因子的大小比较,在减贫措施中,第一,应该继续推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产城结合的城镇化,那么减贫的成功性就会增加很多;第二,要进行金融扶贫制度,盘活区域内的存量资金,并做到能留住资金,不让其外流,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在金融工程上的创新和设计;第三,打破贫困地区的固有文化和思维方式上下工夫,通过电信网络的建设,文化的交流,信息的易获得性,互联网的传播等平台来实现;第四,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区的辐射功能,打破城乡间隔,让经济增速能发挥基数低,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第五,继续加大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资金投入的力度,力求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事业的人员工资能与城区人员工资相当甚至更高,以吸引人才的入驻,服务质量的提高。

3 湖北幕阜山区脱贫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一,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据以往经验表明,城镇化发展对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质量有着明显推动作用。幕阜山片区所在的4个县虽然都参与到了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浪潮中,但是从现实来看,都存在城镇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质量较差的情况。而要想实现脱贫致富、建立完善机制,新型县域城镇化是必经之路。

第二,提升社会资本。一是要建立片区内县域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形成从农村产权确认、登记、颁证、评估、抵押到发生不良贷款处置的常态运行机制。彻底盘活农村的“沉睡”资产,真正解决农村资产抵押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物权与融资有效结合,实现农民资产证券化。二是加快电商扶贫机制建设。片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产流通不畅,交易成本太高,要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湘鄂赣“中三角”物流枢纽中心、边贸物流园区。三是加强产业和电商的融合,打造“互联网+农产品”的新体系。

第三,发展金融扶贫。一是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为讲信誉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扶贫贷款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和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二是争取政策性银行支持,加大对片区内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有优势、市场好、能够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探索“金融+油茶”“金融+楠竹”“金融+香榧”“金融+旅游”的产业扶贫模式。三是通过武汉股权交易市场,帮助片区内规模以上实体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功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四,加强精准扶贫。一要充分运用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实现帮扶资源与贫困户有效对接。强化帮扶贫困户责任人义务,“不脱贫,不脱钩”。建档立卡工作繁琐,但采集的信息必须真实有效。片区内群众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各不相同,有些群众是因病致贫,有些群众是没有较好的谋生技能,有些群众甚至没有稳定的居住环境。这都需要区别对待,根据轻重缓急保证精准扶贫的落实。二要重点探索和创新点面结合、特惠与普惠相结合的资金分配方式。有的放矢,合理运用,将资金与资源相结合,实现最大效用。三要有效利用精准扶贫机制,精准支持片区扶贫支柱产业,确保扶贫资金有效使用,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片区内的支柱产业一般原料配置充足、发展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资金不足、加工方式粗放、没有形成产业链和产品销路局限等特点,精准扶贫机制就要因需而选、因户而异、因产而变,实现该机制的长效运转。

参考文献

[1] 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林伯强.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 2003(12).

[3] 唐玉凤,黄如兰,吴娜.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16个贫困县(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08,20(1).

[4] 赵文甫.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7(10).

[5] 沈扬扬.经济增长与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8).

[6] 姚洪心,王喜意.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9(9).

①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K140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4Q108);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7ADC057)。

作者简介:许泱(1981-),男,湖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创新、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