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意义及现状研究
2018-09-10王霞
王霞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提出新表述、新论断、新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手段,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实践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理论基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具体实践。文章在深刻阐述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学生个人、辅导员、思政教师以及教学载体和教学组织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存在的现状。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157-03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proposed new expressions, new assertions and new thoughts, 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thought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Enhancing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and delivering Chinese voices. I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ll-round talents and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affinity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y's ideological politic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omoting the affinity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y's ideological poli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eaching carrier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s.
Keyword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of Xi Jin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意义
(一)是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相关概念不同,是指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课上、课下等环节对大学生进行先进思想的灌输教育和言语行动的规范约束,使大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利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展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大学生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自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变化,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前进方向的指南。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进教学方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与时俱进和因材施教。时代的发展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和进步,需要全面发展,在各领域独有建树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蓝图浓墨重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和乐趣,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全面型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二)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己的选择,是促进我国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契机,也是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样的实践历程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在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开幕式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引导教师和学生增强热爱党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通过文化交流、文化熏陶和文化渗透来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坚实地、更富成效地不断向前发展。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我国在新时代下做出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新时代的使命。[2]全国各族人民都应该积极投入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伟大浪潮中,学习先进文化技术,走好外交道路,让世界人民真正地了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更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生产、文化交流、文化传播,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方案,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三)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理论基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习近平十次提到青年,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正是需要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一代来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总书记还强调:“高校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3]同时,习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出发,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圍,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和我国现状,正确认识我国特色和国际差异,牢记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将总书记对青年的期许、要求与厚望讲给大学生听,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具体实践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环节,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关键要在讲清、讲透、讲明、讲实上着力。首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信教”,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清楚地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先天存在的,也不是其个人主观臆造的,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在生活的实践经验以及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提醒学生牢记中华民族5000多年自强不息的历史、近代中国170多年仁人志士艰难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近7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40年改革开放求富求强的历史,清楚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变革的历史,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切实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丰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多种途径和方式,最主要的是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同时,随着西方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价值观和责任感都很模糊、薄弱,缺乏对人生的正确认识,缺乏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究其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严重不足,可以从学生个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学载体、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分析。
学生方面:我们目前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95后,甚至是00后的大学生,他们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接受着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思维敏捷,喜欢关注新鲜事物,敢于冒险和挑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充满活力、乐观自信,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是理想与现实、幼稚与成熟、认知与叛逆、自嘲与偏激的矛盾体。这其中既有来自手机、网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理想信念、心理等内部因素的变化。广大高校只有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心灵的教育和关注,解决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困惑和痛苦,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辅导员方面: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经常性地忙于学生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大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并未做到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蜻蜓点水,角色定位把握不准,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理念似懂非懂,一经质疑就摇摆不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者,个别高校辅导员受社会现实中腐败思想的影响,政治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往往想借助职位的便利谋取私利,使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不仅未能及时分析和讲解,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和教育方面亲和力的不足,导致辅导员只是学生出现问题的“解决者”,并未真正走到学生心里,这将势必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方面: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课堂授课、个别谈话、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但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之前旧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仍存在亲和观念较弱、亲和能力较差的问题。第一,在教学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毕业不久就从事了这个行业,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思政教育无所适从。个别老师知识面浅薄,知识结构不完善,甚至观念保守,认为课堂就是老师的主角,仍然采用具有强制式、看管式、单向式的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教师道理讲得多,行为指导少;管教得多,启发得少;理论灌输多,引导帮助得少;形式呆板,缺少灵活性,造成师生沟通不畅,传授知识和应用知识两者不能协调。这样缺乏亲和力的德育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对德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产生抵触逆反心理,表现出的是被动接受或者冷漠置之,缺乏激情与热情,能将课堂的德育知识落实在自身的实际行动上可想而知。第二,在管理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足够了解,思想老旧,管理方式不到位,易情绪化,对成绩差或是犯错的学生多是训斥、挖苦、嘲讽,甚至对学生动手,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视学生的隐私权等,这样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产生厌学、厌世等严重威胁学生健康发展的现象。第三,在处理学生日常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注重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服务意识淡薄,对学生理解与宽容不够,将自己置于权威的位置,奉行“师道尊严”。面对学生的过失,以惩罚代替循循善誘的教育,造成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得到较好的展现和实施,长期生活在压抑和痛苦的生活环境中,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加深。第四,在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经验证明,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学研究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思政教师不善于或者不屑于教育教学研究,那就一定难以胜任课堂教学工作,因而无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使命。因此,“教师即研究者”作为教育界的重大命题,对思政教师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主要是采用单向的灌输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效率低下,微信、QQ等媒体应用多是局限于相互的问候、布置作业等,而没有很好地将当下的时政热点展开讨论和研究,参与度比较低。为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思政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主动以网络学习、热点追踪、社会实践等为重要手段,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教学载体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部分高校教育积极主动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学校主页,但其平台建设滞后,内容单一,功能不健全,不能满足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同时,个别高校苦于人才缺乏,在技术上严重滞后,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涉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会活动、各类比赛、学生创新创业等的模块较少,网站的访问量较低,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不高。[4]另外,根据调查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高校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类网络平台获取最新消息,进行社交娱乐,而这些网络平台学校参与度有待提高。
教学组织方面:由于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学生们成长的需要,自然也就满足不了学生们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课堂模式传统,墨守成规,这些没有经过亲身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亲和力不强,同时也缺乏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死板、生硬地思想教育组织模式,只能是让学生慢慢丧失学习、探索、大胆、实践的主动性,以无所谓的态度反馈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这就完全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教育工作前功尽弃,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未来。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以人为本,清楚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当前现状,才能有效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如源头活水,顺应时代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冯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8(3).
[3]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
[4]孙秋雁.自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
[5]李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主要特点及提升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