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探究
2018-09-10刘冰
刘冰
摘 要: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要结合社会需求建立更加系统化的教育管理体系,真正承担起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社会的责任,真正建立健全完整的素质化人才教育机制。文章分析了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现状,并从社会需求视角对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了阐释,集中讨论了具体专业调整机制的运行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135-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ore systematic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line with social needs, truly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meeting social needs and serving the society, and truly establish a sound and complete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eds, and focuses on the operation path of the specific professional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social needs; colleges;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path
一、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进程,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有效顺应知识经济运行趋势和发展变化。加之高校内部专业化指导存在滞后性,行业论证和预测机制无法得到全面落实。
(一)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1. 功能失衡。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进程中,依旧存在职业培训功能不到位以及定位模糊的问题[1]。多数高校在终身职业培训工作开展时都是将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将其视为改善教师福利以及提升收入水平的基本手段,这种“创收”机制并没有对具体内容和管理要求进行系统化研究。并且,高校管理部門没有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社会功能有明确的认知,就会出现发展滞缓的问题。另外,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定位不准确就会出现战略规划和统一归口管理项目无法有效落实的现象,监督体系不能得到落实,也会造成招生问题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因为高校相关部门没有对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工作予以重视,缺乏市场敏感度,就会造成具体培训项目和市场需求脱节、师资较为匮乏、应变能力较差等问题。2. 评价体系失衡。在对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参与考试的学生都是按照技能考试、行业专家考核评定以及培训教师评分的方式进行结果测定,这种单一化的考核机制更加关注最终的考核结果,却往往忽略了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与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背离,造成学生对职业课程考核项目的认知存在偏差。并且,评价考核方式和市场人才需求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管理,这就会对社会性发展结构的建立和优化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2]。3. 师资问题。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多数培训师资都是来自于本校,教师主要从事的是全日制学历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关注的是理论知识和专业化内容的教授,缺乏实践经验,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无法给予实时性教训指导。而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目标就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向社会输送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若是仅仅进行理论化教学,就会造成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无法满足预期[3]。
(二)劳动力市场衔接过程中的问题
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进程中,依旧存在职业培训过程和劳动力市场衔接不紧密的问题[4]。
第一,相关培训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突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参与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后,多数学习的都是专业化技能课程,但是,却没有对职业化利益规范、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认知,就使得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偏于理论化,整体实践操作性并不强。正是因为高校对具体工作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水平没有明确了解,才会导致个人发展水平出现严重的滞后性,甚至会失去发展性职业培训课程的根本价值,造成实用性滞后。
第二,培训方式个性化缺失,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多数高校依旧采取学生动手练习、师生交流讨论以及教师演示的方式。课程缺乏特殊性,基本都是一个模板下的不同内容,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培训工作不能得到全面落实[5]。
第三,职业培训工作后续跟踪服务不能落实到位,则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开发项目、师资整合项目以及培训内容不能有效落实,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基本就业信息有明确认知,也会导致市场信息获取力度和管理效果的失衡。也就是说,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能和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新的就业压力,使得市场运行管理工作失去实际价值,无法建立跟踪服务管理效果。
二、社会需求视角下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新型职场体系内,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成为了提升管理工序的实效性。培训发展项目要将新知识、新技术作为关键,提升从业水平的同时,保证学习型人才监督管控工作的全面优化[6]。并且,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能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落实专业设置和专业化调整,维护终身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普及性,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保障,为社会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优化奠定基础。
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开展进程中,正是借助培训体系能有效完成就业,并且就业政策也在逐渐发展和进步,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确保能从根本上保证就业管理水平的实际价值。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进程中,用准入制度就能为市场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输送进行连接和管理,保证功能建立更加完整的市场化人才就业监督管理工作,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
三、社会需求视角下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专业化调整机制
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开展进程中,要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整合管理流程和现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有效从劳动力和市场需求出发,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一定程度上建构更加和谐化的管理机制,为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市场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要将社会需求作为根本,积极完善制定原则和管理目标,确保管控结构和运行体系的合理化契合,真正构建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供需平衡体系,保证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人才管理工作的并行[7]。
(一)强化政府宏观管理
政府要正确认知自身的管理作用,从全局角度对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并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原则和管控机制,有效提升管控结构的实效性,也为后续管理项目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优化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为岗位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开展奠定基础,践行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纲领实施意见后,促进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全面进步,完善市场供需关系[8]。1. 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在实际工作开展后,政府要从宏观层面发挥其职能作用,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有效宣传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充分总结相应的成果和经验,有效创设良好的职业培训氛围,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真正提高社会对于高校终身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认知程度,将其作为优化劳动力整体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点。首先,政府要引导高校对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的宣传,并且整合不同的宣传媒介,扩大项目发展知名度,有效为学生就业能力的优化提供保障。只有积极践行广告宣传机制,才能维护社会化认知水平,政府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经费进行实时监督和补助[9]。其次,政府也要引导职业介绍机构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发布,确保能为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项目宣传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吸纳更多的高校人员参与到职业化培训项目中。最后,政府要鼓励更多的媒体平台对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宣传,利用社会舆论环境优化社会市场、企业对于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2. 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就业政策。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中,和职业培训相关的立法也要成为政府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关注的重点,利用一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法规政策维护其管理效率,强化覆盖广度和深度。第一,要强化职业培训立法项目,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职业教育工作,没有对培训项目进行统筹分析和判定。基于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劳动法以及就业法的相关要求,积极落实更加完整的职业培训法律,以保证条款具体项目的有效性[10]。第二,政府要强化劳动预备制度的法制化运行动力,强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具体制度,确保能以法律形式保证劳动预备制度的落实效果。第三,强化劳动力市场立法力度,将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等作为重点法律“红线”,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并且保证劳动力市场结构法律框架更加完整[11]。
(二)高校优化管理路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要积极整合自身管理体系,完善管控机制的基础上,顺应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有效强化资源优势的利用效果,完善职业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的劳动职业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监督管理。1. 完善培训品牌。在高校人才管理工作中,要将专业学科、师资力量作为根本,有效制定更加科学且完整的职业培训战略定位计划,从高端职业人才培训工作出发,完善高水准学生素质管理工作,确保能打造更加突出的培训品牌,实现职业培训。为了提升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水平,就要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为品牌营销和宣传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落实形象塑造、项目推广以及项目市场化管理的目标[12]。2. 完善人才培养。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进程中,任何工作的运行都要充分考量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真正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才传输计划,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在我国目前依旧存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且衔接不完整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分析,确保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在实际工作开展后,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并且强化高技术人才投入和市场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工作,积极开拓人才培训和管理思路,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出发,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能有效耦合劳动力需求供需关系。3. 实现合作机制。要想有效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和管控体系,就要强化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中相关领域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在具体工作领域内,要想寻求相关部门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就要强化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水平,积极搭建更加系统化的管理结构和职业培训服务平台,也为合作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第一,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进程中要和行业协会进行合作,积极开展职业化资格培训项目,行业协会的行业标准以及实施过程要对权限予以关注,因为权限逐渐增大,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化学科优势,有效完善行业管理结构,积极参与职业化资格培训项目,并且维护管理项目的基本效果。第二,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和考试认证机构进行合作,有效完善认证化培训工作,并且确保考试认证制度能实现全面优化。一部分考试认证机构对认证项目具有一定的垄断权,此时,高校要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就要和认证机构进行大范围联合,确保其能授权培训形式,以保证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培训收益。第三,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项目要和政府部门进行联合,依托政府关于就业以及创业培训经费,有效积极拓展市场范围,为提升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水平奠定基础。4. 培训新模式。在高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进程中,要积极整合新模式,并且保证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进程能顺应市场需求。目前新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基地模式,就是高校和本地龙头企业进行培训合作,并且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就业实习基地,有效提升培訓工作的实效性,且双方要依据最后培养的目标进行协商,进一步优化职业化培训项目。第二,互动模式,主要是高校要想选派一些资质较好的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进修,强化教师的综合实践水平,以保证在教学工作开展中能真正落实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并且,也要聘请企业内部一些专业水平较好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第三,订单模式,一般而言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签订的定向学生培养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和专业知识,确保技能管理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真正完善学员的实际水平,为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管理效果奠定基础,在学生完成高校学习后就能直接输送到相应岗位开始工作。第四,共享模式,企业要向学校提供较为专业的设备,并且将学生和教师都列入到人才资源库中,有效建立创新化职业培训模式,从根本上维护学员的创业创新能力。
(三)企业整合管理结构
1. 中介服务组织信息功能。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开展进程中,要想积极提升管理结构的应用效果和基本水平,就要整合具体功能,确保相关工作都能落实到位。在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和价值,确保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完整性和成熟度。要想真正建立培训和就业的纽带关系,就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能将培训学生直接推向劳动力市场,为人才交流和管理奠定基础,优化劳动交换以及沟通就业渠道的基本功能。2. 转变企业用人观念。除了要整合高校和社会体系外,也要积极引导企业对用人观念予以转变。企业要充分认知到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且将职业培训工作和自身员工素质发展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发展空间和范围的拓展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企业也要真正意识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且整合人才储备过程,将职业化资格管理和激励机制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全社会促进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进步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作开展进程中,政府要强化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全社会都能对具体工作的价值和优势有明确的认知,并且进一步通过强化职业培训立法以及劳动力市场立法完善管理效果,健全更加完整的管理职权监督机制。高校则要积极落实战略定位,为培训品牌管理工作的优化和人才培养素质升级奠定基础,确保能一定程度上增强职业领域和各方合作效果,实现新模式发展进步。企业也要转变认知和看法,重新审视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重要性,在发挥中介组织信息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优化用人观,为高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进步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左芳.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看高校成人教育模式的转型[J].现代职业教育,2015(21):125.
[2]周晓飞.新课标下高校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才智,2016(20):174-175.
[3]余凡,佘阳梓.“校行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MOOC平台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7(21):81-85.
[4]李志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的跨界、融合与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6):7-9.
[5]程正翠,唐磊,郭慧然,等.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科教文汇,2015(15):75-76.
[6]徐文娟.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J].中外交流,2017(21):84-85.
[7]顏志勇,李玉民,刘靖,等.职业技能型高校“制作中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17(24):260.
[8]唐进昌.浅谈高校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86,88.
[9]颜志勇,刘靖,李玉民,等.职业技能型高校“智造创客梦工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144.
[10]王润娟.转型时期地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5(6):71-72.
[11]武艳霞.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索[J].未来英才,2016(22):305.
[12]王菲菲.职业技能大赛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J].成才之路,2015(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