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困难的策略研究

2018-09-10万慧琴

中国商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解决策略

万慧琴

摘 要:中国经济在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失调、区域发展不平衡、通货膨胀、社会分化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否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局,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困难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经济 增长困难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c)-162-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过去30多年平均接近10%的高增长已经难以重现。此时,积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困难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行业发展过热

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正常,只是部分行业产生了局部过热的情况,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是金融行业。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之下,中国的金融货币政策逐步与世界接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产业不断壮大,金融行业的投资规模迅速增长。但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国内外炒作资金大量涌入,在部分金融市场中也出现了因泡沫炒作和投机行为所导致的虚假繁荣现象,造成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再比如,当前房地产市场过高的价格,也为今后负面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区间经济发展日益不平衡,其中城乡差距尤其显著。由于粮食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农业即使增产,农民收入增幅依然下降的现象。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使得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乡贫富差距仍在逐步深化。

1.3 劳动力问题和就业问题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虽多,但素质偏低,劳动力相对廉价。在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政策的鼓励之下,很多国外投资者纷纷到中国办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和就业问题,但每年能提供给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还是满足不了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政策方向的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减少,高科技产业逐步增多,这种经济转型加重了我国的失业问题。劳动力问题和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1.4 既往的高速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水土资源匮乏、石油煤炭资源不足、沙尘暴、雾霾、酸雨、河流污染等,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1.5 贫富分化增大,社会矛盾增加,维稳投入巨大

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财富差距更是惊人。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给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各种非法群体性事件、劳动争议案件层出不穷,维稳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用于维稳的财政开支也迅速增加。

2 经济增长困难的原因

2.1 历史的必然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的人民迫切希望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腾飞和民族崛起。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社会呈现出了一种“增长崇拜”特征。同时,国际环境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于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确立了“领导和團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这种历史环境下,中国进入了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居民收入逐年提高,中国经济陷入了明显的“高增长依赖症”状态。所以说,中国经济增长困难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

2.2 政策的必然性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空间缩小,对“高增长依赖症”收效甚微。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债务水平创造历史新高。而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的M2/GDP已居国际高位,依靠货币政策进行经济条件的空间不大。

2.3 社会建设落后,难以摆脱“增长依赖”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居民幸福感,而居民幸福感的提高不仅来源于物质财富,也来源于对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流向了经济建设领域,社会建设严重滞后。为了能在短期内弥补中国社会建设领域的历史欠账过多的问题,中国政府选择的方式是继续保持高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如此一来,社会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愈演愈烈,居民要求以高收入来补偿社会福利损失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经济难以摆脱“增长依赖”,经济增长必然困难。

3 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困难的策略

3.1 认清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当前,“保增长”或“稳增长”事实上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要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困难的问题,首先要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丰富、发展惯性、市场准入障碍少等。

在发展的劣势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改革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的动力发生变化,改革的成本逐步上升,改革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逐步下降;第二,对外开放的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不得不面临激烈异常的国际商贸战,这虽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第三,短缺的市场结构不复存在,投资者更加谨慎,投资欲望受到市场的制约,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再是“灵丹妙药”。

3.2 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稳增长”或“保增长”的目的,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仅靠单一的宏观调控是难以根治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之“症”的。推行“稳增长”或“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续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通过完善社会建设、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社会教育投入、提高公共医疗水平、户籍制度改革等实现“农民市民化”,并以此拉动居民消费。

第二,总量减税,将以“出口”为引擎演变为以“减税”为引擎,拉动社会总需求和总共轨,实现“双轮驱动”型经济增长。

第三,防止出现大的经济波动,并继续做好维稳工作。

3.3 体制改革

3.3.1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培养新的利益主体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很多因素都有发生变化。与其盲目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培养新的利益主体,打破经济增长困难的僵局。

3.3.2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关心民生问题,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资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社会建设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投资,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追求,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对此,政府不仅要“做大蛋糕”,也要“做绿色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改善民生,加大对医疗、教育、环保、住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尤其要重视对农村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的财政投资,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缓和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3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成为社会主义法制改革的前提。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消除腐败,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市场秩序,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3.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深刻认识到这种差异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为了缩小这种贫富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我国政府已对农村地区和偏远欠发达地区采取了政策优惠措施。同时,鼓励优秀人才前往中西部地区就业,支援国家的西部大开发。

在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上,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调控,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对低收入者给予减税或经济补贴,对收入高的群体则适当的增加税收,以缩小居民间的贫富差距。在初次分配时,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控制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高工资水平,确保分配公平。在二次分配时,通过税收制度(例如转移支付体系)修正初次分配所带来的分配误差,缩小贫富差异。

无论是针对地区经济差异和社会贫富差异问题,国家所制定或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都是为了保障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尽量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3.5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破解中国经济增长困难的难题,要瞄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发展新兴产业。具体来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重视生物医药、移动通信等科技研发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3.6 利用科学技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省市的许多部门和企业的技术水平或管理水平较低,节能环保意识较差,且成本较高,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对此,各地方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高度重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扶持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保护节约与开發并重,培养并树立企业的环保节能观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污水等废弃物排放的管理力度,实现企业绿色生产。同时,大力推进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产品市场的定价价值,鼓励绿色产业发展,约束非绿色产业发展,引导企业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3.7 扩大贸易,开展国际化经营

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需求萎缩,进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必须建立“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服务”的贸易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大贸易,稳定外需,破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难题。

4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成果十分丰硕,但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前还是有所下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弊端需要改良,我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以破解经济增长困难这一难题,确保中国经济在世界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永明.当前体制改革面临的几个难点问题[J].经济视角(下), 2013(07).

[2] 白景明.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还有哪些[J].新华月报,2016(07).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解决策略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三元悖论”的中国抉择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