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8-09-10张雯项贤军
张雯 项贤军
摘 要:与传统的汽车产业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较低,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来促进产业发展。本文着眼于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产业现有的优惠政策及存在问题。为了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流转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与企业每股收益呈现负相关的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税收优惠 企业绩效 实证研究 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c)-158-02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各类整车产品,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整车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页取得了重大进步[1]。
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有大幅增長,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为51.7万辆,销售量为50.7万辆,同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51.7%和53%。其中纯电动汽车的生产量为41.7万辆,销售量为40.9万辆,同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量为9.9万辆,销售量为9.8万辆,与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5.7%和17.1%。
2 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研究企业绩效能够反映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发展水平,通过统计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经营绩效数据,并采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较多,税收是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税收优惠会影响企业绩效。
2.1 样本选取
本文的数据选自于巨潮资讯网上市企业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样本选取的时间区间是2012年~2016年这5年时间,数据来源是沪深两个主板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从这些公司中选取12家具体典型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一共60个有效样本数据。
2.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需要借助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本文主要用的EXCEL、SPSS等软件。回归分析是SPSS中一个重要的统计方法,主要在探讨数据之间关系方面进行操作,主要是探讨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型。
2.3 衡量指标
我国的汽车企业税负主要由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构成,为方便测算,将流转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作为两个重要的变量(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和附加税),财务报表中一般不直接提供流转税的数值,可通过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倒推出流转税总额,再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流转税税负,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表示企业所得税。
2.4 研究假设
企业绩效是衡量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作为刚兴起的产业,仅靠市场机制很难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制度相关优惠税收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市场资源。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将一部分的税收收入让渡给企业,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和增加收益。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降低流转税税负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假设2:降低所得税税负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
2.5 研究设计
2.5.1 变量的设定
被解释变量:
EPS:每股收益。表示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分析企业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用来反映企业绩效情况。
解释变量:
ATER:流转税税负。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等。反映商品或劳务在流通过程中的税负水平,本文选取流转税的自然对数表示流转税税负。
ITER:所得税税负。所得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同上用所得税的自然对数表示所得税税负。
GS:政府补助水平。政府补助为企业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包括税费返还、政府补贴等。用政府补助/主营业务收入表示。
LNA:企业规模。取期末资产的自然的对数。
TAT: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总额。
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2.5.2 主成分分析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去除不必要的变量,删选出模型需要的变量。在原来提出的所有变量的基础上,将重复的变量删除,形成数量尽可能少的新变量,并且这些新变量两两不相关。这些新变量不能改变原有的信息,必须能尽可能地反映课题原有的信息。
上文中提到了6个解释变量,为了删去模型中不必要的变量减少工作量,将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简化。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则,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其特征值累计贡献率需要达到90%,可以由此看出前4个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3.470%,很接近于90%。因此选取前4个变量来作为多元统计模型中的指标,舍弃第5和第6个变量。
因此,本文构建的模型解释变量为ATER、ITER、GS和LNA。
2.5.3 回归分析
为了能清楚准确地反映企业绩效与解释变量的关系,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EPS=a+b1ATER+b2 ITER+b3GS+b4LNA+e
通过模型的拟合度和自相关结果和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R2值为0.418,回归方程F值为9.870,Sig.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由此可见,结果中的F值通过了检验,回归模型是显著的。
从表1可以看出:(1)企业每股收益与企业流转税税负的相关系数为-0.005,Sig.值为0.636,它的值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流转税对企业的绩效作用不明显;(2)企业所得税税负系数为-0.131,Sig.值为0.000,其值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所得税与企业每股收益显著负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企业所得税每减少1个单位,企业每股收益则增加0.131个单位;(3)政府补助水平系数为0.806,但Sig.值为0.495,其值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4)企业规模系数为0.0147,Sig.值为0.000,其值明显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示企业规模与企业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企业规模每增加1个单位,企业每股收益则增加0.147个单位。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检验结果能够得出,企业流转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与企业每股收益呈现负相关,结论与原假设一致。但是,从实证分析的結果可看出,流转税税负与企业每股收益相关性不显著,所得税与企业每股收益相关性显著,是因为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税收优惠可以直接表现在企业的净利润上;同时所得税优惠方式相对广泛,包括投资抵免、税率优惠和加计扣除。
政府补助和企业规模对企业每股收益正相关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政府加大补助力度能够增加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企业的经营绩效。根据规模经济原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并且企业规模与每股收益关系显著,可见企业规模对经营绩效影响较大。
3 政策建议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 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和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
3.1 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阶段的税收政策建议
提高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制定比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力度更大的优惠税率。提高企业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力度,对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从按发生额的50%提高到100%进行加计扣除[3]。
3.2 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购买阶段的税收政策建议
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环节,可以免征车船税和车辆购置,有效降低购车成本。通过采用更科学的车船税计税依据和对新能源汽车税收的减免,能够减轻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者使用负担,同时也能引导汽车购买者在购买汽车时向节能环保汽车倾斜[4]。
3.3 对新能源汽车保有使用阶段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和出台环境保护税的法律法规,开征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可以按汽车的耗油量来征收,使燃油汽车在使用环节的成本提高。通过使用成本可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芸,张天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税务研究,2014(09).
[2] 林莉,肖圆.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探析——基于上市汽车公司税负的现实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4(05).
[3] 胡青青.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 管俊.促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M].中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