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主导、项目驱动式教学”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8-09-10杨绍兰张新富
杨绍兰 张新富
摘 要:针对目前大多教学方式——知识驱动式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矛盾,以《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为例,提出了开展“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其优势,并阐明了采用该教学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期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更优的教学改革方法,力争培养出更适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兴趣主导;项目驱动;《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077-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ost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 knowledge drive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carrying out "interest-driven and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ode are put forward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course of storage and marketing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s.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provides better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nd strives to cultivate more suitable for the industrial needs of applied and skilled personnel.
Keywords: interest-driven; project-driven; course of storage and marketing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s; applied talents
近几年,国内高校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该建设项目,主要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应用所学到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谋取利益,即克服以往的死记硬背,达到活学活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活动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一、应用型名校工程建设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多数采用知识驱动式教学法,即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方式,授课过程中,大量时间用在理论课的传授上,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能力目标的核心地位不突出,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在这种旧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与就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存在巨大差距,学生的目的性不强,因此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缺乏兴趣,效果较差。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要建设的应用型名校工程格格不入。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并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设计相关课程,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园艺专业中的《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这门课程为例,分析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在园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意在培养从事园艺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经营、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这门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是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坚实的贮藏运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园艺产品贮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会主要果蔬的贮藏技术,了解国内外贮藏运销科学技术动向,能从事贮藏产业,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这门课程目前在农业院校中为专业必修课。与我们目前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虽然我国果蔬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商品量一直位于国际前列,但是,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技术研究严重滞后,产品整理、包装、保鲜及贮藏技术等标准化技术研究甚少。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意识,在采后处理上投入甚少,目前大部分果蔬采收之后不进行清洗、分级、预冷、包装等措施而直接上市,因此造成了我们国家采后蔬菜损失率高达40-50%的现状。而发达国家的采后果蔬损失率维持在低于5%的水平。在发达国家,所有流通的园艺产品,不论是长期贮藏还是需要鲜销的蔬菜,从采收一开始就严格控制质量,按照标准筛选其成熟度和外观,进行一系列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清洗、烘干、挑选、分级、药物处理、包装、预冷等流水作业,以标准化的商品进入到流通领域,同时在该过程完全进行“冷链化”,因此极大的减少了采后损失,维持了蔬菜产品的品质。作为世界第一果蔬生产大国,我国在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技术设备、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方面仍然十分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贮藏运销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学而不精,杂而不专,知识面广博却在哪一方面也不能成为行业的带头人。所以我们在对《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教学的“兴趣主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就会对兴趣做点手脚,让它带上“镣铐”。
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授,学生不停的记笔记,课后学生背书、背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考试结束后,学生掌握的知识所剩无几。现在很多本科大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脱节,感觉教学落后于社会,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课程无太多兴趣,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院校本门课程的实验课程仍为传统的几个,即果实催熟脱涩、电导率测定、呼吸速率测定和多酚氧化酶测定等。在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上,也完全照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到课率少,且在实验课过程中不会动脑,完全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操作,抄下结果即可。这种实验课程完全锻炼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采用兴趣结合项目驱动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中来,让其体会到科研项目的创新点以及先进性是今后应该培养的目标。
二、兴趣主导、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可行性
采用“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以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项目为主导,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围绕园艺产品贮藏运销的内容,选取目前社会的热点话题,让学生来讨论,或者学生自己选取论点,进行集体讨论。譬如,面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转基因食品,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生物技术课程,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关于延缓采后果实衰老的实际促使,以及我国舆论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先前报道的蒜苔保鲜剂,香蕉催熟剂使用等案例中,让学生学会辨别真伪,挖掘出教育性因素,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正确解释催熟安全的机理和方式选择。这些与实际生产紧密相关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讲授第三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章节,采取了学生自由发言模式,这激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并且他们之间的观点不尽相同,有辩论会的氛围。
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兴趣主导是必要的,学生不学了,教师怎么教都没有意义,但是学生的兴趣也带有偏面性,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与帮助,以使学生能够逐步并最终认清自己的目标,以及明白,自己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去,实行课外项目驱动,与单纯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和课堂讨论不同,把培养的时间由课堂延展到课外,许多实践活动是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的,更注重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如学生在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桃和苹果果实质地变化机制及调控”项目后,对所学《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的第二章节“采后生理”,第三章节“采后生物技术”,第六章节“园艺产品贮藏技术”等都有了深入了解,不仅学会了采后生理指标:硬度、糖度、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等的测定,并了解了其变化趋势,以及与果实成熟衰老的关系,通过克隆相关基因和表达模式测定,进一步了解了课程中讲解的PG,PE,EXP等基因在果实软化中的作用,同时了解了延缓果实成熟衰老的贮藏技术,如低温贮藏,1-MCP處理等措施。因此,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一举两得。
(二)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园艺产品贮藏运销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开放式自主实践实习方式,参与教师的项目,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仪器设备的调试和准备、药品的配制等均自行完成。最后还要对园艺产品的品质特性、贮藏实验、生理生化指标等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完成整个实习过程。以此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己主持项目的申请,包括一开始试验方案制定,试验方法检索,项目的实施,以及数据整理和论文发表等。在试验的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让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受挫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较早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也能够了解园艺产品及其产业的前沿动态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表1为2014-2017之间学生主持的与《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相关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其中2014年的“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中,学生采用了1-MCP处理和新型酵母菌处理蓝莓果实,在贮藏过程中通过测定蓝莓果实的硬度、失重率、VC含量、花青苷含量和抗氧化性等生理指标,筛选出了蓝莓的最佳贮藏保鲜剂。这个项目的实施与课程的“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以及“园艺产品贮藏技术”章节密切相关,不仅加深了果实贮藏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了解了最新的贮藏技术。项目“梨PyCAD2基因转番茄研究”中,学生通过克隆梨与木质化相关的PyCAD2基因,进行了转基因番茄研究,这与第三章内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密切相关,不仅了解了转基因的具体流程,也了解了生物技术在采后领域的应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乙烯在梨果顶硬化症发生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学生在试验中发现发生果顶硬化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升高,并采用了外源乙烯利浸泡处理后,发现果实果顶硬化的发生加剧。这加深了学生对课程中的“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以及“园艺产品采后病害”章节的理解。项目“几丁寡糖对鲜切芦笋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中,学生采用新型保鲜剂处理鲜切蔬菜,能够明显延长其贮藏期,与课程中“园艺产品贮藏技术”章节紧密相关。这些项目皆由学生自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实际操作,学生的科研能力在逐渐形成。并且在最终的撰写报告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并且有学生能够单独撰写论文,进行发表。
本门课程目前还缺少实习内容,即使是外出参观冷风库、气调库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等简单内容仍未开设。因此,如何采用兴趣结合项目驱动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中来,让其体会到科研项目的创新点以及先进性,通过项目的实施,其成果是可以服务于社会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该方案实施完成后,设计的课堂专题讨论将是良好的教学素材,其内容可融入到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的授课计划中。通过感兴趣的专题讨论形式讲授,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易于掌握并可拓宽其知识面,适合我国园艺本科生有关《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方面的学习。课外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部分内容具有一定普遍性,如代表性果蔬的贮藏方式研究,可为全国教学推广提供借鉴作用;部分内容具有地域特色,如莱阳茌梨的贮藏特性和技术研究,可以因地制宜,优化出适合贮藏的最佳方式,并可付诸生产,为本地园艺产品贮藏运销提供依据。
项目驱动式教学立足本科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通过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方案的实施,学生所获得成果是可以服务于社会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文华,向延菊.《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3):90-91.
[2]艾克拉木·牙合甫.“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兴趣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72-274.
[3]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6):59-65.
[4]赵玉辉,代红艳,王锦霞,等.园艺产品营销学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84-388.
[5]别之龙,向佳玲,杨仁海,等.深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05-109.
[6]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