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9-10吴懿姿刘朝猛李炳昌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作研究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吴懿姿 刘朝猛 李炳昌

[摘 要]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堅定文化自信,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改变工作方式,坚持平等交流等,才能够将工作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2-0054-03

21世纪网络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电子产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QQ、微信、微博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使得现代信息接收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现代信息传播交流环境也日趋复杂,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过,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媒体的没落,网络传播逐渐代替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信息传播层次出现了扁平化的倾向,原先需要经过层层传递的信息,在现代网络传播的面前实现了一步到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信息的传播时间只需要几秒钟。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0%,截止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达2.87亿人,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为85.3%[1],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18~21岁的青年,他们对于网络新媒体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因此,新媒体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新媒体对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第一, 新媒体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覆盖。2017年2月,GSMA发布了最新一期的Global Mobile Engagement Index(GMEI,全球移动发展指数),对于目前手机使用的情景和国别发展情况做了评估。从国别来看,智能机普及和使用程度最高的是韩国和卡塔尔,美国排名第3,中国排名第28位,截止到2016年末,中国手机平均保有量超96台/百人,而智能机普及率也达到了58%。其中北京和上海手机保有量分别达到了194台/百人和137台/百人。智能手机持有率的逐年增高预示着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速度的加快,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媒体传播,能够快速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第二,新媒体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教育,使思想政治理念内化为个人的内在价值观,成为每个社会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普遍性,能够促进思想政治理念向个人内在价值观的转化。比如“中国梦·我的梦——‘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就是以动画人物“梦娃”的口吻进行中国梦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大受小朋友的欢迎,梦娃可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一带一路”的6集纪录片,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宏大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短视频、纪录片、宣传片、动画片等将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大程度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念的内化。

第三,新媒体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反馈与交流。利用“电视、网络、APP”等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更及时的反馈与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比如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微信“一条微信读懂18次党代会‘极简史”通过微信的方式不仅使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了解这个信息,通过信息后面的评论也能够及时得到这次新闻的效果及影响,甚至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可以得到群众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工作方式、教育模式的改进,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因素

第一,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保持带来了难度。新媒体时代带来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更加的频繁,各国不同的人文思想、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形成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了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7月 ,我国网民达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2]。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使得在新媒体中传播的信息监管难度增大,从而导致群众接收的信息良莠不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保持较好的工作效果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最大难题。

第二,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的实现增加了难度。新媒体时代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性的文化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来源,但是多元文化也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力。群众身处新媒体之中,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最优质的新媒体资源,试图利用新媒体对群众进行舆论同化、思想控制。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难度加大。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随着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形态及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已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定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要与时俱进而不能固步自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入调查教育对象的需求,以平等交流的心态、春风化雨的形式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深入教育对象内心,使思想政治理念内化为个人的内在价值观,成为每个社会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一)坚定文化自信,由内而外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高地

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逆的,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不可逆的,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代表了当时全国中国共产党53名党员,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召开,2280名代表代表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8900多万名党员,不到100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党员增长了168万倍之多,8900多万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信仰,使我国排除万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筑如今的辉煌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言语中充满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正是源自于这样一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了永不枯竭的动力来源,正是有了这一份永不枯竭的动力来源,才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由内而外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高地。

(二)积极探寻新的工作方式,以平等交流的态度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的国际政治形势对我国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我们一定不能停滞和退缩,要积极探寻新的工作方式,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灌输式的工作方式,以平等交流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对于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十九大精神宣讲为例,在高校,只靠领导干部上几节党课并不能很好地将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宣讲。以党建带团建的角度,将优秀的青年团委干部、学生团结起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利用优秀青年的先锋带頭作用录制一些十九大专题系列小视频,通过学校的APP向全体师生推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深入调查群众需求,积极运用新媒体,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共党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佳代表,自他青年时代在陕西省延川县一个名叫梁家河的小山村插队时,就时时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听取群众的心声。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4]等,都是贴近人民群众的话语。这些朴实的话语正是人民群众心声的真实反映,而一个没有深入调查人民群众需求,没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人不可能将这样的话讲得如此自然。新媒体时代赋予了人民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话语权,但是新媒体时代也带来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各类信息传播。只有深入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真正需求,强化对新媒体的学习与应用,主动运用新媒体,才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渗透力,从而让思想政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OL].[2016-12-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qsnbg /201608/t20160812-54425.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6-12-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t2016 0803-54392.htm.

[3]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报告[R/OL].[2016-12-08].http://www.moe.edu.cn/jyb-xwfb/s6052/moe-838/201612/t20161208-291306.html.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吴懿姿(1984—),女,湖南岳阳人,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教学;刘朝猛(1982—),男,湖南湘西人,土家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民族体育教学;李炳昌(1966—),男,广西上林人,壮族,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王 茹]

猜你喜欢

工作研究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贯彻落实习近平党建思想,积极推动高校党建工作
道路运输行业统计工作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