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策略探索
2018-09-10崔涛
[摘 要]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居民之间互相联络、沟通关系、达成共识的纽带和桥梁。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应紧跟时代主旋律,想社区居民之所想,应社区居民之所需,解社区居民之所盼,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保持社区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使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与时俱进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社区教育;文化活动;推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2-0046-04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区居民之间互相联络、沟通关系、达成共识的纽带和桥梁。通过社区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居民们可以以愉快轻松、自然亲切的方式认识熟悉、交流沟通,从而增进感情,彼此认同。更重要的是,社区成员在多样的活动中逐渐接受社区的文化传统和习惯,形成统一的社区意识和社区理念。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内蕴特征
文化是外部事物在人的内心世界的意识化,是作为知识、观念、规范、价值等内在于主体人的意识之中,活跃于人的心灵世界的东西。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方法与成果等一切外显的文化形态,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人的精神文化或文化观念的物质化与现实化。
(一)家园性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生活压力增大了,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也拉大了,沟通机会减少了。广大居民需要在工作之余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来调节自身的精神和情绪,同时在活动中达到与社会互动的目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了解,促使人们逐渐从家庭中走出来,完成从血缘性情感向社会性情感的转化,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找到家的感觉,这是其他活动很难达到的效果。因此,社区文化活动是沟通不同状态人群的有效纽带,是家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在同一社区内互不相识的人们走到一起,打打太极拳、跳跳健身操等,共同创建和谐的小家园文化,因此我们应通过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动员广大社区居民融入到家园之中。
(二)娱乐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通过娱乐活动来调节精神和情绪。不同的人对娱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热爱跳舞,有的人常聚在一起打牌,有的人热衷于拳术、剑术……无论人们娱乐的方式和内容有多大差异,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兴趣。社区文化活动正是以居民的兴趣为起点,开展居民喜爱的文化活动,才能使社区文化事业充满活力。由于社区居民各自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不同,他们对文化娱乐的理解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娱乐理念带来了居民文化兴趣的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我们应在开展文化活动前,对居民娱乐兴趣的类别进行全面详尽的调查研究,并按需求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这样的活动才容易被广大居民认可和接受。
(三)自愿性
社区文化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广大居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对文化生活的享有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人们有权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形式的文化服务,满足自己多样的文化需求,任何类别的社区文化活动都不应该将活动意图强加给受众,而应采用宣传、吸引和引导的方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四)灵活性
社区文化活动是以小型活动为基础的布局模式,操作简便,加之居民对文化需求的多样选择和兴趣的不断转移,从而决定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灵活性特征。我们应根据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活动,将人们平时最喜爱、最熟悉、最贴近生活的小型文化活动纳入到本社区的工作计划之中,使不同状态下的社区居民能随时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共同创造美好的和谐氛围。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上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重要。
(一)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活动是一种“内求团结,外谋发展”的审美塑造行为,各社区都有自己“内生凝聚力,外塑好形象”的一定模式。高品位的社区文化活动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境界,带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建设的进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精神需要越来越丰富,文化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也日益显现。人们在生活节奏有所加快、生活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多数人都会通过参与一定的文化活动、享受一些文化服务来放松身心、陶冶情志、获取教益。随着时代的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渠道和文化载体,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人们既会利用传统渠道参与文化活动,也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得各类文化类信息,这一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模式大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居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营造良好的城市建设软环境
社区建设是国家、社会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发展、提升社区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范畴内容的丰富性于有利于就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创文明生活的良好氛围。社区文化包括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与自发性、没有约束的集体参与性活动。主要有健身广场舞蹈、交谊舞、秧歌舞、太极拳、太极剑等形式,这些活动综合地反映了社区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并发挥着它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眼界的开阔,社区文化活动也相应得到提升,这些提升促进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和谐稳定发展。
(三)提高居民素质,养成责任意识
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展示着一定的文明水平、文化特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倡什么,否定什么,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力,能有效提升广大居民素质,同时能开社会风气之先。美育的文化活动在社区文化活动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形态,它贴近人们以心理需要、精神气质、审美趣味为目标的文化品格和组织艺术;伦理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活动的核心,包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等,它调节家庭之间、社团之间、干群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形成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环境文化活动是塑造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是赋予感染力、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各种背景的总和。在文化市场与商品经济接轨并形成优势互补的前提条件下,社区文化活动倡导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反映出人们精力、智力、体力、能力的蓬勃向上,这正是时代进步、社会兴旺的主要标志之一。社区文化活动把每个个体的积极性转变为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有效提高了成员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集体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在活动中,使个人目标统一于集体目标中,信念意志熔铸于集体精神中,价值准则合力于集体规范中,也就是成功地展示了文化活动的集体支柱作用、评价标准作用、动力导向作用和矫正作用。
三、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策略
在城市社区中,由于居民异质性强,对文化的需求层次不一,因此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满足居民的不同文化需求。
(一)倡导广场文化活动
在新的时代发展中,城市建设中的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让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魅力。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开放性、公开性、免费性、群众性等特点,有效改善了活动场所的局限性,扩大了参与居民的范畴与不同层次。通过参与和观看文艺晚会、戏曲表演、露天电影、文体运动、各类展览等广场文化活动,居民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精神文化品位。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作为城市建设窗口文化的体现,我们一定要做到在内容上要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地域性的特点,起到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与引导功能。利用春夏秋三季季节气候的特点,举办有品位的大中型广场文化活动,让走出户外的群众感受文化的气息,享受精神的食粮,既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还可以为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组织传统节日活动
传统节日活动也是社区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社区可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相关的体现民族文化、传统风俗的文化活动,例如灯会、游园会、赛龙舟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動,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体现人文关怀,增添节日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形成社区传统节日活动的文化特色。既受到居民欢迎,又起到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笔者作为社区教育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近年来多次赴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推广工作,曾和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三村社区联合开展“共品百家宴,共叙中秋情”活动。活动共设置了3个环节,首先是笔者为居民们讲述中秋的来源、习俗、传说等传统文化,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其次是“评比拿手菜”环节,社区居民大显身手,精心制作了20多道拿手菜带至活动现场给大家分享,评委及居民代表还进行了拿手菜的现场评比,其乐融融;最后是“共叙邻里情”,大家一边话家常,一边分享月饼,增进睦邻友好情谊。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既普及了传统文化,又传递了邻里感情,拉近了社区人的距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注重发挥节日习俗的维系功能、凝聚功能、民族认同功能,并且通过节日假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居民们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修身立德,扬善抑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举办多样社区文化节
各个社区应挖掘潜力,开展一些有特色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例如邻居节、书香节、楼院文化节、合唱节等,通过文化的纽带,把邻里相亲、互相友爱、健康向上的美好理念植根在人们心中。“邻居节”作为最具社区特色的文化节,已成为促进邻里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生动实践,也是群众乐于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社区运动会”也是很多社区常见的文化活动,拔河、飞镖、踢毽子、跳绳、家庭趣味赛等项目已经成为社区居民互相沟通、共筑友谊的平台,全民健身,其乐融融“社区读书节”也能够广泛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可以开展一系列以读书为主题的互动活动,比如推选10户学习型特色家庭,青少年现场书法展示,社区居民向社区图书室捐赠图书或家庭间交换图书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充满亲情、温情、友情的气氛也会在社区洋溢。“楼院文化节”是以楼院为单位开展诸如馄饨宴、文艺演出等活动,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
笔者所领衔的社区名师工作室曾和常州市天宁区翠北社区联合开展了“四季飘香,品味幸福”美食文化节活动。活动现场,一边是社区文艺爱好者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一边是辖区职工看着色香俱全的菜肴和糕点,忍不住争相品尝,边吃边赞美,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次活动,开阔了居民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烹饪技术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社区退休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给大家传递了健康的饮食理念。
四、结语
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对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理想追求等都能产生重要影响,能激发社区居民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同时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先进知识,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等传播给社区居民,使他们从中得到启迪、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因此我们应紧跟时代主旋律,想社区居民之所想,应社区居民之所需,解社区居民之所盼,办好组织好社区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保持社区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使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与时俱进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咏梅.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张纯.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陈民宪.社区文化与城市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崔涛(1970—),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常州市社区教育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研究方向:文学、社区教育。
[责任编辑 方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