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拉美地区合作机会及建议

2018-09-10李嘉

中国商论 2018年25期
关键词:经济合作一带一路

李嘉

摘 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经济合作发展的理念,对于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互联互通,增进双方经济合作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有着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使拉美地区各国经贸往来、合作都更加便利。在中国与拉美地区都处于新常态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只有分享发展、互联互通、合作发展,才更有利于惠及两岸的国家和人民,增强全球治理能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与拉美地区 经济合作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a)-076-04

今年,阿根廷、智利总统及多位拉美国家政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阿根廷总统时再次强调,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中方愿同拉美加强合作,包括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实现中拉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拉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然延伸的重要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前中拉经贸合作的新抓手,这预示着中国企业与拉美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新时期的到来,未来将是中拉经济合作“历史最好时期”。

1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局宏观视野,是世界范畴经济整合

首先,从国际全局上看,“一带一路”的映射几乎涵盖了整个世界。“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海洋部分,计划通过中国海和印度洋将中国沿海地区与欧洲联系起来成为一条通道,并把南中国海与南太平洋包括进来。按照这个设想,“一带一路”规划势必在陆路、海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带来一次伟大革命,它将把中国同中亚、中东、南亚、非洲、欧洲甚至包括美洲都联系起来。随着中拉关系不断增进,在由中国命名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拉美可以成为“一带一路”规划的最后一环,从而使拉美与遥远的欧亚大陆紧密联系。

其次,从发展纵向角度看,这是具有经济革命性质的战略性倡议。由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规律,每次经济危机都不可避免使世界经济出现低迷,即便未来经济再度攀升也无法避免下次经济危机的出现,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另辟蹊径是多元化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它不是单纯驻足对经济发展提出建议,而是在世界经济低迷期,通过国际与国内经济的连接,建立长远的发展策略,一方面可以稳定各国国内经济面;另一方面可以在未来经济危机再度爆发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撑。

最后,从世界秩序的角度上看,“一带一路”的倡议诞生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退期。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几乎都围绕着美国与西欧为中心发展,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正是对世界经济发展责任的履行。而同时,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更有助于和平的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和为贵”的观念,也将是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理念。

2 中国与拉美地区经济合作情况分析

2.1 中拉贸易合作在进入21世纪后发展很快,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与拉美地区双边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中国企业与拉美地区的贸易额逐年升温,到了20世纪末,中拉贸易额已经突破了125亿美元。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拉美地区在不断尝试多种变革途径。20世纪的拉美地区,变革与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拉美地区在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变化,改革与革命直接推动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追求经济发展,拉美各国尝试了多种变革途径,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以及产业合作,最终促进了拉美经济的长足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拉经贸合作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和拉美地区的经贸合作项目逐年增多,智利、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对外出口量逐年加大,与中国企业的经济合作也更加紧密,其余拉美地区许多国家及地区与中国企业的经贸往来也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当然,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影响,也给拉美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开启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周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处于上升趋势,中国不仅加大了对拉美地区的贸易投资力度,拉美地区的黄金、农产品等,对中国的销量也逐年递增。目前,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已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拉贸易合作对于促进中拉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中国对拉美投资贷款增长迅速,对拉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意义

(1)在投资与融资领域,中国在拉美注入的大量资金主要是贷款与基金。如图1所示,(美洲对话组织“中拉金融数据库”,http://www.thedialogue.org/map_list/)2005年起,中国对拉美的贷款逐年递增,到2015年为止,从最初的3千万美元上升到291.68 亿美元。商务部拉美司司长江山2016年4月19日表示,近来中国对拉美的融资安排总金额大概有880亿美金。包括对拉优惠性质贷款、中拉基础设施优惠贷款、中国对加勒比优惠性质贷款、中拉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国巴西产能合作基金等。从2010年后虽然突发性的明显下降,但这主要由于国内经济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2012年之后投资又呈现稳定提高的态势,这说明,大量贷款的注入表明中国对拉美经济的互动式发展是长期的,中国将拉美地区视作中国长期的合作伙伴。

(2)投资地区主要是在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在拉美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资金注入,对拉美的总投资已超过千亿。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6年中國对拉美投资的统计,投资包括金融类和非金融类,而95%的资金都是投向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对基础建设给予最多的厄瓜多尔的资金注入是12%,委内瑞拉有52%的资金是由中国投资的,巴西与厄瓜多尔一样占有12%等。这说明中国对拉美投资的覆盖式的,而且按照不同国家的需求来进行提供。

(3)中国金融机构在投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对于拉美地区有基础设施的专项贷款,进出口银行对拉美有优惠性质贷款。2016年上半年,中国各大金融机构对拉美的贷款为800多亿美元,根据各个企业的投资情况,今年这个数字也有递进的趋势。2017年就国家开发银行一家就有600多亿美元的投资,对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西都有大额的项目贷款。

2.3 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企业工程承包等为主导,基础设施和工程承包建设成为中拉合作新的重要领域

(1)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拉美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石油、铁矿、森林、渔业等自然资源开发上。其中资源类开发的项目很多,铜矿的项目最大,并购加建设类投资约105亿,电力项目几十亿美元。如早年厄瓜多尔不仅能源短缺,而且电力能源严重不足。在21世纪之初,厄瓜多尔的局部地区还尚不能正常供电。目前,在中国企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厄瓜多尔不仅彻底改变了电力短缺现象,还扭转为电力出口国。厄瓜多尔最大的水电站就是中国企业建造,大量的中国建设使中国成为厄瓜多尔最主要建设者,发挥着重要的主导地位。

(2)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投资拉美地区的主要支柱。中拉整体合作重点领域之一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在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基础设施和建设领域投资,当属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目前虽然在中方多年的投资与帮助下,拉美很多国家都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高峰,中国的投资建设有力促进了整个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公路、铁路、电站、电网、通讯的网络互联互通。但随着基础建设的广度以及深度的延伸,拉美的基础建设势必要进入新的高峰建设时期,这是拉美对接“一带一路”内需最主要的条件。

(3)直接投资、并购、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为主要方式。中国的许多大企业集团都参与中拉经济合作发展,以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取得拉美地区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经营权。厄瓜多尔、牙买加的高速公路工程,都是由中国企业所建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1世纪初中国企业对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工程承包营业额仅为1.7亿美元左右。自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对拉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增长,2015年达到164亿美元。三峡集团以12亿美元的金额,收购杜克能源巴西公司100%股权,中国三峡(巴西)有限公司,还收购了巴西伊利亚水电站以及朱比亚水电站的30年特许经营权,成为巴西第二大电力生产企业。

2.4 中拉合作的国际环境影响日益复杂,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1)从历史上看拉美国家对美国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美国对拉美经济增长正负影响交织。从美国因素对拉美的影响看,美国经济复苏对拉美经济增长将产生较大拉动作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新政策,又会让拉美地区在对其的经济依赖和货币依赖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动摇。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失业率处于低位,美联储按节奏推进加息,并将在年内启动缩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会对拉美国家带来比较大的冲击,这个冲击第一是体现在贸易上,美国的政策直接会导致拉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第二是从金融角度看,美元回流使拉美融资成本提高;第三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区域政策,包括财政、金融、贸易的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将会对拉美经济产生整体影响。特朗普政府倡导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退出太平洋关系协定、引导本国企业返回本土等政策,将对拉美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从中长期来看,拉美国家有能力对冲掉负面影响。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金融体系、财政体制在逐渐的健全,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具备了缓冲能力和条件;二是拉美加强与欧盟及中国的合作也能够缓解甚至帮助拉美从困境中走出来。此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恰好从各个角度上都可以让拉美产生依靠,因此国际因素对拉美产生的负面影响反而也成为了中拉合作的基础及为中拉合作创造了机遇。

3 拉美地区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存在巨大机会及其建议

3.1 拉美地区符合“一带一路”条件,具有巨大的优势

(1)中国政策的包容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特点。中国政府多次提出,无论从合作理念、合作空间、合作方式、合作领域四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均体现出开放包容的特征。现在的“一带一路”空间范围是以亚欧大陆作为核心,延伸到非洲、大洋洲,并没有把它的边界界定死,这是一个巨大的区域合作平台。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平台上。这为拉美地区今后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了政府支持。

(2)拉美政府“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计划,中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空间巨大。拉美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与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尤其是拉美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于拉美实施结构变革战略十分重要(“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2020年议程》的五大“轴心”之一),而基建是中国发展“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及发挥产能优势的用武之地。拉美许多国家主动提出希望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在目前整个拉美地区处在迫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阶段中,拉美国家已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基建项目中的实力与优势,非常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在拉美互联互通项目中发挥自身有力的作用。这为“一带一路”今后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以及路径。

(3)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自然过渡,中拉经贸合作将是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动力。2014年中拉双边贸易额占东亚、东南亚与拉美地区双边贸易总额(4039亿美元)的65%。因此,拉美地区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而且美国近年来对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调整与重视,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美国的因素,并且拉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院,中国与拉美之间日趋紧密的贸易往来也时刻受到美国的关注。中国、亚太、美国、拉美之间错綜交叉的多边关系使得拉美地区也成为了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给中国与拉美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拉美地区之间只有分享发展,互联互通,合作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共建共享共赢,让“一带一路”惠及拉美更多国家和地区。

3.2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的机遇,可以加强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却在逐年递增。“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复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给拉美人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从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项目到比亚迪巴西太阳能板厂项目,从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到阿根廷圣克鲁斯河水电站项目,中企在拉美地区的投资不仅在逐年加大,而且更趋于多元化,开始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在新常态下,不仅要加强对外经贸往来,更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也会日益增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不断升温,并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把“一带一路”概念扩展到拉美,契合拉美各国的发展需求,与拉美地区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将会给双方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实现各方互利共赢,促进双边经贸的长足发展。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的倡议还能够使拉美政府间加强合作的联系,也使得基础建设之初的项目能够尽可能的保持生存与发展,在一体化经济项目形成前,这些项目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孵化酝酿,“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政策上使拉美一体化能够向最终实现大跨步的稳定前进,这也符合南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首要目的。所以,对于拉美而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当前进一步合作发展的必然。

“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全球化模式弊端的一剂有效良药。对于拉美而言,全球化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已经在经济危机中体现出来,“一带一路”规划运作的灵活性能适应不同需求。“一带一路”模式虽是一种全面规划,涉及贸易、金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但它无需建立那种意味着加入者要让渡国家主权的超国家机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决策高度集中的规划,所有国家的、地区的和全球的需求,都与中国国内需求相互关联。这也是拉美地区内部需求的方向所在。

3.3 加强金融创新合作发展,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拉合作的重要内容

回顾历史,拉美地区如巴西、墨西哥这几个大国经济上最惨痛的历史教训就是举借外债、大兴土木造成的不良影响。在20世纪,外债形式的借贷虽然创造了一部分的辉煌,但拉美确实因为这种高外债的不切实际而出现巨大赤字危机。但从历史到今天,资金进入拉美的方式最常见的也依然是这种借贷关系,对于产能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而言,其瓶颈就在金融合作。拉美目前对中国的各种经济要求的根源就是对于借贷后赤字的恐惧。

此外,决定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经济基本面的三个经济因素:第一,财政赤字,除了古巴和其他两个国家除外,剩下的31个国家都是财政赤字,并且多年以来财政赤字高居不下;第二,拉美大部分国内的储蓄不足,内部的储蓄率减少,投资率也呈负值;第三,基本面国际收支是赤字。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拉美只能依赖外部融资,但又因为举借外债的政策空间非常有限,因此拉美迫切希望出现新的融资方式。

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融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大型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贷款、股权投资、基金等。从风险把控上,融资时金融机构对融资机构要求以下三种担保形式:一是主权担保;二是资产抵押;三是以项目现金流作为还款方式。中国惯用的是前两种形式,而拉美国家更加接受的是第三种模式。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该争取“入乡随俗”,在风险可控范围内与拉美探讨及合作以现金流担保的抵押方式开展项目融资安排。并且从降低风险的角度上,一是仍然延续之前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及为具有更多中国因素、能够满足更大中国市场的项目提供融资;二是尽量追求实物保障,如在拉美外汇出境政策管制下,考虑与中国实体企业合作,可将资金兑换成石油、大豆等资源作为还款来源。

3.4 投资与政治风险不可忽视,需要加以重视和防范

(1)投资风险。不能回避的是投资风险,尽管“一带一路”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拓展,但在尚未达到预期成效时,依然要参考世界经济的发展状态,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数据库显示,2015年GDP衰退0.5%,2016年继续衰退0.8%,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南美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及,如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的各项能源产品、大宗商品以及其他实体产品都在经济危机的辐射之下,这些国家也是中国投资的主要地区,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拉美企业能否生存与继续良性生产是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中铁建设的委内瑞拉地区的阿纳科铁路就因受到资金问题而夭折。企业的经济持续低迷会拉低拉美国家的总体财政情况,尽管中国对拉美地区持续有经济援助,但如果在经济压力下,拉美地区国家政府甚至会选择货币贬值、资本管制等行为,这就会影响到中拉的整体经济合作。

(2)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世界经济问题对拉美经济的重创也会对其政局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政局的变动势必也会影响中拉的经济合作。拉美的左右翼势力在博弈中会对中拉很多合作项目进行阻碍,即便是整体的合作态度不变,在两方的斗争中也会牺牲掉很多项目,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基础根深于基础建设,所以一定会受到影响。如阿根廷右翼总统马克里在野之后,曾一度进行政治清算,寻找各种借口打压左翼势力,曾指责中国与阿前政府签有“秘密协议”,甚至一度威胁取消2015年11月签署的核电站建造协议,尽管尚未造成重大危害,但其中的政治动荡性已经构成了风险,同时也不能排除马克里政府所代表的右翼势力是否会进一步干扰。而且在国际势力的影响下,在一些与拉美合作的老牌强国美国等国家的压力下,中国与拉美的经济合作也会面对很大的竞争力。经济和政治是主要的风险,尽管喜忧参半,但我们相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之下,中拉经济合作的未来还是充满阳光。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拉美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协调和合作机制趋于成熟。一方面,拉美国家具备良好的政治、经贸磋商与合作基础,区域性多边合作机制较为健全;另一方面,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及中美洲一体化体系中的项目经历了长期酝酿,实施这些项目所需的政治共识、社会共识、多边共识基本具备。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也欢迎世界各国和地区积极参与,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够通过“一带一路”推动地区和本国经济发展,增进经济合作,最终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银果,CarolinaCallejas.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回顾与展望[J].国际商务研究,2008(2).

[2] 贾焰,李先德.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农业贸易形势及农业合作前景展望[J].世界农业,2010(7).

[3] 滕智藝.中国与拉丁美洲经贸关系分析[J].特区经济,2010(9).

[4] 孟彤.中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贸易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14).

[5] 郑秉文,孙洪波,岳云霞.中国与拉美关系60年:总结与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S2).

猜你喜欢

经济合作一带一路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黑龙江省对俄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