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①

2018-09-10秦兆祥张薇

中国商论 2018年21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融合

秦兆祥 张薇

摘 要:旅游业与金融业的相互渗透发展不仅能促进两个产业的共同发展,还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在分析影响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旅游信用再造、完善银行金融支持、创新旅游保险体系等路径措施。

关键词: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c)-040-02

产业融合指类型各异的产业之间通过重组、渗透等方式创新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系统的结构、收益与日常运动都受到其影响。金融产业在本质上与旅游产业相同,均属于第三产业,这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先决条件相符合,并能够实现两个产业的利益最大化,在扩大金融业务范围的同时也能够调整旅游产业的结构。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分别在2009年、2012年与2014年颁布了一系列意见,从财政上不断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强调对金融资源、工具进行合理配置与创新,以转变传统的旅游发展结构。旅游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能够使这两个行业能够相互掌握对方的信息,并提高资源的配置率,同时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能够支撑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扩展与构建,也是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一方面,旅游产业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产品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扩大金融业务范围,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本文将从旅游企业与金融企业两方面分析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融合发展的路径。

1 影响旅游业与金融业交叉发展的因素

1.1 旅游企业

自1978年后,旅游产业的地位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展而越来越高,但目前上属于“小散弱差”的阶段,并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且行业内部结构长時间都不平衡,这不仅使得旅游业的竞争力无法提高,也阻碍了其与金融业的融合。旅游企业在贷款时需要提供有效的抵押物,但这也同时是旅游企业存在的主要缺点,因此获得信贷资金的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大多数旅游景区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并不具备所有权,只具备经营使用权,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常因缺乏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贷款。此外,一些景区在申请贷款时的抵押物为收费权,但是此种抵押方式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银行处于自身权益的考虑并不会通过公司申请的贷款。

旅游企业与金融企业相互了解的信息存在差异,这对信贷资金的投入造成了限制。旅游主管理部门、专家与该行业内的认识才能评审旅游项目规划以及对后期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而投入资金的金融机构并不能准确评估旅游项目的未来前景、收益与风险,这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很难掌握旅游项目的融资需求,加之旅游项目投资风险高、收益率低,资金回收期也比较长,若缺乏额外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吸引货币借贷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一些旅游项目忽视了包装的重要性,导致其很难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最低的资信标准。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规模与实力都比较有限,这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旅游类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促进了产业信息化、一体化与信息化的整合进程。

1.2 金融企业

相较于其他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管理更高。金融机构在遵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一般会尽量规避自身风险,金融部门更倾向于贷款给规模较大、项目加重、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虽然我国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以增加金融支持,例如针对小微企业,对其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型规模的旅游企业受严格风险控制的约束,其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比较小,尤其表现在融资力度方面。

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比较落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管理需要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来保障,此体系也能够对金融市场化程度进行反映。然而现阶段,信用担保体系由于不均衡稳定的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匮乏的固定资产的影响,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且信息比较滞后。一些银行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或最低资信标准并不适用于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企业需要繁杂的手续与更高的放贷准入门槛。

保险的供给方与客户之间的需求难以达到平衡状态。当前旅游保险主要包含责任险与意外险,从购买意愿上来看,分别属于强制性与自愿的。相比较来说,旅游保险存在保险种类设计不科学、强制性消费、保障程度较低等现象,保险公司并没有针对各种类型的旅游以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制定相应的保险产品。此外,不规范的保费缴纳也会使得受益人的实际伤亡损失与赔付额度之间出现矛盾,加之单一的销售渠道,导致保险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宣传难以展开与推广。

2 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的促进措施

2.1 对旅游信用再造进行强化

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的主要阻碍因素是较低的信用等级与匮乏的资金,因此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对旅游产业的信用进行强化。信用强化可以借助以下三个途径。

第一,引入项目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旅游项目探索出各项权益的质押贷款业务,其中旅游项目的门票收费权模式包括“BT”“BOT”“TOT”,旅游企业的信用保证可以借助转让一段时间的特许权、经营权来获取。

第二,将政府信用引入旅游金融中。地方各级政府最大程度地降低旅游企业中的贷款风险,需要构建相对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与税收优惠政策,以此鼓励金融机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资金支持体系的引导与科学化的投资形式能够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更为强化与完善,直接补助与以奖代补可以替代传统的资金使用方式,资金使用的优先顺序分别为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直接补助,同时也要对资金投资方向予以高度关注。另外,提高旅游产业信贷政策的衔接与协调,从而引导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并在评估论证的参与方中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

第三,将专业信用引入旅游金融业中。探索构建旅游担保或专项担保基金,从而避免因担保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现象,担保基金的组成包括财政与社会企业资金。旅游项目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通过旅游担保基金获取税收优惠或部分贴息,规划期内比较重要的旅游项目也可以借助担保公司在第一时间内得到银行贷款[7~8]。

2.2 对银行金融支持进行完善

现阶段,银行在金融类机构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旅游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源头为银行,因而其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发挥管制性作用的贷款干预措施主要针对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展开。

以旅游企业为干预对象的融资支持为:(1)构建科学的审贷机制,许可部分企业以未来收益作为抵押物,其中这些企业具有较为稳定的收益与较高的信用等级,此外贷款的审批手续也应当改进,便捷的手续能够减少旅游企业获取贷款的时间。(2)银团贷款的发展,此能够将银行等金融的风险分散出去,组合中的各方也能够共同享受收益,这主要是对旅游景点投资特点的考虑。(3)放低贷款标准与适度增加信贷额度,在对旅游业资金需求特征与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制定贷款计划。另外,银行应当在政府的鼓励下设立专门的旅游业信贷资金。

针对消费者的金融服务的表现为:(1)提供旅游信息化服务。银行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达到金融工具、人员与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旅游者借助银行完善的线上线下工具享受现金提取、持卡消费等一系列服务。(2)金融旅游IC卡的推出。金融旅游卡的载体为集成电路卡,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还能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主要是旅游卡与宾馆酒店、景区、度假村等组成了战略同盟,旅游者的多种需求都能获得满足,同时也能享受许多优惠。另外,持有旅游卡的消费者该能对其消费体验进行及时反馈,有助于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3)拓展个人旅游信贷服务。有资质的旅行社与银行合作可以获得办理消费者个人信贷业务的授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者办理银行贷款的交易成本,又能够帮助银行减轻贷款风险。

2.3 创新旅游保险体系

在人们对旅游安全予以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安全且有保障的旅游保险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保险产品,并对其制度进行创新。保险机构开发的责任险应当遵循差别化的原则,从而使其适用于各个旅行社,确保全面的保险产品体系的构建,并对新业态和高风险旅游保险产品进行大力发展。环境保险制度是旅游可持发展的重要前提,环境承载力是旅游开发程度的重要反映,对于“生态游”类型的特色旅游活动,开发与保护应当同时进行,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2)对旅游保险营销体系进行适当延伸与扩展。从电视、广播、网络等多个渠道宣传旅游保险,旅游企业与消费者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旅游保险的重要性。对营销手段进行创新,是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为方便的保险服务。除了传统场所的营销外,星级宾馆、旅游景区、购物与交通运输场所等也应当建立保险宣传机构,对车票、旅游景点年票、门票等采取捆绑式营销,也可以退出旅游保险套餐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推进销售旅游保险“e”系列产品。

2.4 推进两业产融结合

旅游产业的金融创新应当在产权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有力推进,从而促进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通过整合这两个产业资本,实现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减少旅游产业链整合过程中金融服务的矛盾,实现产业融合的收益最大化。

(1)旅游企业在金融机构中投入资金。金融机构不仅增加了更多的资本,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产权,资本的资本实力与抗风险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旅游企业还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金融服务。(2)旅游业涉足金融业务。为了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推出旅游金融衍生品的方式实现旅游资本金融化。(3)对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设立。各级政府为了吸收社会资本可以出售一定的投资基金债券,社会资本的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轻政府的投资主导性。(4)旅游企业通过债券的发行获得资金。通过股权流转等方式有机结合两个产业,并基于实际发展情况包装品质较高的项目与资源,从而确保其上市,不能上市的也可以进行转让流通,或者发行可转换基金券使得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投入进来。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由于两个产业之间不对称的信息、信用担保体系的滞后等因素导致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对此,本文提出了强化旅游信用再造、完善银行金融支持、创新旅游保险体系等一系列措施。

参考文献

[1] 关旭,陶婷芳,陈丽英.我国大型城市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路径及选择机制——企业层面的扎根研究[J].经济管理,2018(1).

[2] 屠文娟,蔡莉.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影响因素分析及路径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师,2018(1).

[3] 刘宇,陈国庆.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度假旅游,2018(1).

[4] 王芳.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J].青春岁月, 2015(6).

[5] 李景初.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J].企业经济,2015(2).

①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草原社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解析与绩效评估(NJSY18035)。

作者简介:秦兆祥(1979-),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旅游方面的研究;张薇(1983-),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产业融合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