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2018-09-10孔庆淇
孔庆淇
【摘 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学生与社会沟通的一座桥梁。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为培养创业型人才营造环境。通过对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其发展中的特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目标与模式,提出了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建设路径;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121-02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效的迫切需求,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实现创新的摇篮;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目标,高职院校应因时制宜,大力发展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 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在资源整合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之院校结构布局的调整,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甚至还起到了阻碍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严重脱节,不符合实践教学模式的需要。
1.1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不足,忽略跨专业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制造业高速发展形式的需要,非常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制造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时的环境下,高职院校致力于技能培养是可行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在当时也使得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障,并逐渐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的实训体系。实际上,这种实训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符合当前人才发展新形态的需要。2015年,李克强同志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显然,高职院校单纯注重培养高就业人才的理念和李克强同志提出的创新创业理念不符,尽管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专业技能强的人才,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跨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不符合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1]。
1.2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缺乏顶层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没有从长远考虑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大部分的实训基地以校内或校外实训室为主,没有充分将校外的优质实践资源整合起来。此外,实训基地功能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在对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实践方面,通常都是将学生安排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一线,通过顶岗实习方式来让学生去了解生产流程和经营模式等,这样的方式虽然让学生体验了生产和管理等环节,但是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效果非常不理想。一方面,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放松自己,难以激发他们的潜力,很多学生都满足于现状,很少考虑创新创业问题,其创业素养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实际上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并不是创业主体,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手头工作做好,不需要承担经营后果,因此无法衡量创业教育的具体成效[2]。
1.3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放不够,校企共建共享机制欠缺
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后,缺乏共享意识,基地缺乏对外合作,没有与企业实现互通,没有建立共享机制。部分实践基地虽然是共享型的,并且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是高职院校没有注重后续的管理和服务,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从而导致实践基地的运转出现问题,很多项目都成为了“烂尾”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而且与建立实践基地的初衷存在很大的出入。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目标与模式
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企业等社会资源,构建更加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动,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构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建设实践基地时,同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作为目标,在基地的布局、功能设置等方面,要确保能够满足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放眼长远,确保专业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3]。
2.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依据“五依托、五结合”模式来进行构建。
“五依托”一是依托学校内部专业资源建设跨专业基地,培养学生的跨专业技能;二是依托校外企业资源,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依托创业产业园等,进一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机会;四是依托创新创业社会团体进行一系列的创业模拟;五是依托校外创业孵化器,使创业设想能够真正转变成实践成果。“五结合”是指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4]。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
(1)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设校内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训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可以进行有机整合,并充分借助外部资源优势,使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将教学、研发、创业、生产等结合在一起。要以创业学院为主导,其他二级学院应当按照专业相关性来进行跨专业共建。在学生的管理方面,教师起到的只是辅助管理作用,关键还靠学生自身。此外,教务处必须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来提前设定好实训项目,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体制。为强化各学院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力度,高职院校还应当将实训项目的建设情况纳入考核范畴。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均以院系作为建设主体,各学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且这些实训基地和学院的专业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以此为基础,对各学院建设的实训基地进行有机整合,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跨专业实训基地中,教师主要负责把控实训的大方向,并不过多地干预学生,学校将相关的费用直接拨付给学生创业团队,由该团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创业。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2)以政府为主导,协同企业和学院建设创业学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且协同企业和学院,构建政府、企业及学校创业园的三位一体模式。政府在政策方面要给予倾斜,并且要适当减免租金或者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使实训基地具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在专业、政策信息获取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法律及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并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总的来说,通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展示和提高自我的舞台。
(3)教育资源优化,校企协同共建共享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对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发挥自身在人力、设备和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作为出发点,建立基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首先,要全面理清自身的资源优势,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实验设施和设备及多专业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共用。其次,要充分重视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又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实训室,进一步丰富实训基地功能。最后,跨越学校内部多个传统组织的边界搭建合作圈,加强和其他院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从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来看,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单纯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走共建联办的发展道路。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规律,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从而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够使高职学生获得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最终实现高校和社会的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应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利用外在资源来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通过现代学徒制的生产实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开创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产学互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姚霞.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8):122-124.
[2]黄娉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跨专业融合的视角[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4):35-37.
[3]徐晓龙,张学武,金继东,等.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27-230.
[4]聂昌腾,何志英.“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6):76-80.
[责任編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