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二元边际分析

2018-09-10陆伟桢和正林李聪

中国商论 2018年26期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

陆伟桢 和正林 李聪

摘 要:本文将出口增长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并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2—2015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HS-6位数产品的出口贸易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并构建了贸易引力模型来探究贸易便利化对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和进口国的贸易便利化都对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并且中国贸易便利化的作用大于进口国的贸易便利化。双边贸易便利化对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存在显著正的影响,并且中国贸易便利化作用较大,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对扩展边际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贸易便利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b)-078-0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关系,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想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方就开始合作谈判。2002年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协议签署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十国的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开始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立意味着覆盖人口面积最多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诞生了。从此,该协议的签署和双方开始的频繁的贸易合作促进了双方贸易的迅猛发展。

1 二元边际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二元边际的分解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可以按照视角分为三大类:产品层面、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本文从产品层面的视角进行研究。在研究产品层面的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的现有文献里,对于二元边际定义尚无统一的界定。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Amurgo-Pacheco and PieroIa(2008)将地理多元化引人二元边际范畴,集约边际指旧产品旧市场,而扩展边际为新产品旧市场、旧产品新市场和新产品新市场之和。

本文借鉴Amurgo-Pacheco and PieroIa(2008)的方法为基础来分解产品层面的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采用的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该数据库涵盖了2002—2015年间中国对东盟10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与缅甸)出口的HS96编码分类标准6位数的完整的贸易数据,出口产品种类共有4976种。首先,将数据中的产品编码分类与出口目的市场整合起来分析每年中国整体出口产品种类的增长情况;其次,通过加总出口产品价值进而分析中国对东盟出口额的增长情况;最后,进一步分析且分别考虑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

2 实证模型

引力模型被广泛用于分析贸易结构和贸易流量,结合研究出口边际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构建引力模型如下:

lnTradeijt=α+β1 lnTFij+β2 lnTFi+β3lndistij+β4 lngdpperij+εijt

其中,i代表出口国,j代表进口国,t代表年份,β1~β4为待估计参数,εijt为随机误差项。因变量Tradeijt包括集约边际(lneij)和扩展边际(lnNij),解释变量分别为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指标、中国贸易便利化指标、中国与进口国之间的距离和进口国相对于中国的经济规模。

本文将采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2002—2015年的数据进行做实证分析,数据选取及变量的说明如下。

(1)集约边际(lneij)和扩展边际(lnNij)。

本文将這两个作为因变量,eijt表示在t期从出口国i(中国)向目的地国市场j出口某种老产品的出口价值,就是集约边际。

(2)贸易便利化指标。

贸易便利化指标来自于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出版物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提供的1995年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商务自由、贸易自由、财政自由、政府规模、货币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知识产权和腐败等9个方面的总体得分,该分值应该能够很好地衡量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标。

(3)地理距离(Distance)。

本文将地理距离变量加入模型,这个变量是指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地理变量,双方的地理距离越远可意味着贸易成本越高。

(4)相对经济规模(gdpper)。

为了更好地衡量一个国家出口市场的真正的规模,本文采用了相对GDP来衡量,也就是由东盟各国的GDP与中国的GDP的比值来衡量目的市场或目的地国的经济规模。

3 实证结果分析

以下表1、表2是对模型的回归结果的展示,表1是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集约边际的估计,表2是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扩展边际的估计。

3.1 集约边际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如表1所示,具体来说,东盟各国的GDP与中国的GDP的比值对集约贸易边际的影响为正向并且影响显著。这表示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集约边际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和集约边际的增长是负相关但是影响并未显著,可以解释为出口国和目的地市场之间的距离越远,使得运输成本(可变贸易成本)越高,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出口。

3.2 扩展边际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到,东盟各国的GDP与中国的GDP的比值对扩展的贸易边际有正向影响且显著,而且影响高度的明显小于集约的贸易边际,因此新进入出口市场的产品(新产品)向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出口会少于以前己经出口过的产品(老产品)。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扩展边际仍为负向的影响,而且比对集约边际的负向影响更强。可知距离越远,会阻挡中国出口的扩展贸易边际的增长,这也说明扩展贸易的可变成本要高于集约贸易。

3.3 贸易便利化程度的回归结果

除了上述分析的影响因素,进出口国贸易便利化程度也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表1、表2不难看出,进口国贸易便利化、中国贸易便利化和相对经济规模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存在积极的影响。国内贸易便利化系数要大于进口国贸易便利化系数,这说明随着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出口成本降低,这有利于中国的出口,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种类方面都取得了大幅提升。但是,相比于东盟各国,中国的贸易便利化影响更大。

总而言之,本文将集约贸易边际和扩展贸易边际进行实证分析的比较,结果发现本文用的各个变量对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的影响的作用不只是相同的。虽然这些变量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是一致的,而是影响的力度会有一点差别的。

4 结语

本文利用Amurgo-Pacheco and Pierola的概念作为基础来考察与解释中国对东盟自贸区产品层面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以2002年的数据为基进行分析:(1)出口产品种类的二元边际,发现中国对东盟十国出口依靠出口老产品(集约边际)为主要的来源,尽管每年进入市场的新产品越来越多,意味着扩展边际的增长也提升明显。(2)出口产品价值的二元边际,新进入市场产品(扩展边际)的价值所占据比重极小,对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贡献则不显著。另外,中国对东盟出口价值的集约边际的比重绝对优势,可意味着东盟从中国进口大部分的经济规模还放在老产品。并且,在引用贸易便利化指标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比如远远落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并且近年来贸易便利化改善情况有限。

参考文献

[1] 陈勇兵,陈宇媚.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1(9).

[2] 丁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3] 罗丽妮(Kanokporn Saktonthai).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二元边际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基于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背景下的内陆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研究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国际供应链物流优化策略
贸易便利化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探究与展望
《贸易便利化》解读
物联网在暂时进出口气瓶安全监管中的研究和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