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及其影响①
2018-09-10罗星容
摘 要:近年来学术界对家族企业各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但针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创业家族化现象的文献寥寥无几。本文通过收集并手工分析1999—2016年胡润富豪榜数据,运用农民创办家族企业典例描述了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的显著性,并总结出它对企业多方面影响的特殊性,为农民创办家族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部分问题根源和参考措施。
关键词:农民创业 家族企业 社会地位 阶层固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c)-186-03
家族企业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化正是农民创业中的典型现象。近年阶层固化趋势日益严峻,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提升空间狭窄,部分农民精英通过创业登上胡润富豪榜,实现社会地位的纵向提升,不少学者认为农民创业者的创业家族化现象更显著,如仲继银认为,相比大城市中的家族企业,农村和小城市中的家族企业更容易使家庭财务与企业财务、家庭亲属关系和工作事业关系纠缠在一起[1]。
还有文献指出,我国家族企业的最初形态可追溯到明清时代的徽商、晋商[2],但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消除了家族企业的生存基础,家族企业几乎绝迹,直到以农村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家族企业才得以复兴[3]。
目前普遍是对笼统的家族企业各方面进行研究,并没针对农民这一特殊创业群体,研究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家族化利弊和企业传承问题等。本文基于对1999—2016年胡润富豪榜数据、尤其出身农民的富豪数据的分析,重点对以下问题作出解释:在农民创办的企业中,有怎样的家族化现象?家族企业性质的形成对农民创业有何影响?
1 农民创业背景及其家族化现象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4]指出家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占农民创办企业的很大比例。乡镇企业最早产于中国农村特定背景,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前身,是以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格局,因此农民、农村与家族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中国家族企业归属民(私)营企业,说明家族企业的经营者是公民自身,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彼此分离,由公民承包、租赁公有资产实行独家经营,只要承包者、租赁者保证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所有者无权干涉他们的经营方式和家族人的岗位安排。家族化现象在中国就这样普遍地出现并沿传至今,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应得到关注,并总结其特殊影响,用于制定更有效的措施。
1.1 背景与现象
农民创业背景深厚,涉及阶层固化与社会地位等问题,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农民阶层明显处于弱势群体地位,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后发现,许多农民工或农民拥有创业想法,但他们有的因害怕缺乏制度保障导致失败后血本无归而放弃创业,有的因缺乏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而将创业作为想象;其中实施创业的农民也主要靠全家奋斗或朋友合伙两种初创模式来攻克企业雏形期的难关,即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的萌芽。
因此党和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扶持政策,减少农民创业成本,提供良好创业环境,给予优质创业平台,以此缓解阶层固化现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农民能通过创业途径提升社会地位。
通过具体分析1999—2016年胡润富豪榜数据得知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如预期一般显著:2013年,家族企业数目占富豪榜总数的40%,到2014年及2015年,也保持着37%的比例;农民创业总数历年均占比15%以上,有几年甚至达到20%以上,其中2001年占比高达26%。此外,农民创业的家族化现象尤为显著,表现在历年农民创办家族企业比例均在30%以上,2013—2015年甚至占比保持在40%以上。
在2004年胡润富豪榜上的前50强企业中,农民创办的企业有11家,其中属家族企业的有5家,占比高达45.5%;2014年上榜的前500强企业中,农民创办企业多达87家,其中属农民创业的有38家,占比43.7%。这一家族化趋势,尤其针对农民创业,除在2005年有所下降,其余各年均保持这样的较高比例。总之,在我国农民创业与农村发展紧密相连,想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让社会更公平和谐,农民创业扶持和改良措施不容忽视,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更是值得关注与研究。
1.2 农民创业家族化典例
希望集团[5]由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言行美好”(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创立,他们志同道合、各有所长,为家族共同事业打拼,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刘永好家族创办的希望集团虽是家族企业,但有强劲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他们能合理选择和运用职业经理人,在面临企业传承问题时也能从传统向现代迈出新的一步。
回首创业起始阶段,他们即便历经各种艰辛,但创业的火花一经点燃就很难熄灭,四兄弟一有时间就凑在一起谈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他们有时候甚至通宵都在商讨他们的“创业大计”。实际上,他们是当地的知识分子,手里捧着人们羡慕的“铁饭碗”,但兄弟几人作为农民精英,有着一展宏图的梦想,为此他们走向创业,砥砺前行成为商界精英,并造就了今天蓬勃发展的希望集团。
《经济参考报》刊登[6],在新希望集团,公司对职业经理人的态度是招进来并授予实权。他们认为,“减法”是彻底的“减法”,不会再过多干预减下的职位,而是放手让职业经理们去做。除董事会成员外,现在的新希望集团没有任何家族成员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2 农民创业家族化的影响
家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营形势和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性在企业中发挥着制度等刚性规则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亲情凝聚提高工作效率、真诚投入减少信任危机、机制多样化灵活应变、家长制领导方式有权威、经济成本和监管成本低廉;尤其對农民来说,家庭性利于创业者于创业初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但久而久之会有权责不明、利益争夺等诸多弊端。一言以蔽之,家族化对农民创办企业的发展与传承有广泛而特殊影响。
2.1 对权力配置的影响
鲁冠球打造“万向系”,通过对家庭成员权力的有效配置,实现了国内外连通的企业大格局。他出身农民[7],做锻工不久遭遇精简(下岗),主要精简对象是他这样的农村人和短工龄人,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阶层固化嫌疑。走投无路的他回乡带领6名农民创办宁围农机修配厂,实现了万向集团的原始积累。在万向集团中,鲁冠球的三个女儿分别被派往北京、上海、美国,与丈夫一起负责当地业务,儿子鲁伟鼎则与父亲一起实践学习。
这种子女分散的经营、接班模式,拓宽了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了国际化格局,使万向成为“商界常青树”。他激励子女之间相互竞争同时避免内部矛盾纠纷,使企业核心高层从未有不合传闻或利益纷争。
农民创办的家族企业只有对企业经理阶层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使企业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不断优化配置,重视员工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才能放大企业的格局。
2.2 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出身农民的鲁冠球回忆创业之初经历匮乏资源的无奈和受人歧视的卑微,因此更加相信家族信任感和团结精神[8],并指出在同等胜任条件下,会首选他最信得过的亲人作为企业接班人。这是家族化给信任机制带来的影响,是中国传承已久的“家文化”,然而这也降低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奚菁指出,家族企业身份(Family Firm Identity,简称FFI)对求职者的长期就职意愿有负面影响,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相比缺乏人才吸引力[9]。FFI分为家族管理、家族所有、家族文化、家族经历四个维度[10~11],其中家族管理对人才吸引力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家族文化。
对于农民创办的家族企业,一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和“家长制”的家族文化,企业管理层多为家族创业元老,新进职员升职机会受限,难以得到相应的所有权和财产权,付出与收获经常不为正比;二是农民创办的企业虽得到家族资金和人力支持,但企业环境相对大型国营企业不够稳定,难以让求职者全心入职。因此,农民创办的家族化企业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有天然的弱势,有必要在员工工资与柔性关怀方面作出努力,才能提高与其他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才能让企业经久不衰。
2.3 对治理结构变迁的影响
成功的管理革命是中国第一家上市乡镇企业——美的成功的关键:创始人何享健出身农民且久居于领导地位,当他意识到企业内部元老们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便劝退元老(包括妻子),建立起有能力的职业经理团队,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完成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变革。
家族企业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具有产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股权比例在20%~75%之间[12],而农民创业家族化因受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企业中家族股权比例略高于此,也属于相对控股或者绝对控股的单边治理结构。
单一的治理结构在农民创业初期有增强凝聚力和稳定程度、提高决策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等作用,但当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原有资本积累无法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制度化管理和外部融资难度增大,便会产生亲情替代规则、情大于管理制度、人治大于法治的局限性。此时大多农民创办的家族企业会像美的一样,引入战略投资者,稀释家族成员手中的股份,缓解内部矛盾和管理瓶颈。
2.4 对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只靠生产创造利润的卖方市场不复存在,农民创办的家族企业面临更高风险,急需通过多元化来分散风险,实现规模收益和可持续发展。多元化战略由管理学大师安索夫(Ansoff)于1950年提出,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扩展战略。
纵览国内外有关家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研究,Miller等、Schmid和Ampenberger研究发现家族在所有权层面涉入越深,多元化水平越高[13]。在农民创办的家族企业中,受“家文化”影响更加深重,家族在所有权层面涉入更深,会更多考虑家族的福利最大化和未来传承,能推动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自Zara在2007年进入中国,以Zara、H&M和优衣库为首的快时尚改变时尚市场格局,彼时美特斯邦威(Metersbonwe)尚未察觉忠实顾客在几年内已被快时尚抢走,公司陷入连续亏损状态。创始人周成建生于农民家庭,于2017年冒着风险进行品牌内部裂变[14],让美特斯邦威一次性产生了Mtee、ASELF、Novachic、HYSTYL和NEWear五个子品牌,分别代表五种风格。
尽管这一多元化策略被周成建笑称为“笨办法”,但从此美邦不再局限于学生装一种风格,刷新了消费者认知。
2.5 对代际传承的影响
华尔街电讯(wswire.com)研究表明,全球67%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在农民创业中,代际传承问题更加突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是对我国特殊人际关系的生动写照,中国家族企业人员关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思想保守的广大农村人民[15]。
知名学者谢守祥提到,要实现家族企业成功传承,最基本的是代际传承制度、传承给谁、如何传承和传承后家族企业规范治理四大基本问题[16]。在农民创办家族企业中,传承给谁一般很明了,以万向集团为例,鲁冠球一心只想企业传承人是儿子鲁伟鼎,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的用心也是如此。
诚然,继任规则应公平公正,传承要采取优胜劣汰与自愿原则。当后代缺乏能力或兴趣,可只将财产权交给后代,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董事会制度。如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最大兴趣在于投资,而非企业经营管理;如今何劍锋虽以股东代表的身份列席董事会,却不担任行政职务、不参与美的日常经营管理,创始人何享健也仅是美的大股东。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仅对于财产权的传承,是一种去家族化。
3 结语
本文基于1999—2016年胡润富豪榜数据,以上榜农民创办的家族企业为重点研究样本,手工分析数据、深入了解并运用农民创办家族企业典例,一是探究突出的农民创业家族化现象;二是实证家族化对农民创办企业存在多方面影响,同时针对种种影响提出简要解决措施,为农民这一弱势群体来之不易的创业成果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建议,也期望社会阶层固化现象能通过农民创业得到缓解,农民社会地位得到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云龙.SPECIAL REPORTS专题报道《家族企业的“东经西念”——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仲继银老师》[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2(6).
[2] 徐泰玲.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文化渊源和时代背景[J].唯实, 2008(8).
[3] 唐军.当代中国农村家族复兴的背景[J].社会学研究,1996(2).
[4]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5] 刘东奇.家族企业杂志——四兄弟的秘密和希望:隐忍创业[J]. 2018(4).
[6] 经济参考报[Z].2006(8).
[7] 大众证券报[Z].2017(10).
[8] 中国企业家杂志[Z].2007(9).
[9] 奚菁,罗洁婷,晋琳琳,等.家族企业身份对企业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基于联合分析实验的研究[J].系统工程,2016(8).
[10] Chrisman,etal. Family Involvement, family influence, and family-centered non-economic goals in small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2).
[11] Klein S B, etal. The F-PEC scale of family influence: Construction, Validation, and further implication for theory[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29(3).
[12] 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13] 石本人,毕立华.家族涉入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暨南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14] 宋婉心.裂变美邦[J].中国品牌,2018(4).
[15] 费孝通.东方之子——大家丛书(费孝通卷)[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16] 谢守祥,王雅芬.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相关问题理论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创新实证研究”(15bsh046)。
作者简介:罗星容(1998-),女,重庆人,本科,主要从事工商管理类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