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支撑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研究①
2018-09-10何育静江俭霞
何育静 江俭霞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江苏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江苏省发展的潜力与动力所在。目前,江苏省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江苏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支撑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发现了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科技创新 城镇化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a)-128-03
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已然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出台更是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目前,江苏省已处于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为此,本文在分析江苏省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实证科技创新对江苏省城镇化的作用,找出江苏省科技创新支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1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个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是只从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一个指标就可以得到,还要从经济、居民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才能总结出一个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1 江苏省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江苏省的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41.5%上升到了2015年的66.5%,16年的時间提高了25%。同一时期,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36.22%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56.1%,通过把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的数据与江苏省的数据比较,我们发现江苏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从图1中能看出,2000年北京市的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达到了77.5%,甚至远远超过了2015年江苏省的66.5%,这也说明虽然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与大型一线城市相比,还是存在发展的空间。按照城镇化的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来看,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处于中期阶段。
1.2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江苏省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是76086.2亿元,比2000年的8553.69亿元多了8倍左右[1]。从2011年到201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也都呈现年平均3.6%、9.8%、10%的增长率[1]。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的提出与建设,使得江苏省的经济无论在总量上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进步。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城市GDP排名,江苏省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其也是中国唯一所有省辖市进入百强排名的省份[2]。
1.3 居民生活水平改善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6800.2元和3595.1元上升到2015年的37173元和16257元[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5.1%和62.3%下降到2015年的28.1%和31.7%[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的为贫困,50%~60%的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低于20%为极其富裕[3]。这说明了江苏省的城镇居民已经从温饱阶段发展到富足阶段,农村居民也从曾经的贫穷阶段发展到现在的相对富裕阶段。
1.4 江苏省城镇化已经形成“两个极点”和“多种模式”
江苏省的新型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极点”与“多种模式”。所谓两个极点,就是把江苏省的发展重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群、城市圈;另外一部分就是小城镇。其中城市群、城市圈的发展是统筹江苏省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的发展是提高城镇化率、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不完全相同的因素,江苏省13个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各有自己的特色,随之演变成了多种新型城镇化模式。现在,最为大家熟知的模式是连续发展模式、要素重组模式、就地发展模式以及园区发展模式[4]。
2 科技创新支撑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指标的确定
城镇化率指标通常用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来计算,本文选取江苏省2000年~2015年的城镇化率。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替代性,科技创新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R&D经费支出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江苏省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图2所示),从2000年的0.59%上升到2015年的2.57%,增加了4倍左右,尤其是2010年以后这一比重都超过2%,充分体现了江苏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此外,江苏省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战略,高度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使得江苏省科技人才队伍逐年扩大。从图3可以看出,江苏省科技活动人员数从2000年19.4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11.99万人,16年累计增加了92.57万人。
2.2 模型的建立
多元回归分析是指分析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它的基本思想虽然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严格的、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但是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江苏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涉及很多影响因素,所以,我们选用利用SPSS22软件对江苏省的城镇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科技创新对江苏省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以图1、图2和图3的数据为基础,适法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其中,城镇化率是因变量,R&D经费支出和从事科技活动人数是自变量,拟建立下面的模型urbanization=+R&D+
researchers,其中,urbanization代表城镇化率,R&D代表R&D经费支出,researchers代表从事科技活动人数。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逐步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城镇化率为因变量,依次以R&D,R&D和researchers为自变量,从而形成了两个模型,调整后的R平方的系数超过了0.9,说明最终模型的拟合优良度很好。模型整体的显著性为0.000,说明模型是显著的。常数项和两个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都小于0.05,再次说明模型是显著的。得到最终模型的表达式:
urbanization=32.951+9.5233R&D+0.077researchers。
2.3 模型结果的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R&D经费支出指标以及从事科研活动人数指标对提高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都是有影响的,说明自2000年~2015年科技创新对江苏省的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其中:R&D经费支出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起的作用更为显著,因为R&D经费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化发展是起着直接作用的,它的投入可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而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起的作用会存在一定滞后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会因为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立即就产生反应,只有随着时间的发展,科研活动人员对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贡献才会显现。
3 科技创新支撑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创新引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问题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科技创新虽然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在市场和技术上出现了体制方面的问题。首先,江苏省的市场经济不完全健全,还不能完全有效配置市场的生产要素,其次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技术研发方面的体制障碍。虽然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了研究经费的投入,2015年R&D投入强度达到2.57%(如图2所示),超过了全国的2.07%[5],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甚至有些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江苏省现在的水平,比如美国在1997年R&D投入就达到了2.58%[6]。
3.2 科技创新引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产业升级问题
很长时期以来,江苏省产业的发展大都是依靠低劳动成本和低环境资源成本的,尤其是江苏省的苏北地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江苏省的产业升级大多数是依靠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只有较小一部分是来源于自主创新。虽然江苏省也逐渐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是科技创新产出真正可以用到实际中的确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创新产出都是比较理论化的。此外,产学研割裂的现象依然存在,江苏省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关系仍然不够紧密,这都不利于江苏省产业的转型升级。
3.3 科技创新引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但江苏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该问题就更加突出。洪涝灾害无法及时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市政设施的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每年的国庆小长假,高速公路上的堵车现象比比皆是,在易发生事故高速路段中,江苏省排名前五[7]。
3.4 科技创新引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生态问题
科技创新在推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是显现的,它带给人们的是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现代化的生活,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包含着被人们忽视的生态问题。江苏省的工业废水、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分别从2011年的24.63亿吨、311.69万吨、10475.5万吨变为了2015年的20.64亿吨、255.72万吨、10701.01万吨[1],较之以往,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多数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甚至有些个别污染物的排放量居然呈上升趋势,比如工业固体废物。
4 对策与建议
4.1 深化体制改革
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地对政府和市场进行定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同时,要深化技术体制的变革,坚持以市场为方向的科技创新,健全科技创新投入以及科技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制度。
4.2 优化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的不合理,往往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经济上不去,那么城镇化也无法健康地发展。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优化产业布局:首先,把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把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其次,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出水平。
4.3 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好坏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们对新型城镇化的认可,所以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要坚持完善基础设施。江苏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要正确地引领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完善基础设施。利用科技创新,使得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造优质的基础设施网络。
4.4 改善生态环境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绿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首先,严格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高度重视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大对其控制力度。其次,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提高绿化覆盖率。最后,加强对全省居民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让全省人民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 献
[1]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6.
[2] 2016年中国各城市GDP排名重磅出炉[EB/OL].http:// www.haojingui.com/gdp/3540.html,2017-02-04.
[3] 统计局局长: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富足标准[EB/OL]. http://news.163.com/17/1010/11/D0CPIH4O00018AOR. html,2017-10-10.
[4] 刘立仁.关于江苏城镇化“三个阶段”、“两个极点”的思考和建议[J].江苏农村经济,2013(04).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 段联合,杨帆.美国R&D经费投入强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
[7] 高德地图发布《2017年国庆节出行安全指南》[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9-26/docifymenmt7097208.shtml,2017-9-26.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16JJD790043);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支撑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机制和对策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BR2017026);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启动资金支持。
作者简介:何育静(1973-),青海西宁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