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经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

2018-09-10郭素芳

高教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郭素芳

摘 要:目前,各高校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均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脱节以及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对此,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际需求,重点厘清教学目标定位上的模糊认识,探寻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契合的具体路径,加强实践教学,以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127-03

Abstract: At present, all the non financial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the course of accounting. B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of which the most prominent are the vague position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disconnection, and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other issues. In this regard,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ctual needs of the course, focus on clarifying the 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ition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xplore the specific path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fi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course.

Keywords: non accounting major;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target; teaching reform

一、概述

目前,会计学课程已经成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使得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教学严重趋同,没有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杨洁等人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应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胡立贵主张借助“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并以其为理论指导,寻找适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周书灵等人则主张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学习该课程;张臻等人主张从会计报表入手,采用从后往前逆推式教学方法,以突出财务报告的重要性;还有学者主张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不必学习系统的会计知识,只需学会会计报表的阅读、分析及利用。应该说,上述观点对该课程的教学优化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主张将非会计专业教学有别于会计专业,各有侧重,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比如,有学者过分强调二者的差异性,主张只讲授财务报告的内容,或为了突出财务报告的重要性,采用从后往前逆推式教学方法,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调查发现,有许多财经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了给将来就业创造条件,有考证的需求,也确有部分学生有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意愿。因此,如何兼顾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同时又能体现出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差异性,找到使每个学生皆能受益的平衡点,显得至关重要。

二、财经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会计学课程需求,我们对会计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来自于天津市某地方高校经济学院的本科学生,包括经济学、投资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涉及2014-2016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5份,回收率98.61%。通过问卷,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认知程度。

关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及课程重要性的调查,结果发现,有51%的学生认为教学目标明确,69.2%的学生认为学习会计学可以多学一门技能,57.9%的学生认为学习会计学对所学专业有帮助,有61.3%的学生认为对就业有帮助,有12.3%的学生愿意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可见,学生对该门课程是认可的,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很重要,这表明将《会计学》课程列入财经类非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要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基本为理论教学的占46.3%,认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占53.7%,认为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占49.8%,认为与专业相联系的占47.5%,认为注重会计报表分析的占29.6%。可以看出,会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及所学专业脱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同时还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希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与本专业知识相衔接,认可将讲授内容有所侧重,但并不希望将内容分解,只注重报表的閱读和分析,而是愿意系统、全面地学习会计知识。比如,95%以上的学生希望对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简单讲解,而对于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等内容应列作重点,注重其实用性。这反映出学生对自己将来工作有用的知识更感兴趣。

关于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我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有67.5%的人认为采取了案例教学法,32.9%的人认为采取了启发式教学,有38.1%的人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可见,仍有不少学生认为教学方式落后、单一。同时也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希望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并不为学生所欢迎。由此看来,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需要。

三、财经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在高校财经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对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做区分,将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运用到非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没有体现出二者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另一种则是过分强调二者的差异,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无须传授太多的会计知识,只需看懂报表就行。很显然,以上两种倾向对财经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均缺乏正确定位。前一种倾向定位错误在于: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毕竟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有所不同,不宜适用同样教学内容和方法。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门的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会计职业,因而需要全面系统的会计知识。而财经类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懂会计的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多从事经济管理或与经济相关的其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就达到了目的。后一种倾向定位错误在于:财经类专业因为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学生应全面了解会计学的内容。如果简单地挑选一些章节来讲,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不能结合专业施教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由于不同行业的会计业务侧重点不同,理应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某一行业的专门教材,现行使用的教材几乎是各专业通用,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基本是以制造业企业主要业务为例,从前往后,就如何进行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循环过程进行说明。很显然,这样的内容和各专业课程的知识需求是脱节的。此外,授课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往往也了解不够,使得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及需求来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会计教学偏离了特定对象,以致学生学习后不能与自己的专业相联系,在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时,所学的会计学知识也不能有效发挥其预设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会计学课程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权,而教师也很少注重学生的反馈,以致师生在课堂上缺乏应有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比较落后,虽说近年来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没有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上述教学方式与手段并不完全认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借助网络技术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演示教学法。而这些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却很少采用,这无疑降低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多数高校普遍比较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都会专门安排学生的会计业务实习环节。而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则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误区。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根本没有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课程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践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从未充分接触本专业的实际业务,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大多是会计理论知识的堆砌,不能学以致用,更不清楚会计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不清楚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财经类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与优化的建议

(一)明确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定位

对于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只是其众多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会计人员,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会计知识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将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有所区别。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运用会计信息为本专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定位,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应站在经济管理的角度,注重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各项会计政策,学会阅读和使用会计报表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判断,为决策作参考。

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会计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阅读、分析和运用会计报表”,这是学习的重点。但是,考虑到部分学生有从事会计工作的意愿,加之会计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知识的完整体系也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出策略性安排,对于重点内容,如会计报表的部分,应加大课时进行重点讲授;对于基本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应进行一般性讲解;而对于会计学的一般理论和基本原理应当粗略的讲解。这样就避免了前面提到的两种倾向,既体现了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又考虑到了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际需求,做到两者兼顾。事实上,非会计专业学生有重点的系统学习会计知识,对将来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会更加有利。

(二)教学内容应紧密体现专业需求

在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后,应依照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许多课程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会计学与财政金融、证券投资、公司理财、企业管理等课程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在讲授会计学时,应注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讲授。比如,对于金融学、投资学专业的学生,在讲到“金融资产”时应作为重点内容。对“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三个项目应做出解释,指出三者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明确一些会计内容的经济意义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将《會计学》课程与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各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改变目前封闭僵化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首先要对授课对象所学专业进行必要的了解,找出会计与这些专业的结合点。这样,在授课时就会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会计知识与他们所学专业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目前,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除正常的课堂讲授外,还应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增强教学效果。一是加强演示教学法。由于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用传统的口述、板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表达出来。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学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图、账表、实物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态视频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助于理解。比如在讲述会计凭证和账簿时,可以在屏幕上演示各种真实的会计凭证及其填制方法,各种账簿及其登记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是引入案例教学法。由于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更加侧重理解会计信息的来龙去脉,以便准确利用会计信息为自己将来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案例引入其中。比如,在讲授财务报告时,可选择一个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为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练习编制会计报表,然后要求学生对报表进行分析。三是提倡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會计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融入实践环节。目前各个高校由于受课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加之认为非会计专业没有设置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所以在该课程的课时设置上,一般只设置课堂讲授,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训课。但是纯粹的理论教学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感性认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对此教师应结合财经类的专业特色安排一定的实践性教学,包括手工操作、上机操作、实习锻炼、综合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讲完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后,可以设定某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然后让学生手工模拟操作,从期初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使学生身临其境,对企业整个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阅读会计报表,利用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分析和判断。如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利用计算机实验替代手工模拟实习,以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无疑对实践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从事会计工作,但通过引入实践性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处理转化为一种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找准教学目标定位,努力寻求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对该课程需求上的平衡,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洁,刘运材,郭毓东.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1(24):43-45.

[2]胡立贵.高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0):225-226.

[3]周书灵,陈苏.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J].科技信息,2011(31):15.

[4]张臻.财务报告导入式——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2):160-161.

[5]王琳,祁琼.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43-44.

[6]王风华.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0):123-126.

[7]周亚荣,郭均英,卢雁影.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5(3):33-35.

猜你喜欢

会计学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