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
2018-09-10王明慧顾训宝
王明慧 顾训宝
摘 要:在我国,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青年才俊的主要地,身为一名高校学生,国家未来的中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效率非常重要。近年来,“微时代”的到来与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课逐渐呈现出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以“微时代”为背景,对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路径展开探讨,力求高校为国家输送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有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166-03
Abstract: In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developing young talent for the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future national talent, they should not only need to have ric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hig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lly has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idea lag behind and curing teaching mode, which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Based on this and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era",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strives cultivating talents who have the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for the nation.
Keywords: "Micro ag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ffective path
前言
“微媒體”的不断更新,“微内容”的不断生产,“微传播”的不断进行,“微应用”的不断出现,最终不断形成“微用户圈”,此即为“微时代”[1]。在这一时期下,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教学工作开展方式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若高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等进行教学,将很难发挥最终效果,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文章对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展开探讨。
一、“微时代”的特征与含义
微时代指代的并非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下,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传递各种信息这一特定时代的称呼[2]。以微信为例,微信是智能手机中的一款基础的社交软件,集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为一体的一款多人、两人聊天的软件。据统计,在2016年时我国微信的覆盖率已经高达94%的智能手机,在世界上微信用户也已覆盖高达200多个国家。微信在人际交流之中既有高时效性,内容推送丰富性、以及操作便捷性等特点,被广大高校学生所运用。将微信看做一款通讯工具,不如说微信是一款社交关系集合,其中包含了通讯录、QQ、微博、Email等。为了解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的看法,笔者对本市多数高校学生日常交流状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关系着之后教学方法的应用,关系着思想政治课堂效果,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思政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现行的思政教学仍是以教师为核心,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背诵毛泽东思想、国家各种改革方针等,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效果[3]。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普遍存在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掌握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微时代的到来,现今的高校学生几乎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成长,在学习与交往中,对微信、QQ平台的应用远远高于对电话的应用,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兴趣高于实体课堂的兴趣,并且,网络时代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个性化明显,对不能体现自身主体地位,甚至抑制个性化发展的传统课程兴趣不高,甚至表现出厌恶心理,影响了学生思政教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思政课程难以达到既定效果。基于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积极了解微时代下的各种新型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政教学的参与度。
(二)教学模式固化
教学模式的优劣与学生对课堂参与兴趣相关联,实际上,教学模式没有优劣之分,而是是否适应新时代学生,是否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的青年呈现出格格不入之势,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改革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目前,即使高校课堂上已经全面引进多媒体,我国多数高校的思政教学模式仍是采用由上而下的灌输模式,教师将课本内容复制到PPT上,在课堂上充当解说员,为学生解说PPT内容,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4]。由此可见,即使积极引进新型教学器材,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拖累,多媒体难以发挥其效果。对此,在思政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新时代教学手法引入传统教学课堂上,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若将教学理念作为支撑新时代课堂的筋骨,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课堂的血肉,则教学方法就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动力。微时代的发展,九五后甚至零零后的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上甚至思维方式上与教师自身截然不同,面对个性分明的新时代大学生,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性格与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开设的效果。当前,大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授课时,多采用大班授课方式,班级人数多达上百,教师难以与学生良好互动。思政教学只能仍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大班制度可见,众多高校对思政教育课程的不重视,也是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的原因。对此,学校应真正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提高师生交流互动,并且,学校可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使思政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三、“微时代”环境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近几年,移动网络发展迅速,以微博、微信、QQ等逐渐成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形式,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应用,尤其是一直处于时代最前沿的高校生,更是应用这些媒介交流,传播信息的主体。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高校学生生活与实践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我国高思政教育工作中,微时代的到来,主要影响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微时代的到来,想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保障教育内容或形式遵循时代发展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保障思政教育发展的现实性,必须保障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代相符,让学生产生高代入性,继而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新形式下,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种形式,尤其是微信、QQ等新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带给人们思想认识与社会意识上的变化更为明显。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想要教育内容贴近时代,教师应加强对微时代中各种崭新元素的关注,并将新元素带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如:高校思政工作者可直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平台,教师常在平臺上发布一些时代变化趋势、社会发生的感人事件等,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评论等,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思想,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以起到良好的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微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与拓展
我国现行的高校思政课主要通过授课方式展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个性鲜明的高校学生直接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厌恶心理,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宣传产生逆反心理。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为载体的教育形式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匿名的形式使学生敢于发表自身看法,提高了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积极性。另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思政工作者可利用微信、QQ等传播信息较快的特点,及时了解国家以及世界发生的新闻并上传至教育平台,让学生随时了解国家动态,在平台上,思政工作者也可上传身边的人与事,以此促进学生更快接受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素养。除此外,微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平台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畅所欲言,讨论时事热点,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更扩大了微媒介的影响力。
(三)微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政政治观念向良性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媒介的应用促进了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在开展思政教育课时,教师可通过媒介平台及时将最新的党与政府发布的政策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提高学生国家荣誉感。并且,思政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信息,加大力度在网络上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高校生对社会认知准确、意志坚定、品行良好等。虽然,微媒介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传播负能量,攻击共产党等,使学生难以对繁杂的信息作出理智判断,甚至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对此,思政工作者应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正确观念与社会价值,促使学生对网络上各类信息的理性认知,有效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最后,学校也可挑选优秀学生,组建小组,让小组经常在平台上发布社会热点以及自身解析,以榜样的形式将学生思想向正确方向引导。
(四)微时代到来,丰富了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多数高校学生追求个性化,并乐于展现自我,对此,微媒介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高校通过微媒介开展教学时,多采用实名制,微信的虚拟性、互动性、以及各种表情的使用使得微信在具备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性同时为聊天增加趣味性,网络实名制使得多数学生乐于展现自己,通过网络的形式与同学之间,与教师间主动沟通,亦可在平台上自由发表本身的看法、喜怒哀乐、展示自身的能力等,以此获得心灵的放松[4]。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形式开办微课、微讲座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四、“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
(一)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双重主体性
激发教师主体性,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对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促进思政课堂新颖、内容丰富、内涵较高,吸引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效率。在利用媒介平台开展高校思政理论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发表学生认为有价值的人和事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5]。在授课期间,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应对学生基础性认知做好宏观干预,在开展思政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媒介的信息沟通技术,通过学生发表的意见、话语等了解学生思想观念认知,并与思想观念认知出现偏差的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学生看法与认知,并锻炼学生对网络各种信息的分辨能力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以此既有效保障了学生群体感受到思政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保障了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稳步提升。
(二)推动微媒介与课堂两个载体的有效融合
纵观社会形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舆论焦点、热点的关注度非常高,几乎成为网络争论的主要源头,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如:在今年四月份左右的“萨德”事件,各大高校学生关注度非常之高,甚至成为抵制韩货的主力,有的学生在此事件中表现较为激进,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对国家产生不满,而网络上常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将更激发学生不满心理,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针对此种现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时, 不应仅仅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更应立足于社会公共事件与学生间展开探讨,加强微媒介与课堂的融合,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正确、正面认知,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效果。在两者融合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了解社会发展,并将社会发展现状充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课堂内容的饱满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微课”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悄然成为了我国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中。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微课教学具备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上的不足,不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微课教学主要是由微视频作为载体,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微课”以短小精悍著称,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其中还包含了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教学设计、素材、练习题、教师点评等资源,以一定的方式营造一个主题化的“小环境”,微课区别于如教学课例、课件、教学设计等单一的资源,是一种含有多种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6]。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微课的应用,能够保障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且,除课堂上利用微课教学外,教师也可直接将微课上传至媒介平台上,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记忆,让高校学生更清楚明白所学内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四)加强课堂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协调
在微时代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高校思政工作者队伍的质量与教学水准,更取决于学校所有管理者与教师能够通力合作,发挥整体作用,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工作者应主动了解微时代的具体特征,了解微时代下的教学特点,将微媒介平台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最终形成思政教育载体,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另外,为保障课堂教学与学校管理的协调,提高高校管理者、教师等的媒介素养非常重要,可由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加强媒介素养学习的宣传,提高高校管理者、教师等对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认知;其二,增强媒介素养知识的专业培训;其三,构建多种层次的媒介素养学习体系。
(五)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
微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备着传播信息的共通性,高校学生在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微媒介并加强对微媒介的研究。从微媒介的各项功能、发展历程、各种优势与劣势等进行深入了解,以此了解微媒介的传播特点,了解微媒介的建设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不惧挑战,促进大学生自身素养。其二,管理者应会使用微媒介。只有充分的了解微媒介并运用,才能更好的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制定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利用微媒介平台传播知识的丰富性,对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的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可知,各种微媒介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主要沟通交流方式,微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与拓展,学生思政政治观念向良性发展,丰富了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方式等,對高校思政教育影响较大。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应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双重主体性,推动微媒介与课堂两个载体的有效融合,加强“微课”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加强课堂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协调,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素养,为国家输送高素养、高技能人才,推动我国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结斌,郭优.“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职教论坛,2016(20):22-26.
[2]季绍文,杨梅.“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赤子,2017(21):230.
[3]杨静.“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教育,2017(1):00093.
[4]郭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74-75.
[5]董珊珊.“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37.
[6]冯霞.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7(22):109-111.
[7]郭芸,刘敏.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8(0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