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发展:新台阶 总基调 着力点
2018-09-10蔡恩泽
蔡恩泽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展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百姓的关心期盼都有了回应。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领略到中国经济从颜值高气质佳到独领风骚,也明确了2018中国发展的新台阶、总基调和着力点。
新台阶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同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刚刚过去的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工业增速回升,企业利润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过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形成了一级令人自豪又充满期待的新台阶。
新台阶是过去几年克服种种困难砥砺奋进、累积而成,成绩来之不易。这些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遇到不少两难多难抉择。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調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立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明确强调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就集中精力促改革、调结构、添动力。
新台阶意味着新征程,我们站在历史的新台阶上,倍感责任重大,要庚续过去的辉煌,还要继续奋斗,不可固步自封。新台阶承载82.7万亿元GDP,庞大的基数既值得骄傲,又有点“惶恐”。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要想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保障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必须继续集中精力促改革、调结构、添动力。
新台阶鞭策我们继续前进,要树立信心。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需要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但是,中国的发展成就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取得的。当前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站位高屋建瓴,能战胜任何困难;产业体系完备,我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市场规模巨大,庞大的市场规模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动力;人力资源丰富,各类技术人才支撑门户,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创业创新活跃,全国已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大势;综合优势明显,区域优势互补。因此,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总基调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今年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方面要点,即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以保证总基调“不走调”。
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绘就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美好蓝图,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重要信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人民需要什么物质文化消费,经济供给侧就要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让经济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从追求GDP增长,到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既是一个历史演变,也是一个时代升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关键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质量变革夯实经济大厦根基,以效率变革重新构建产业模式,以动力变革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
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層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今后三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发展要跨越的一大重要关口,必须打好三大攻坚战。居安思危,此次会议作出重要部署,既侧重当务之急,又注重整体性和延续性,是今后三年发展的根本性要求。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对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着力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报告列出了九大着力点。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五年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目的是壮大实体经济,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实践证明,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能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保证。今年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中,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是关注地方债这个风险源,目前地方债正以PPP形式改头换面,必须引起注意。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剩下的贫困都是最难的,必须下大力气,还要防止脱贫后反弹返贫。蓝天保卫战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战略性行动,必须有接力意识,一茬接着一茬干。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消费是检测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扩大消费才能保证经济增长步入良性循环。要发挥投资的作用,前提必须是高质量的有效投资,而不是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的传统投资。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今年投资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投资结构调整要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改革推动和创新驱动。要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已经离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近,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必须克服开放缓一缓的思想。越是经济发展迟缓的地方,越是要开放。要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天下之治在于民生之稳。稳中求进,一条底线就是民生要稳,不论改革还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