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日记》中展现的选用实践意义

2018-09-10叶锋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

叶锋

摘 要:作为“晚清中兴名臣第一人”,曾国藩在长期的人才选用实践中归纳确立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原则与标准,这些落到实处对他一生的事功裨益甚为明显。本文依托曾国藩传世的一百三十余万字的日记,发掘大历史中的小细节,试图展现一位将中国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的经世致用者的侧面,发掘其身上展现的人才学选用实践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日记;人才学;实践意义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其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出将入相,功勋卓著。显著辉煌的背后是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精神实践。《清史稿》说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推荐选拔者,不可胜数。一见则品目其材,悉当。”而据《湘军志》等书统计,曾国藩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成才扬名者四百六十多人,三品以上官员七十多人,总督巡抚四十余人,这些人对当时的军政外交大有助益,而对晚清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坊间将《冰鉴》这类命相书的作品归之于其名下,则更加增添了曾国藩选人的神秘色彩。而拨开这些浮于表面的附会,秉承祛魅精神去借鉴成功的经验,最好的一个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曾氏的日记去接近他内心较为真实的看法与日常记录。

一、高度重视选用问题

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几十年的人世积累,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选拔办事有归纳、有着落,又能帮助他人的人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难想象,嗜好阅读中国古代历史的他,会不以刘邦评价“兴汉三杰”的故事作为自身的榜样:“气类孤则大事不成。非刘邦,三杰皆不杰也;而非三杰,则刘邦亦非汉高祖亦!”。在同治三年三月十四日的日记中,时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的曾国藩就高级官员的日常工作总结为“察人看稿治公事”,将“察人”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而在带兵建军方面,反复强调“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咸丰九年九月初六日的日记记录他与友人李榕讨论营务工作时讲“论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都是把选拔人才作为军事活动中的根本与长远大事来抓。

二、不断归纳选用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谋办大事的有心人,仅以对太平天国军事活动期间的日记而论。我们可以看到曾氏不断在选用人才的实践中进行经验归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才观。咸丰八年六月初六他整理当年三四月间的思考如下:“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福相,心存济物是福相。”咸丰九年三月初八日更是浓缩为十二字:“温《韩信传》。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遁。”同年十一月初八日重新归纳又是:“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在其后对于初次见面的营哨一级军官的简单记录中,可以看见这套观念的实践,尤其在眼神方面:“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目动言肆”、“目小,睛无神光”、“目小有精光。”、“目光渐散”……可以说十分关注从眼神中观察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在阅人无数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最上称的“眼有黄光”的认识点。再配合挺拔紧束有力量等指标,曾国藩为湘军选拔了大量具备优良素质的基层一线作战军官。

三、选用实践中的交谈运用

除了与当时命相风气难脱干系的表面观察,曾国藩十分注重在交谈中的个人信息获取,通过初次和随后的交谈,将人员进行划分归类,以划圈或三角符号进行标记。在这方面,以见基层军官为例,一般记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二是籍贯,三是入伍年份,四是军营经历,五为家中情况,六为面谈时印象。就细节而言,曾国藩问及个人薪水问题还有小枪、抬枪、劈山炮等火器的“食药”情况,这里明显是根据当时武器使用的实际,考察军官对于武器使用的熟悉程度,由此判断其是否精力都花在了作战方面。而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五日,询问家人情况,记录军官胡中和“八月娶妻,漂亮”并画三个圈,又咸丰八年十月初六记录军官沈宝成有“兄弟四人,二在濠頭堡阵亡,三在岭东阵亡,四弟十三岁。”的家庭情况,可算是间接地进行了人员政治审查并初步确认了其战斗力动机(如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中,直接任命父兄死于敌手的子弟成为复仇者的故事不胜枚举,这样的军官相对而言因为血亲遇害的关系而不太可能出现变节的情况。通过这些细节交谈,曾氏的判断就更加容易得到校正而避免某些浮于表面的偏差了。

四、辩证务实的选用实践

作为曾经的理学家,曾国藩在组织湘军的实践中培养了十分务实的人才观。具体表现在不追求过高的选人眼光。首先他从来不相信有所谓的全才,认为书上所说的“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的 “完人”只是后人的追崇之词。所以除了提倡选人的不拘一格,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才外。其次,虽然也“梦想”与“焚香”求得有具有忠义血性的军官,倡导全体人员有“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的人生追求。但他还是能看到“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正之将难”的现实,所以他能够深刻理解实践用人中的不求苛细,妥善处理发生在陈国瑞、刘铭传之间的夺枪事件。在曾国藩日记中,少数军官由于五短身材或者面带哭相不为他看好,可能影响未来的升迁,但鉴于当时前线作战人员持久大量的损耗,日记中并无将他们立即淘汰的记录。而某些像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记载的叶明瑞这样的军官:“面麻小样,狡诡能战,形模似三花脸。”,这些描述虽然并不符合儒家世界对于一流人才的描述,但曾氏出于实际作战的需要,还是看重他们的实战能力(如兵以诡道)予以使用。考虑到“兵事毕竟归于豪杰一流”,只能暂时放弃某些儒家原则,根据战场需求,与其选“奉命惟谨,临大难而中无主”的人,还不如选择 “悍鸷之士”。这些务实的态度,不能不说是出自曾国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长期亲炙的一个结果。《史记》中的叔孙通就是推荐群盗壮士去为刘邦斩将搴旗,而刘邦也是在战争年代痛恨说空话的儒生。所以,曾国藩在日记中体现出来的切合实用的务实态度都是可以随着时空变化工作重心调整而适时变化。既不要求过高导致无人可用,又能在特殊时空条件下选择合用人才。

总而言之,我们在人才学选用实践中,也应当参考曾国藩这些基本态度和根本方法,从而在新时代新情况面前找到与当下对应切实有效的新方法,取得以史为鉴的人才学实践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岳麓书社,2014年7月;

[2]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谭伯牛著,岳麓书社,2016年6月;

[3]曾胡治兵语录,蔡锷辑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11月。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
医院党务工作创新思路与实践意义探寻
助力三农、电商扶贫“一个好汉三个帮”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意义
新时期煤矿治安保卫工作的实践策略及意义解读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
刍议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