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我国软件园区创新发展

2018-09-10李丽李勇坚

全球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软件园园区软件

李丽 李勇坚

摘要:我国软件园区集聚了大量的软件企业,已成为我国软件出口的主力,并占全国软件出口的比重已达到60%。本文总结了我国软件园区的各种类型,分析了我国软件园区经营情况与软件园区软件出口情况,分析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商业模式创新等对软件园区发展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软件园区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软件园区软件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李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李勇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之初就高度重视软件园区的发展。

我国最早建设的软件园区是1992年由机电部命名的我国最早的三大软件基地,分别是以中软总公司为骨干的北京软件基地(不久升级为北方软件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基地、珠海的南方软件基地。1995年,依托东软集团而开始筹建东大软件园,是我国较早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软件园。同年,科技部依托地方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地区软件产业优势,集成地方资源和高新区的政策优势,营造局部优化环境,组建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996年制定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认定条件和办法(试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竞相建立各种类型的软件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软件园区200多家。从出口看,软件园区已成为我国软件出口的主力,占全国软件总出口的60%以上。因此,研究软件园区如何创新发展对促进我国软件出口具有重要意义(苏惠香,2011)。从现有的发展趋势看,在虚拟现实、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模糊识别、认知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软件园区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重构相关政策体系,全面推动软件园区创新发展。

一、我国软件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1996年开始,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软件园区发展。目前,对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国家级支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城市方式授予称号。具体包括2001年7月正式命名授牌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广州、长沙、南京等10个城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同年8月增补了珠海,共11个。2004年,为了落实《关于组织实施振兴软件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决定在上海、大连、深圳、天津和西安5个城市(后增补北京为6个)建设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6年12月,商务部认定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济南5个城市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共有11个。但是,二者既有交叉重复,又有不同。既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又是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包括北京、上海、大连、西安、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济南等9个城市,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但不是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两个城市是长沙和珠海,作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但不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两个城市是深圳和天津。2008年,工信部启动“中国软件名城”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有8个城市获得殊荣,即南京(2010年09月)、济南(2011年11月)、成都(2012年02月)、广州(2012年11月)、深圳(2012年11月)、上海(2013年04月)、北京(2013年05月)、杭州(2014年04月)。

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城市在软件出口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2016年,11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城市占据了全国软件出口的63.6%(参见表2)。

第二种是科技部认定火炬计划软件园区(产业基地)。1996年时,科技部出台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认定试行办法》,决定认定一批国家级的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园(基地)。到2003年时,我国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园数量为24家。之后,科技部又陆续认定了数批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截止到目前,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已有44家,分布在26个省市自治区。本文以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园区为样本来研究软件园区的创新升级。

(二)园区经营发展情况

笔者基于2015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软件园区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2015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43个园区(东营软件园系2016年命名,

佚名:《東营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www.dongying.gov.cn。缺乏2015年的数据)总收入23792亿元,软件收入17623亿元,占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的比重为41%;同比增长21.3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76个百分点。

据统计快报,2015年我国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从软件产品收入看,2015年,园区软件产品收入为5054.6亿元,而全国软件产品收入为14048亿元,园区占36%。

从规模上看,我国软件园区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软件收入在千亿元以上,这包括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广州软件园、深圳软件园、杭州软件园,共4家。这些软件园区基础设施发达,人才密集,软件企业数量多,集聚效应明显。这与前人已有的研究是相吻合的(屈超、赵凤乐,2013)。第二层级是软件收入在100亿~1000亿元的软件园区,包括中关村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珠海高新区软件园、湖北省软件产业基地、长沙软件园、常州软件园、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苏州软件园、无锡软件园、大连软件园、沈阳软件园、齐鲁软件园、西安软件园、上海软件园、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园、天府软件园、福州软件园、重庆软件园,共19家。这些软件园具有较好的开发能力,是软件园区的中坚力量。其中,中关村软件园、上海软件园、西安软件园、齐鲁软件园等软件收入接近1000亿,有望在近年内赶上第一梯队。第三层级是剩下的21家软件园,这些软件园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整体规模较小。

(三)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软件园区发展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园区整体规模不大。2015年,我国软件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仅4家。而软件收入10亿元以下的园区有7个,园区的集聚效应还有待进一步体现。

第二,园区企业平均规模较小。2015年,园区共集聚了39166家企业,总收入为2379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收入为6075万元,平均规模不到1亿元。

第三,园区品牌打造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除了中关村软件园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与认知度之外,其他园区在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着短板。

二、软件园区软件出口情况

软件园区已成为软件出口的主力军。2015年43家园区的总出口额为334.125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软件出口为206.562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6%,占全国软件出口的62%。

(一)软件园区软件出口总体情况

2015年,43家园区软件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其软件收入占比,园区软件出口增长率(15.86%)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11.1%)。

(二)软件园区软件出口的新特点

软件园区出口方面,区域之间不均衡。在全国各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园区在出口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西南区域也开始发力。例如,南宁等地的软件园区,开始在出口方面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重庆、成都等地的软件园区,也呈现出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西北地区的园区在软件出口竞争力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新技术与新模式对软件园区竞争力的挑战

近年来,软件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软件产业发展模式也正在变更(王杨、肖旭、于淑艳,2009)。从大的背景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软件无处不在”“软件定义世界”(SDX)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软件在IT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IT界开始兴起“软件定义”风潮。从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SDS)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目前,“软件定义世界”“一切皆软件”等概念均已出现。成为一种潮流(王尔琪,2015),使软件在社会各个方面应用数量与模式都在快速扩张。而软件与硬件的一体化发展,对软件开发模式也带来了影响,软件产业已经实现由“独立的软件产品”向“网络化、服务化的软件”再到“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信息服务融合发展”形态转变。在当下技术浪潮的席卷下,软件行业的发展也凸显出平台化、服务化和融合化这样的趋势。这种转变,对软件园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一)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对软件园区的挑战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实现对计算资源的灵活调整、规模应用及按需租用,显著改变了软件产业传统的发展格局,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销售将从出售软件包及终端用户授权许可,转变为出售“云计算”服务,使软件产业的交付主要通过云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协同也通过云完成。很多开发企业都将应用程序迁移至云端,借助云计算的灵活性与扩展性让客户环境化繁为简,为硬件配置各异的广大客户群提供统一支持。这种模式使软件开发过程可以在成本更低的地方完成,而并非以实体形式集聚在现有的软件园区完成。这不仅对软件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招商等带来了挑战,也将对软件园区自身的发展模式(如实体集聚)带来挑战。

移动互联网使软件出口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例如,以App下载的方式出口,对软件园区的依赖程度将下降。2014年苹果 App Store应用开发者一年的收入超过了100 亿美元。

苹果应用商店并非由苹果公司经营,而是由位于卢森堡的关联企业艾通思公司(iTunes SARL)负责运营管理,这相当于这些交易是在卢森堡完成的。2015年,Google Play商城的应用下载量突破500亿次,支付给开发者的收入也接近100亿美元。这种软件交易模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软件开发更为分散化,而软件后期运营更为重要。这对以集聚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的软件园区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人工智能等对软件园区发展的影响

人工智能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功能作用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开始由产业赋值、经济赋能向社会赋智升级演进。从人工智能发展本身看,人工智能使软件开发发生了巨变。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与数据是分离的,而人工智能的大量软件实现过程都是数据驱动的,是依托于大数据而演进的,其核心是数据而非软件。在数据优于软件的大背景下,争取数据公司落户、整合数据资源是软件园区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成为了头等重要的事情。因此,必须依赖于软件测试技术,准确找寻出自身存在的缺陷,继而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此背景下,软件测试产业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软件测试是园区重要的新基础设施之一。

人工智能也带来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基于人工智能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咨询服务,这将使园区的原有服务体系受到挑战。

(三)软件商业模式创新对软件园区的冲击

软件即服务(SaaS)不同于传统的授权模式的软件交易。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这使中小企业也能够应用先进的IT技术。SaaS要求开发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加客户导向,使软件园区对开发企业的吸引力将下降。

移动App大多采取免费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并通过后期对流量进行变现来实现盈利。这使App开发公司的软件开发不能局限于软件行业内部,需要更多地与其他企业或合作伙伴进行融合与互动。例如,很多开发企业通过在其App中嵌入广告、弹出广告窗口等方式卖广告,从广告商那里获得收益。这对缺乏这些产业生态的园区构成了新的挑战。

智能硬件是软硬件一体化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智能硬件中,互联互通与交互方式的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这要求软件开发公司能够对硬件有着充分的理解,与硬件制造等环节进行充分的互动,对于缺乏硬件制造方面的配套设施的软件园区是一个大的挑战。

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使软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也要求软件与制造业等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中需要软件系统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这要求软件开发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有着良好畅通的沟通通道。

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软件产业不断拓展新的边界,衍生出电子商务、数字媒体、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业态。这要求软件产业以及软件园区对其发展路径进行重整,以适应这些新业态的需求。

四、推动提升软件园区创新发展与竞争力的建议

(一)适应软件产业趋势,创新园区发展模式

第一,积极推进园区之间的融合互动。从现状软件园区分布看,大多数软件园区位于高新区内,

据笔者统计,火炬计划44家软件产业基地有38家位于高新区内。有些园区面临着土地紧张、人员拥挤等诸多问题,有些园区面临着招商不足等问题。必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在园区之间建立快速沟通机制,才能促进多个园区的协同发展。在政策方面,真正促进园区之间融合互动的因素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合作机制。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协同办公,引进税收共享、产值共享等合作机制,实现多个园区之间一体化发展。

第二,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与发展模式。从我国软件园区的管理与发展模式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园区,如浦东软件园、中关村软件园;二是依托知名企业建设,如齐鲁软件园;三是由知名高校的IT产业集团所建立,如东大软件园;四是由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商通过投资而发起建立。这些模式各有其优点,但也有其不足。要利用公私合作(PPP)等理念,对软件园区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组合创新。如在一些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园区,可以引进专业投资商,对新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园区也可以与专业企业进行合作。例如,2017年2月,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正式托管运营如皋软件园(一期),对如皋软件园(一期)的产业服务、资本服务、招商服务和基础服务进行整体创新。

佚名:《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正式托管运营如皋软件园(一期)》,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http://news.cpcrugao.cn/2017/0217/118935.shtml。

(二)强化园区品牌建设

软件是无形产品,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从现状看,园区本身缺乏鲜明的特色,产业生态不完整,整体形象单薄,品牌认知度不高,这将制约园区发展。

软件园区要树立园区品牌意识,牢固树立园区整体营销及整体品牌的意识,深化相关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在构建园区品牌过程中,必须要有规范的品牌设计和规划,包括园区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品牌个性的总结和描述,品牌主题口号的征集和确定。从政策的角度看,首先要根据园区的产业特色与竞争优势,建立一个鲜明贴切的品牌形象,积极推广软件园区品牌。其次要引导园区发展一些新兴的热点,打造园区特色品牌。例如,43%的人工智能论文是中国人写的。这说明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具备了发展的潜力,园区可以有意识地注重这方面的发展,打造在新兴领域的特色品牌。

信用是品牌的基础。在品牌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對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园区通过对区内企业交易信息的积累,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相对于纯粹的商业机构也更具权威性,为园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

(三)关注园区企业需求的变化

我国软件园区已发展20多年,在大部分园区内集聚了不同行业与不同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对园区所提供的服务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软件产业模式的变更,企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苏惠香,2011)。作为园区管理机构,应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给予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园区的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技术范式的转换,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园区运营者突破单纯的园区运营管理与基础服务的定位,不应该仅仅是企业的服务员和管家,而应把自己视为企业的合作伙伴,与企业建立更深层次的互动。

从对软件企业调研的结果看,对于某些历史较久的大型软件园区来说,土地面积狭小、地价较高等问题仍是困扰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园区管理机构需要积极调整园区内部产业结构,发展一园多点等模式,为园区发展拓展空间。对于一些历史较短的软件园区来说,园区内中小微企业较多,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成为软件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对金融、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需求较为旺盛,园区应积极提供此类服务。在软硬件一体化、移动App等技术背景下,风险资金对一些富有创意的软件企业具有投资的意愿,但是,资本进入和退出通道不畅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在金融服务方面,中关村软件园用超市模式做科技金融服务的经验值得借鉴。中关村软件园科技金融服务超市是中关村首度诞生的、以电子商务形式提供综合科技金融服务的“超市”,是中关村软件园积极探索园区科技金融服务的率先创新实践。该模式对解决中小微软件企业的资金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四)打造园区新基础设施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软件开发的新技术、新范式、新模式不断涌现,除了原有的硬件设施,如道路、电、水、气、电信(网络)等之外,园区基础设施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王京,2014)。

第一,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平台的建立和服务的采用,将使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企业运营成本普遍降低,让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日趋高效,中小企业也能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追求创新,促进其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园区应从基础设施提供的角度,考虑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帮助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降低成本、风险,促进云计算服务的更快导入。在园区建设上,应将云计算服务作为园区开通的基础条件。国内的园区开设之初,通常只强调所谓“七通一平”,而没有考虑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因素,使得入驻园区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要进行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采购和集成,带来了时间和成本上的耗费。而以灵活租用为特征的公有云服务正是应对策略。面向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初期,政府可借鉴“创新券”的方式,对采用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提供专用的“云币”。“云币”政策有利于迅速导入云服务,增加企业对该业务的认同感,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同时,以应用效果作为支持发展的标准,使财政资金使用更有效率,专款专用。

第二,数据服务。在大数据时代,软件开发与数据越来越不可分离,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软件,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而作为一些小型的软件开发企业来说,缺乏相应的数据使其软件开发的诸多构想难以变成现实。对于一个先进的软件园来说,购进一些公共数据库,并将其提供给园区企业使用,对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园区应将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易机制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一。园区还应建立园区内企业的相关数据库,增加与园区内企业的互动性。一方面增加对园区经济动态的实时监控,另一方面加强对园区数据资源的直接掌控,提升以数据为基础开展产业分析、政策制定的能力(如对细分行业创新企业、领军企业的支持就更有的放矢)。

第三,硬件制造公共车间。随着智能硬件的兴起,硬件设施已成为软件开发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软件企业在开发智能硬件过程中都面临着产品定型、试制等诸多环节,若委托第三方进行加工制造,不但成本较高,而且存在着知识产权泄密的风险。如果在园区内提供硬件制造公共车间,则将增加对智能硬件开发企业的吸引力。

第四,各类交易平台或机制。从企业对企业(B2B)交易平台的发展实践来看,提供的主要服务已经从供求双方简单信息的提供,向专业化的交易匹配(具体、完备的订单信息)、供应链服务的整合(物流、金融功能等)、增值化的信息服务(寻盘信息、交易记录、合作分析、精准营销等)转变。软件园区建立的各类交易平台由于更针对软件园区企业的特性,交易功能深化的潜力也更大。

(五)建立园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出台了多个文件。软件园区应建立起符合软件产业创业创新规律的相应服务体系。

从现实发展看,自从中央提出“双创四众”战略之后,各地对于创业创新的热潮高涨。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双创空间持续涌现,各种双创平台也层出不穷。

软件园应在双创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创新。核心的东西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整套的服务,使其能够专注于技术开发、产品完善与市场开拓等。创业者最大的刚需不是办公场所,而是为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很多服务甚至都已不需要物理空间,而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实现。现在绝大部分软件园只是解决了物理空间的问题,对软性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陶岚等,2017)。人才是创业创新的关键,也是软件集聚发展的核心要素(田青、马明阳,2015),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对于园区持续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引进创业导师制度、紧密连接风投机构与大企业、构筑创业生态圈、提供各种基础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也将是软件园创新发展的关键。

(六)积极推进园区嵌入本地产业,融入本地城市

信息技術加速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这要求软件园区建立与城市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良性互动的新模式(马龙,2015)。

以“互联网+”为特征,软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双向渗透和深度融合使得产业界定愈趋模糊,这要求深化软件与硬件、软件与网络、产品与服务、数据与业务之间相互融合,软件园区与所在区域、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相关国家战略,也驱动了软件业对产业及城市生活的渗透。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生的智能化制造,促进了信息服务、创新设计的发展。智能化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特点是产品趋向于“个性”化、“软性”化,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按照客户意见进行创新设计,并且在产品售出后通过客户信息反馈改进产品设计。在这些环节中,都存在对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企业在获取、统计和分析这些信息数据时,软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件园区要与这些企业之间强化互动。

(七)加强平台化、国际化建设

从软件园区未来发展方向看,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园区平台化、国际化将是一个趋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App、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模式的发展,使一些新型平台变得重要。在大数据等诸多方面,软件的开发与营销日趋国际化。这些都要求园区强化国际化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杨、肖旭、于淑艳:《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田青、马明阳:《中国软件产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第45卷第5期。

3.屈超、赵凤乐:《中国城市软件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与定位》,《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4.马龙:《软件产业发展与区域的关系》,《软件和信息服务》2015年第3期。

5.王京:《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机制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6.陶岚等:《“标准化+”发展论》,中国质检出版社2017年版

7.苏惠香:《软件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及管理模式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责任编辑:谷岳

猜你喜欢

软件园园区软件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有趣的识花软件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上海浦东软件园荣获工信部“智慧园区试点园区”称号
金蝶北上 北京金蝶软件园奠基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