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模式探索

2018-09-10张滢月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公共管理高校图书馆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除了对本校内师生开放以外,还应对社会人员开放,提供其具有社会服务的一面。本文阐述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模式的重要性和意义,试说明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模式转换中的一些思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公共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寻找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高校的学生对本校的图书馆的硬性需求越来越低,甚至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不曾踏入过图书馆内。不管是高校的图书馆还是城市图书馆,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都将面临着严重的考验。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城市图书馆兴建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无法满足整座城市的人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这样的一个严峻的局面下,使高校的图书馆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是很有必要的。高校的图书馆社会化转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资源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建设规模都比较宏大,藏书量丰富,场地配套设施也比较先进。但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只有一部分学生会每天坚持去图书馆阅读和学习,所以,高校的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也比较轻松,几乎有部分图书阅览区域都属于闲置的状态,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使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提高读者的数量,能够使高校圖书馆的馆藏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其次,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为高校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省去了去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时间,这样就激发了附近居民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将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对“全民阅读”无疑是一次非常有力的帮助。目前社会的思想形式复杂,很多成年参加工作的人员都深受社会不良思想的侵害,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使他们能够在紧张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静下心来,寻找心灵的净土,陶冶情操,提高精神修养。从大的形式上看,又是提高国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模式的探索

1.开放电子信息阅览,共享电子阅览资源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逐步的对外开放,不能一蹴而就,盲目的进行改革。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管理教师人员有限,完全不能承担社会化后的管理工作分量。所以,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模式初步进行中,可先考虑开放电子信息的阅览,使部分电子信息可以实现区域的共享功能。电子信息阅览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完全实现读者自助的服务功能。这样即便对社会进行开放,也不会增加图书馆的人员工作负担。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或者向公众免费发放登录帐号,使附近居民可以在自己家里就能方便的浏览图书馆内的电子信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开放电子信息资源后,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加大安全建设,以免遭到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

2.提高图书馆服务理念,逐步开放区域

高校图书馆要逐步的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做好全面社会化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介绍高校图书馆社会模式的重要性和积极的意义,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其次,要加强服务意识,改变服务的理念。图书馆社会化后,读者不仅有高校的学生,还有附近的居民,人员比较混杂,对于图书管理和借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向城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高校图书馆在前期可以暂时开放部分区域,比如一些文史哲学之类的区域,也是公众阅读比较多的图书类别,本校相关专业的区域暂时不对外开放,这样图书馆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对开放的区域进行管理,大大降低了人员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了本校学生的一些基本的阅读和使用图书馆的权益。

3.增加收费服务,控制图书馆管理成本

高校图书馆的建馆和管理运营的费用属于高校教育资金的正常支出,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但是一旦高校的图书馆实行社会化模式后,若是对公众免费,高校的财力就很难支撑图书馆的正常运营。首先,高校可以与所属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高校进行社会化模式后,可以得到所属地区政府的财政支持,使高校和政府能够共同出资来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其次,对于高校社会化的图书馆,可以对公众适当的收取费用。收费的形式可以是读者一次性的办理借书卡,也可以通过借阅时间来收取一定的图书租借费用。附近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有一定的收入,若是借书费用合理并且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能够吸引到读者,这些费用几乎对其他读者不产生影响。总之,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模式后,要考虑图书馆运营的成本问题,运营的成本决定了图书馆的管理状态和馆藏情况。

4.增加宣传能力,提高全民阅读意识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使更多的群众能够到图书馆来进行阅读体验,首先要扩大宣传。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与附近社区的干部一起,进行高校图书馆的宣传,使附近居民对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邀请他们到图书馆的会议场所进行现场宣讲,提高居民的阅读意识。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模式的转换时,不仅是为社会提供一个阅读和学习的场所,同样,需要依靠图书馆管理人员向社会群众宣传全民阅读的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打造一个区域信息和文化中心。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模式转换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模式转换,同样也制约着我国的整体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是如今我国公民的人均阅读量却远远的低于其他国家。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个严峻的事实,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图书馆的改革内容更好的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钱静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思考[J].图书情报导刊,2015(21):49-51.

[2]白玲.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3(9):184-185.

作者简介:

张滢月(1991-),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职务:图书馆管理员,职称:初级图书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图书资料方向。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服务公共管理高校图书馆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