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语地名的意蕴

2018-09-10张恨贾水花

三峡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西土家土家族

张恨 贾水花

摘 要:湘西土家族地区有很多地名是用土家语命名的。尽管一些地方土家语消失了,但土家语地名还存在。湘西土家语地名的意蕴相当丰富。她不仅记录了土家族的局部历史、生产方式,还用人名、动物、植物命名为地名,记录了土家族的各种文化。土家语地名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彰显了土家语地名作为文化符号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家语;地名;文化

中图分类号:H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38-04

湘西土家族地区保留了大量的土家语地名,就是土家语已经完全消失的地区,也还完整地保存着许多土家语地名。土家语地名表现了十分丰富的土家族的文化,她既有土家族百科全书的性质,又忠实地体现了土家族人们的活动轨迹,给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时代的变迁,有很多土家语地名一时难以做出准确的解释,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疑团。本文着重从土家语地名记录的土家族历史文化、土家人生产方式、土家族祖先名字以及动物名和植物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土家族地名研究盡一点微薄之力。

一、土家语地名记录土家族历史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历史事件现身于土家语地名中,使土家语地名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龙山县苗儿滩六合村,有个叫拉卡车[

]的地方,其中拉卡[]的汉语意思是“过路”,车[]的汉语意思是“水”,又可指代为“河”。龙山土家族地区有时“水”与“河”混用。如说“过河”,也可以说“过水”。拉卡车[]里的“车[]”的汉语意思应该当“河”讲。拉卡车[]的汉语意思就是“过河”。

既然是过河,那么过河的主体是谁呢?这要追溯到五代时期。当时彭瑊在湘西最大的政敌是当地土酋吴著冲,湘西北大部分地区都是吴著冲的辖地。彭瑊首先与吴著冲争战,先占据了吴著冲的下溪州(今天的永顺县境)。彭瑊把吴著冲和他的惹巴冲和春巴冲兄弟驱赶到今天的龙山洛塔界,吴著冲三兄弟们还在洛塔建了大本营。彭瑊觉得吴著冲三兄弟在洛塔也对自己有威胁,一心把吴著冲三兄弟彻底歼灭。就联合湖北来凤漫水的向伯林攻打吴著冲占据的洛塔界吴著冲三兄弟退出了洛塔界时,为了分散彭瑊的兵力,兄弟三人各自带一支人马奔走他乡。吴著冲带一支人马跑到龙山的西吴坪(现是西吴坪村)方向,最后吴著冲在西吴坪被彭瑊的追赶部队消灭。惹巴冲带一支人马就奔向苗儿滩(现为苗儿滩镇)方向。春巴冲带一支人马奔向龙山岩冲(现为岩冲乡)方向。当彭瑊的追兵把惹巴冲追赶到拉卡车[]对面时,惹巴冲和部下赶快乘船过了河。他们过河后,就把过河的船只全部烧掉。彭瑊的部队到来时就只能望河兴叹。当时彭的追兵也疲倦了,加上没有船也过不了河,就没有再追赶,实施了战略退却。惹巴冲过河后,看到彭瑊的追兵已经退却,把自己的人马分成两股,一股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在当今叫叶甫的地方落业,落业的地方就叫惹巴拉[]。另一股就住在过河的地方落业,在过河的地方落业的这支人马就把这地方取名为拉卡车[]。汉语的意思就是“过河的地方”。拉卡车[]这个地名在龙山土家族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再譬如龙山凤溪乡有个地名叫写妥堤[]。其中的“写[]”的汉意是名词“铁”。“妥[]”的汉意是动词“还”。“堤[]”的汉意是“得(了)”。写妥堤[]的整体汉语意思是“得给(人)还了铁”。

传说写妥堤[]的土家人,若干年前遭到外族的侵略,当时写妥堤[]的头人嘎劳乎[]带领寨人奋勇抵抗。由于参战的人多,武器不够用,就在写妥堤[]旁边的一个叫踏苦皮[]的土家山寨借了一些铁器家什,用来打造战斗武器。踏苦皮[]的土家人见自己的邻村兄弟有难,也就慷慨解囊,发动自己寨上群众把所有能打造武器的铁器都无私地借给了写妥堤[]的土家人。写妥堤[]人就聘请一些工匠临时赶造一些兵器。有了足够的武器,写妥堤[]人很快就把侵略者给打败了。打败侵略者后,写妥堤[]人就如数归还了从踏苦皮 []人那里借来的铁器数量。踏苦皮[]人认为写妥堤[]人很讲信用,就把借铁的寨子称之为写妥堤[]。这样写妥堤[]就一直沿袭叫了下来。写妥堤[]的土家人至今都还因两件事感到骄傲,一件事是那次打了个漂亮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另一件事是自己讲信用,如数归还了别人的铁器,显得光明磊落,落得个好名声。

二、土家语地名记录了土家人的生产方式

土家族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曾经经历过渔猎生产方式,土家语地名中也体现了渔猎生产方式的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沿袭至今没有改动。这为研究土家族的古代生产古代经济很有借鉴作用。

龙山县原来有一个叫坡脚乡,坐落在一座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全乡共有6000余人。是纯土家族聚集之地,至今土家语言和土家文化保存很完整。其实坡脚的当地土家人用土家语不叫坡脚,而叫“坡姐[]”。“坡姐[]”是两个动词组成的连动词组。其中的“坡[]”的汉语意思是“放”。“姐[]”的汉语意思是“赶”。“坡姐[]”的整体汉语意思是“放了以后再追赶”;是一个连动句。要理解这句话,还要懂得土家族的渔猎活动的程序。因为湘西的野兽一般都是窝在深山老林之中,一般的人是难找到野兽的踪迹。当地土家族上山打猎时,先放猎狗把野兽从深山老林之中的窝中轰出来,然后围猎的人就去追赶。“坡姐[]”的汉语意思就是:“放猎狗把野兽轰出来,然后再追赶野兽。”其实这就是土家族打猎的一个过程。解放后,由于“坡姐[]”在发音上有点不顺口,当时农业合作化时,有人就写成了坡脚,人民公社化后,都是书写成坡脚公社或坡脚乡。但在民间老百姓口头上还是都说的“坡姐[]”。

又譬如,有个土家语地名叫石堤[],石堤[]地名在湘西不只一处。上面说的龙山县坡脚乡有个石堤村,龙山县咱果乡也有个石堤[],永顺县有个乡叫石堤[]。紧挨龙山里耶的重庆秀山县有个镇叫石堤[]。

石堤[]是土家语,它是什么意思?“石堤[]”中的“石[]”汉语意思是名词“野兽”,“堤[]”的汉意是动词“得”。“石堤[]”的汉语意思就是“得了野兽”。凡是用石堤[]命名的土家语地名,大都是位于大山之中。以前经常有野兽出没。是土家族打猎谋生的最佳场所。甚至当今像咱果乡的石堤都还有野猪经常在村上或菜园里出没骚扰。

另外,湘西土家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比较好,以前有老虎经常出没残害家禽家畜。有时人的生命也受到威胁。这样打杀老虎是土家族的第一要务。所以用打杀老虎的狩猎活动命名的土家语地名也就时有出现。

譬如,龙山县贾市乡兔吐坪村有一座小山叫“利哈枯[]”。“利[]”是名词,汉语意思是“老虎”,“哈[]”的汉语意思是“山”。“利哈枯[]”的汉语意思是“打老虎的山”。据兔吐坪的老人的传说,若干年以前,兔吐坪的祖辈曾在这座小山上打死过一只老虎,所以就把它取名为“利哈枯[]”。为了庆贺打虎的胜利,兔吐坪人还在这座小山上专门举行过庆祝大会。这还不算,后来兔吐坪人还在打死老虎的这座小山上专门修建了“月撮[]”,即摆手堂。让兔吐坪人每年的正月在“月撮[]”狂欢跳舞。

湘西土家族认为老虎是不吉利的动物,除了打老虎,还有比打更严厉的动举是要杀老虎。龙山县就有土家语地名叫“利布枯[]”。“利布枯[]”和“利哈枯[]”只是中间的动词由“哈[](打)”换成了“布[](杀)”。叫“利布枯[]”的土家语地名在龙山县有三处,一处在苗儿滩镇,再一处在岩冲乡,还有一处在贾市乡,另外在保靖县马王乡有一座山也以“利布枯[]”命名。这些冠以“利布枯[]”的地名都是大山。苗儿滩的“利布枯[]”在上世纪50年代还有老虎出没的报道。

三、土家语地名记录了土家族祖先的名字

土家族地區的土家语地名,用人名命名的现象十分常见。用人名做土家语地名,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首先用地方的开拓者命名的土家语地名;其次是土家族历史人物活动之地;再次是某一重大事件发生地代表人物。

(一)用地方的开拓者命名的土家语地名

用当地开拓者命名的土家语地名,在土家族地区比较常见。如龙山县有个土家山寨叫拉西峒[]。该村目前以向、尚为大姓,村里的彭、张、杨、周、程等姓都是后来迁移过来的。但向、尚二姓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原住居民。该地最早的主人叫拉巴卡[]。而拉巴卡[]并不是姓“拉”。因为当时土家族只有名没有姓。拉巴卡[]到拉西峒[]的时候这里还是茅山野地,通过他的辛勤拓荒劳作,建造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以后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实际具规模的土家山寨。当今的拉西峒[]还留下了拉巴卡[]的很多遗迹,这些遗迹都用拉巴卡[]来命名。如:拉巴卡搓咱[](拉巴卡的宅基地),拉巴卡泽茂[](拉巴卡用过的水井)。拉巴卡冬嘎[](拉巴卡劳动过的土地)。多少年后,这里繁衍发展成一个很具规模的大寨子。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拉巴卡[]。为什么拉巴卡[]后来又叫拉西峒[]呢?

因为拉西峒[]的地理位置是周边几个土家山寨的中心。古时候,全国把溪、峒作最小的行政单位,相当于比今天的村大一点基层行政单位。当时拉西峒[]东边的泽谢坪[]和西边的写妥堤[]及周边还有几个小村寨组成一个峒,峒址就设在中心地点拉西峒[]。

据当地老人说,原本拉西峒[]也叫拉巴卡峒[],有一年一位新来的上司问当时拉西峒[]的峒长:“你们那里叫什么峒?”当时的拉西峒[]峒长没有听清楚,用土家语反问了一句:“拉西[]?”“拉西[]”是土家语,汉语意思是“什么?”那位长官就顺着说了一句“拉西峒[]。”拉西峒[]峒长本来还想纠正一下新来的上司的说法。新来的上司就摆了摆手说:“行了,就叫拉西峒[]还顺口些。什么拉巴卡峒[]?拗口拗嘴的,以后就叫拉西峒[]。”从此后,拉巴卡峒[]变成了拉西峒[]。汉语意思是“什么峒”。真是无巧不成书。

(二)土家族历史人物活动场所命名为土家语地名

前面说过龙山土家族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吴著冲[]、惹巴冲[]、春巴冲[]。现在龙山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惹巴拉[]就是以惹巴冲[]的名字命名的。

上文谈到彭瑊的部队把惹巴冲[]追赶到拉卡车[]后,惹巴冲的一部分人马在拉卡车[] 定居,另一部分人就继续沿靛房河往溯上走到了当今叫叶甫[]的地方,在那里定居下来。因为那地方位置在大路边,后来别人就称那里为惹巴拉[]。其中的“拉[]”的汉语意思是“路”。再后来叶甫[]陆续有其他姓氏的人迁来居住,原来惹巴拉[]人觉得此地住的人多了,生活起居不便,就另外开辟地方。经过踏勘,就迁移到今天的惹巴拉[],重新建设家园。不过现在叶甫[]这个地方还有人称其为惹巴拉[],所以苗儿滩有两个叫惹巴拉[]的地名,相距不到两公里。

(三)重大事件代表人物命名的土家语地名

龙山里耶镇有个村寨叫错落胡[]。本来这里叫裸优[]。这里曾发生过当地人与外地迁徙人的一场斗争。据传现在还在错落胡[]居住的土家人是从龙山的塔泥[]迁移过来的。因为错落胡[]水草丰茂,按现在的汉语方言说是维持生计的好地方,塔泥[]过来的这群土家人打算在错落胡[]安身立命。但是裸优[]的头人不同意。二者就发生了争执,最后就兵戎相见。从塔泥[]来的那群土家人在一个名叫错落胡[]汉子的带领下,浴血奋战,打败了裸优[]人。后来错落胡[]土家族为了纪念错落胡[]这位汉子,就把裸优[]改名为错落胡[]。现在有人把错落胡[]的误写成“捉老虎”,并还演绎说什么这里的土家族曾经捉过老虎,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

三、动物名和植物名是土家语地名的一部分

土家语地名中,还有一部分是用动物和植物命名的。这突出了被命名地方的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大大地丰富了土家语地名的文化内涵。

(一)用动物作地名

龙山县靛房镇有一个自然寨,土家语叫别那枯[]。别那枯[]是什么意思呢?其中的别那[]汉语意思是蚂蝗;枯[]的汉语意思是山。别那枯[]的汉语意思就是“蚂蝗山”。这个村子坐落在一座大山上,周边是梯田。梯田阳光充足,土质肥沃。出产的大米口感特别好。但是田里的蚂蝗很多,村民在田里劳动时,脚上被蚂蝗叮咬得鲜血淋漓。所以土家人就称这里为别那枯[]。

又如龙山县苗儿滩镇民主村有个地方叫那基泽孟[]。这是一个偏正词组。前面的那基 []限制后面的泽孟[]。那基 []的汉语意思是野生动物麂子,泽孟[]的汉语意思是水井。那基泽孟[]的汉语意思是“麂子水井”。因为该地灌木丛生,小山堡密集,很适合麂子繁殖。其中有一股山泉,是麂子经常饮水之处,所以当地土家人就称这个地方为那基泽孟[]。

(二)用植物作地名

土家语地名用植物命名的也很常见。下面列举两例。

龙山苗儿滩镇有一个自然寨叫怕且湖[]。是偏正结构的土家语地名。其中的怕且 []是一种土家族地区经常见的植物,土名叫火麻草,学名叫荨麻草。如果人的身体裸露部分挨着了它就会喷出一种液体,被挨的地方会起荨麻疹。湖[]是有水而且带槽形的地方。这个地方荨麻多,又是狭长的地带,所以土家人就称这里为怕且湖[],汉语的意思是生长荨麻的地方。

龙山县有个地方叫猛西湖[]。原来是一个乡,叫猛西乡。2003年并入洛塔乡。猛西湖[]的猛西[]的汉语意思是“竹子”的意思。湖[]同上面的怕且湖[]中的湖[]。由于这里盛产竹子,而且竹子的种类不少:水竹、斑竹、楠竹(学名毛竹)、山竹、磁竹等,要有尽有。所以这里叫猛西湖[],汉语意思是竹子又多又茂盛的地方,地名与实际情况非常相符。

土家语地名是土家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面举例解释的土家语地名,仅仅只是土家语地名庞大家族的一小部分,土家语地名可以用“成千上万”这个成语来形容她的数量。土家语地名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的丰富文化积淀不容小觑。并且还涉及到土家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可以形成一种土家语文化研究的门类。因为土家语地名的现实存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有值得研究探讨的余地。目前,对土家语研究还只处于滥觞阶段。对土家语地名进行深层次地去发掘和研究,也是专家学者对土家语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夏 雪

猜你喜欢

拉西土家土家族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冰糖葫芦
土家风情惹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