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9-10王丽英
王丽英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空间,也给高校历史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作为高校历史教师应注意五大问题:其一,综合利用历史教学的网络资源;其二,合理开发历史教学的网络课程;其三,注重历史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其四,杜绝历史网络资源的以讹传讹;其五,防止历史教师的网络异化。我们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历史学科在互联网时代才会有更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历史教学;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082-03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age, rich network resources and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space for history teaching. It also brings challenges and shocks to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ve major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history teach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the network resources in history teaching. Second, rationally develop the network course of history teaching. Third, emphasize the role change of history teachers in the network teaching. Fourth, put an end to the false report of history of Urals cyber source. Fifth, prevent the alienation of the history teachers' Network. Only when we face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can history course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Internet age.
Keywords: Internet Age; hist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veral problems
当今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网络技术的先进和网络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查找的便捷,在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来,为大多数历史教师所接受和喜用,在历史教学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历史教学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上的历史资源有些泛滥,甚至不真实,有些历史老师不加甄别,拿来就用;有些历史教师不假思索,复制就用,给当今历史教学带来不好影响和一些问题。如何用好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源为历史教学服务,这是当前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一、综合利用历史教学的网络资源
历史教学需要历史素材,以往的教学素材,主要是纸质版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需要在故纸中查阅、摘抄、批注、爬梳、整理出来,这种查找资料方式,耗时费力,造成历史教学的浪费;历史教学需要交流观摩,以往进行教学观摩,非要到达现场观看不可,舟车劳顿,效果不显著。互联网时代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出现大量的电子版历史图书和海量的历史资源数据库,使得原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占有的原始史料,现在只要在网上点击就可以得到;原来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现场观摩教学,现在只要在网上视频就可以实现,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这是有目共睹的,当今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开发利用网络历史教学资源。
(一)整合现有历史电子文献
充分利用和大力整合现有网络的历史教学资源,如“汉籍电子文献”,台湾“中研院”建设,又称“汉籍全文资料库”,该库可在国际互联网上可以使用(网址为: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是现今最完备的中文古籍电子资料库,投入使用的古籍约12,000余万字,按照四部排序,主要有:经部13类,包括易类《周易》、尚书类《尚书》、诗经类《毛诗》《韩诗外》、周礼类《周礼》、仪礼类《仪礼》、礼记类《礼记》、大戴礼记类《大戴禮记》、春秋左氏传经类《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经类《春秋公羊传》《春秋繁露》、春秋 梁传类《春秋 梁传》、四书类《论语》《孟子》《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字义疏证》、孝经类《孝经》、尔雅类《尔雅》;史部12类,包括正史类《二十五史》、别史类《逸周书集训校释》《八家后汉书辑注》《东观汉记校注》等、编年类《竹书纪年辑证》《后汉纪》《汉晋春秋》、杂史类《国语》《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等、载记类《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十六国春秋别本》等、史抄类《满清兴亡史》、史评类《三国杂事》《史通通释》《国史大纲·引论》、传记类《汉末英雄记》《列女传》《三藏圣教序》等、政书类《汉官六种》《唐会要》《唐律疏议》等、地理类《西京杂记》《洞天福地记》《洛阳伽蓝记校注》等、目录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金石类《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睡虎地秦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等;子部16类,包括周秦诸子类《公孙龙子》《孔子家语》《尹文子》等、儒学类《孔丛子》《中论》《申鉴》《忠经》等、兵书类《六韬》《司马法》《孙子》等、农家类《养鱼经》《 胜之书》《齐民要术校释》等、工艺类《酒经》《墨史》《阳羡茗壶系》、医家类《难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历算类《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术数类《葬法倒杖》《测字秘牒》《宅经》、艺术类《古画品录》《乐府杂录》《棋经》等、杂学类《风俗通义校注》《论衡校释》《封氏闻见记》等、典故类《博物志》《蒙求》《艺文类聚》等、先明小说类《搜神记》《世说新语》《广异记》等、明代小说类《二刻拍案惊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清代小说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好逑传》《红楼梦》等、道教类《太平经合校》《历代崇道记》《云笈七签》等、佛教类《大正新修大藏经》85册《弘明集》《六祖坛经》等;集部6类,包括楚辞类《楚辞》《楚辞章句》、别集类《苏轼集》《王阳明全集》《曾国藩文集》等、总集类《全唐词》《全唐诗》《全宋词》等、诗文评类《文心雕龙义证》《诗品》《艇斋诗话》等、戏曲类《汉宫秋》《西厢记》《长生殿》等、词话类《乐府指迷》《时贤本事曲子集》《双砚斋词话》等。又如“简帛金石资料库”,又称“文物图像研究室资料库”,该库在国际互联网上可以使用(网址为: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bib.htm#2),收入各种资料的全文41种、书目3种,主要有《中山怀王墓文子释文》《包山二号楚墓》《曾侯乙墓》《云梦龙岗6号秦简释文》《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释文》《睡虎地秦墓竹简》《居延新简》《居延汉简甲乙编》《居延汉简释文合校》《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敦煌汉简》《敦煌汉简释文》《敦煌汉简校文》《散见简犊合辑》《秦汉金文录》《马王堆汉墓帛书》《银崔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武威汉代医简》《张家山汉简(引书)释文》《脉书》《两汉镜铭集录》《中国古代砖文》《墓券》《汉代石刻集成》《秦印资料库》《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汉印文字徵及补遗》《汉碑集释》《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简犊释文选》《台湾图书馆藏居延汉简》《罗布淖尔汉简释文》《郭店楚墓老子释文》《汉简书目》《石刻题跋索引(汉-隋)》《新出石刻关系资料目录》等等。再如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二十五史》全文检索阅读系统等等,也都是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使用。我们要使“古书重焕青春”[1],必须加以整合综合利用,为我们历史教学服务。此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资讯网和是目前我国影响力和综合利用率较高的三大网络文献全文数据库,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大量历史信息资源。这些浩如烟海的网上历史文献资源,容量超大,但查阅起来非常便利简单,只要在“经史子集”电子化储存,或在各类历史文献数据库的网络检索,又或在搜索引擎的网页集合中,输一个“关键字”,动一下“鼠标”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史料和内容,穿越时空,省却了历史教师寻找历史素材的辛劳。可见,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递,历史教师足不出屋就可以参阅网络上的所有电子资料,大部分传世文献变得“唾手可得”,既便利又快捷,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好它,让它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二)研发现代化史学电子出版物
电子版历史书刊与纸质版历史书刊相对而言有它的优势:第一,它直观生动,可以呈现文字、声音和图像三位一体的直观生动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渠道作用于人,图文和声情并茂,非常适合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播、情感交流、感性认识和情操培养;第二,它存量大,一张5英寸的光盘,可存储相当于3.25亿个汉字的信息量,如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一个“原文及标题检索版”,共168张光盘,可检索书名、卷名、卷内标题、作者,也可显示及打印输出原书页图像;另一个“原文及全文检索版”,共175张光盘,将原书约7.5亿个字转变为电脑编码文字并实现全文检索,与原文图像结合起来;第三,它使用方便,检索功能强,可以按经史子集分类检索,也可以按笔画检索,极为快捷;第四,它价格低廉,同样内容的光盘出版物价格只有纸质版的1/3。如此方便快捷、价廉物美的史学电子书刊,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加大力度开发,为历史教学服务。
二、合理开发历史教学的网络课程
互联网时代为历史教学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和学习路径,教师可以远程观摩教学,可以传送教案,可以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进行教学交流;学生也可以选择网上课程,在网上请教老师问题,这种远程教学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师生面对面讲课方式,教和学的过程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目前,已经有数十家网络高校研发了近300门历史课程和一批历史课件、优秀历史教案、专家论坛等,组建了一个网络历史教学资源专家库,如由西北大学多媒体中国通史课题组研制的《中国通史》多媒体教学光盘已投入使用,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盘,有文字、图片、视频录像等大量中国史教学实用资料。又如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研制的《世界史纲》教学光盘,有文字230多万字、知识点4054个、图片6108张、影视录像427条等大量世界史教学所需要资料。有些高校还开设了“跨国课堂”,国内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选学国外的历史课程,国内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国外开课。有些高校甚至做出历史课程网站或网页,让一些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的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向大众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为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开拓一些面向大众的历史网络课程,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普及,让社会普遍都有接受历史教学教育和历史文化熏陶的机会,领略历史人物的风骚,缅怀历史伟人的业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注重历史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渠道多,已经不需要通过历史老师授课就能获得大量历史信息,为此,高校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历史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和资源组织者角色转变,历史老师再不应只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历史信息,而更应是凭自己丰富的学识经验和对历史学科的宏观把握,以及对网络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熟悉掌握,引导学生把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历史信息和已有的历史知识相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符合历史原貌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由于网络时代面临着海洋般的历史信息,学生在网络上看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就说社会上流行的“那些事儿”体,也是真真假假,戏说成分多一些,如李剑鸣先生所言:“在网络宣传中,当年明月被界定为‘历史学者。如果要把《明朝那些事儿》当做‘正史,那就必须首先重新定义‘历史,然后重新定义‘史学。”[2]如何才能还原历史真相?高校历史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历史事实,帮助学生对各种网络史料进行筛选、归纳和整理,同时自主制作适合历史教学需要的动画、音频、视频和课件等资源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规律,培养学生审美和评判能力,使教学相长达到一个更高境界。
四、杜绝历史网络资源的以讹传讹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媒体,难免存在网络资源资料的真伪问题,因为网络资源在发布时是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审核,亦不需要编辑把关,随意或故意挂在网络上,甚至是一些人通过不同的电脑制造同一种假事实。当我们使用和分析互联网资源时,不难发现网络上流传的历史资料有些带有随意性、主观性和虚假性,像有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描述很多,有空穴来风的调侃式,有荒诞不经的穿越式,有不经意间的随想式,有无限想象的虚拟式,有带个人目的的伪造式,有的甚至以损伤资料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为代价,这些都是有违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如葛洪著《抱朴子内篇》这是事实,但网络上却成了《抱妻子内篇》,还很多人相信,我在上课时,有个研究生就问我,葛洪除了写《抱朴子内篇》,是否还写了《抱妻子内篇》。我说没有,但学生说网上都是这样说的。还好,这位学生感觉不对提出质疑了,如果不问,是否就照用呢?又如网络上曾经发布了一张光绪帝、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合影,该照片转自上世纪30年代的《北晨画刊》,照片中三人,中为清光绪帝,左康有为,右梁启超,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是伪照,因为康有为、梁启超两人毕生只是分别见过光绪皇帝一次,但假照片在网络一出现,立即被疯传,甚至被收入历史教科书,贻害千秋,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慎重筛选网络资源,绝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最好的辨别方法是采用双重或多重证据互证,孤证不成立。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对网络资料“存疑”,独立思考,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辨别真假的眼睛和懂得判断真伪的本领。
五、防止历史教师的网络异化
互联网使用的便利,使历史教师不再需要泡图书馆,钻古纸堆,整卡片,做比对,挥笔画图,而是“以鼠标替代笔头”,“以粘贴冒充教案”,“以声控取代了嘴巴”,在享受数码技术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受着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异化,历史教师的博闻强记、口诵心惟被一只鼠标轻易取代,历史教师的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网络音响取代,历史教学的教化功能被网络小说戏说,这折射出一种浮躁心理和不实教风,以前苦不堪言的查找资料,现在变得唾手可得,以前全凭三寸不烂之舌,现在变得网络声控,人们不禁要问,以前“十年磨一剑”与当今“十天传天下”对历史教师儒雅气质的塑造和深邃思想的形成孰优孰劣?其实行内人是清楚的,这是一种“快餐文化”现象。不容置疑,历史研究是“磨”出来的,历史教学是“熏”出来的,慢工出细活,需要长期积累,博闻强记,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容易滋生拿来主义,助长急功近利之风,有些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将电子版图书及学术资料网站中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全部输进自己的电脑,用电脑储存取代人脑记忆,堆砌拼凑,杂乱无章,照“屏”宣科,历史感淡薄,毫无己见,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很认同陈平原先生的“收藏不等于习得”、“查询不等于理解”、“知道了不等于能创新”[3]看法,历史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理论方法,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培养人文素养,这除了需要占有大量一手史料外,还需要有综合分析和判断是非能力,有独立见解,而非人云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互联网无法完成的。
六、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历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空间,它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热情,有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互联网时代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历史学科在互联网時代才会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集玲.古书重焕了青春——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使用记[N].中华读书报,1999-12-8.
[2]李剑鸣.“网络史学”的神话与实际[J].史学理论研究,2011(4).
[3]陈平原.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J].学术界,2000(5).
[4]吴志远.浅析高校历史教学[J].高教学刊,2017(08):89-90.
[5]范晓明.关于历史学专业教学中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高教学刊,2016(05):146-147.
[6]陈芸.论高校历史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6(0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