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引导在民办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2018-09-10张明霞杨琅媛张美晨

现代盐化工 2018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引导舆论

张明霞 杨琅媛 张美晨

摘   要:民办高校舆论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传播的是对于民办高校的某些热点和焦点,当他们传播的意见和言论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第一时间掌控民办高校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如何把管理的“触角”伸向民办高校的各个领域,捕捉校园最新动向是尤为重要的。在舆论形成、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民办高校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巨大,已成为影响在校学生生活、学生群体情绪和校园思潮的重要因素。文章深入研究民办高校舆论的恰当引导是否可以起到平衡矛盾、消除冲突的作用;以及舆论引导出了偏差,是否会导致民办高校在校学生的思想混乱,造成学生的不满,让民办高校管理者的形象、学校的形象大大受损。

关键词: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1    “双微时代”民办高校舆情的新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双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表达方式,校园诸多问题集中爆发,网络成为学生们宣泄的一个平台,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学生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会越来越频繁。因此,有效管理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危机事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1]。

“双微时代”指的是“微博”“微信”的出现,新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的出现带来的与之前不同的时代。2013年7月,“微信”的用户突破5亿大关[2],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微信”这个便捷、实用的工具了。“微信”已经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使用“微博”和“微信”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了。图1是高校校园“微信”圈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民众的文化水平一定程度得以提升,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喜欢用新媒体表达自己的社会存在和社会话语权。也正是因为“微信”“微博”等使得这种表达更容易,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造成很大影响[3]。如果高校信息公开不及时,信息流动发生异常,学生无法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转而求助网络渠道。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特殊性,往往产生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诉求脱离实际、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缺乏判断力等,他们会将本来模糊不清的信息形态,经过各自理解和处理,从而打上自己的烙印,这样极易导致出现流言、谣言,产生校园心理恐慌[4]。鉴于此,民办高校管理层应提升相应的网络预防水平和网络管理水平。

2    民办高校创新新媒体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管理层除了对传统媒体的“三不”惯性(不敢、不会、不能),对当前网络传播的规律以及网络传播的机制理解是极其欠缺的[5]。这样势必就会造成小问题引发大热点,最终损害学校的形象;还有民办高校的校级基层党委认为,学生闲暇之余的聊天,不可能导致网络突发性危机事件,殊不知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聊天会对大多数自制力和判断力较低的民办高校学生造成负面心理情绪,甚至引发民办高校学生错误意识沸腾,往往这个时候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校方宣传部门去应对处理,就会因为其力量受到现行民办高校体制和技术的双重限制,而导致民办高校校园网络危机事件难于控制和处理。针对这些民办高校网络危机事件的特点,校方除了应把有限的网络处置手段整合外,还应学习新的解决方式,在紧急时做到快速联合反应,才能加以有效处置[6-7]。

3    创新陕西省民办高校网络应急管理方式

陕西省作为民办高校数量和质量均较高的地区之一,用新方法加强网络应急管理有很重大的意義[8]。图2为民办高校校园网民调查委员会机构。

学习借鉴某些发达省市的成功经验,在民办高校成立校园网民调查委员会,是根据民办高校校园网络社区认可的权威机构,由民办高校学生网民组建的“调查委员会”而来的。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培训一批网络虚拟社区的行政管理者—校园网络管理员,以提高沟通技巧、管理技巧和引导技巧为主要目标,从而有效解答学生反映最热烈、反响最强烈的问题。综合以上几点可知,提高高校对新媒体的创新管理能力,主要是从完善顶层设计、完善引导和处置机制、提高应对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网民素质、建立学生网民参与制度等方面入手[9-12]。

当前,市面上有关新媒体出现后的书籍和文章,揭示了突发事件的处理与之前的不同之处,揭示出政府对应急事件创新处理的必要性。例如,2014年,上海某高校踩踏事件后,政府、学校对于此类重大事件的控制能力极为有限。陕西省民办高校虽然没有出现较大的突发事件,但此类应急措施同样应该完备。鉴于此,笔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通过量化的方式,构筑陕西省民办高校网络心理版图,在重大、危机事故发生时,正确预判事故的演化趋势,为治理官方“微信”“微博”应急处理指导手册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13]。

在现代立体化信息和舆论的环境中,民办高校学生处于相对开放、复杂的环境,他们利用各种传媒技术在校园网络中表达意见和情绪。我们不难看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问题新、问题急,都无疑提高了对民办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要求。总体来说,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舆论引导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导向作用。即只有科学发布信息,才能确保舆论引导途径通畅;只有对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快速掌控,才能尽量杜绝谣言滋生;只有突出主流意识,才能牢固掌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14-15]。

综合以上的观点,可以用图3表示民办高校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彭世良.论舆论引导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5):17-21.

[2]彭世良.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喻国明,李   彪.2009年上半年中国舆情报告(下)—基于第三代网络搜索技术的舆情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0(1):124-130.

[4]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韩文静.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

[6]李   彪.舆情:山雨欲来—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7]申   琦.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公共议题管理[J].现代传播,2010(10):52-56.

[8]张明霞,胡   红.“双微时代”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舆论导向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2):183.

[9]代   群,郭奔胜,季   明,等.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J].瞭望,2009(22):10-12.

[10]刘怡君,陈思佳,黄   远,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及其政策建议—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为例[J].管理评论,2016(3):221-229.

[11]徐雪亮.新媒介环境下高校舆论引导策略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7(8):12-13.

[12]肖应红.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的几点认识[J].新闻界,2011(4):85-86.

[13]钟龙彪.网上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生成及消解[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18-21.

[14]张艳斌.微博问政与践行党的网上群众路线的新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2015(1):49-53.

[15]彭世良.浅析多元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对危机处置的影响[J].经济师,2014(4):180-181.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引导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