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2018-09-10黄云

国企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十九大企业文化建设文化自信

黄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本文对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十九大;文化自信;企业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自信并列提出,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国有企业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的点睛妙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国有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把国有企业中聚集的社会成员培育成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公民,使之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群众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只有在国有企业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培育人,努力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才能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有企业的文化理念与信仰追求,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必须重视培育先进文化,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推动企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国有企业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企业文化的建设之路

文以载道,文以聚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响亮号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仍有借鉴价值但表现形式陈旧的内涵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持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在每一名企业职工心中开花结果。

一是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国有企业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国有企业在文化自信上,不仅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也要坚定对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中形成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的自信,还要坚定企业自身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和不断升华的优秀文化的自信,这些都是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首先要彰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立德树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教育、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酌古沿今、辩证取舍,推动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性发展,增强企业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三是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企业职工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在坚定文化自信、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企业文化上,党员干部应带头垂范,主动弘扬忠诚守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让职工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带动职工群众,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确保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企业文化的“长寿秘籍”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制度,三流的企业靠人治”。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它既不是形成于一朝一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企业战略方向调整、社会思潮对员工思想的影响等,与时俱进地调整完善,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符合行业与企业发展趋势、体现广大员工的价值追求,并得以长远的发展和传承。

一是注重百花齐放与熔炼提升。优秀的企业文化源于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和践行,才能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中。韦尔奇塑造了通用电气的优秀企业文化,他的“沟通的价值、沟通的文化”以及“减少无谓的工作,做该做的事、做正确的事”等管理理念,都来源于他和基层员工对话的灵感。企业文化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升华,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我们集团就是通过采取广泛调研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各个单位在不同领域、不同工作体系中形成的“百花齐放”式的良好理念与行为习惯进行进一步总结提炼,最终才形成了广大员工都能认可的最大公约数。

二是突出顶层设计与制度固化。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新要求,以及企业确立的战略目标、发展愿景等,加强文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归纳整理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进一步明晰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风险管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形成全体职工共同践行的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同时,加强文化的落地与固化,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建立完善承载理念、体现公平、管理规范、保障执行、协调高效的制度体系,确保文化理念和管理思想都融入到生产经营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之中,通过制度的约束、行为的规范,逐步使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文化柔性与制度刚性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真正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强化宣贯引导与实践养成。企业文化的基本职责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和塑造人,企业文化的宣贯要始终与员工的教育培训、素质提升和作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企业形象设计、视觉识别系统以及企业文化传播,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讲好企业自己的故事,确保企业文化外化于物、体化于效,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美誉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加强日常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通过制度把文化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理想信念的熏陶和价值观引导,培养员工拼搏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员工道德规范意识,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道德基础和价值理念,成为广大员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集团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淀,业已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国航油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安全管理中的“三到四确认”,“五有”航油铁军,以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等。基层单位在坚持和践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和特色,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更具特色、更具操作性的管理理念与价值标准,企业文化正在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

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8361”的发展目标,明确了“聚力建设中国航油、跨步迈向世界一流”的企业愿景,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方向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整体描绘。我们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四个主营业务板块发展,协同推进通航事业、产融服务、工程建设、海外市场等新竞争优势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与时俱进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全完善,赋予新的内涵,突出思想内涵、彰显价值导向,坚持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确保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化凝结着过去,文化连接着未来。我们背倚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吮吸百年奋斗精神的丰富营养,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构建起具有深厚底蕴、鲜亮底色、雄浑底气的中国航油特色文化,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十九大企业文化建设文化自信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