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9-10刘佰龙张朝晖
刘佰龙 张朝晖
摘 要:通过分析学术交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针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学术交流模式的构建思路和措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营造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学术交流;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079-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cation mod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We should try to provide the atmosphere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exchange. Finally,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s development.
Keywords: academic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2009年,教育部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对学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专业学位教育是將学术性与职业性统筹考虑,其培养目的不是为了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授位标准和要求等均区别于普通的学术型性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人。
尽管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至今都没有现成答案,其中是否需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纳入学术交流?如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适当学术交流等等问题都是困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调研,发现该部分研究生也具有强烈的参与学术交流的愿望和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实践和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应该而且必须是交流型教育,只有通过强化学术交流才能促使该部分研究生家进一步熟悉所从事领域的学科前沿以及实践情况, 明确未来的发展动向,这同时提高自身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学术交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方式都是“课程教学+工程实践”,通过调研发现,71%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通过学术交流(讲座/报告/研讨)对专业学习或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应将“学术交流”纳入,并将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大部分研究生认为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方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全国或全世界所处位置和不足,也可以收集到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及加强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他们熟悉专业发展、明确自身定位、迅速转变角色、提高科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可以了解他人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从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甚至自主创新能力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其学术交流模式应该突出实践和创新,着重构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一)学术交流存在的关键问题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术水平的研究生存在学术交流的期望也不同等现实问题,这就容易造成在构建学术交流模式时会存在不同的层次和需求,这是构建过程中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另外,研究生大多是以实验室、宿舍、课题组等为团体,学术交流相对比较闭锁,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拔出这种阻碍发展的藩篱,提升学术交流针对性及时效性,也成为要突破的关键环节。
(二)学术交流模式构建的思路
以培养“实践+创新”为原则,以增强交流协作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把学术交流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均可以自主交流,导师能够深度参与,跨专业师生能够共同研讨的普及型的校内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把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来”共同研讨,让研究生“走出去”到行业内知名企业、研究院所开展访学交流,让研究生投入到实践基地、生产一线中锻炼科技实践能力的拓展型的校外学术交流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构建以尊重教育规律为前提,针对研究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于低年级研究生,鼓励他们作为听众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或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交流生产实践,让专业学位研究生迅速适应角色转变,尽早完成从接受型学习到实践型学习的转变;对于修完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任务取得一定成绩的研究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并利用学校的学术论坛,宣讲自己的研究论文或实践报告;对于在科学研究上特别出色的研究生,鼓励他们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创建的基本理念和思路,把学术交流平台的基本框架设计成三大板块:“走出去”项目、“请进来”项目、自主建设项目。
1. “走出去”项目
(1)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视野,立足行业前沿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推动中外合作办学。
(2)国内联合培养
国内联合培养是高校之间双方或者高校与相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一起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可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国内高校的联合培养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的问题,使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同时,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为桥梁,促进高校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企业课题,而研究生也就有机会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积极鼓励、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论坛或者参与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工作,促使專业学位研究生开拓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2. “请进来”项目
(1)专家层面
专家讲学是“请进来”项目的重要形式,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行业“实践先驱”到学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专业前沿理论和国际最新生产实践动态,聘请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也是“请进来”项目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国高校在工程硕士等非学历研究生教育领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该模式也应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推广。
(2)研究生层面
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容易形成共鸣。以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为基础,为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论坛活动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生到校开展学术交流,展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活跃学校学术氛围,有效激励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活动。
3. 自主建设项目
根据学科特点和校园文化传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自主建设项目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基础。
(1)专家论坛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专家资源,建立校内专家学术报告会制度,结合研究领域或方向定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举行学科发展动态专题报告会,长期坚持并努力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经典品牌。
(2)富有学科特色的院、系、论坛品牌,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特色创建自己的学术交流论坛,并形成品牌。
以此为基础,形成校内普及、校外拓展的多层次、跨学科、广交流的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一个平台、三种模式”,实现了研究生教育从“两维”培养到“三维”培养的转变。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交流体系框架如图4所示。
“一个平台”是普及型的校内学术交流平台。把《学科前沿讲座》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开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论坛”。“平台”覆盖全体研究生,解决了学术交流的“普及”问题。
在普及型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构建以拓展研讨学术的层次和空间、拓展研究生国际视域、拓展研究生实践领域为目标的拓展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学术交流模式,包括三种学术交流的新模式(简称“三种模式”),即:研讨式学术交流模式(自主建设)、实践式学术交流模式(联合培养+课题实践)、访学式学术交流模式(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解决了学术交流层次的“提高”问题。
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为导,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为依托,积极构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需求的学术交流体系。为保证该体系的有效运行,需建立科学完善的运作机制,保障各个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实践
(一)一个平台-普及型的校内学术交流平台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论坛
以“创新·实践”为论坛主题,以学术交流论坛和实践交流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要求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学年最少在论坛上做一次学术交流。学术论坛建立学院、年级、班级三层组织体系,指导、策划、执行的各个环节都向研究生开放,研究生可以参与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组织等工作的任何环节。
2. 《学科前沿技术讲座》课程
将学术交流环节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开设《学科前沿技术讲座》课程,计2学分32课题。其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讲授,并设为校内公开课不少于2-3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报告心得,互相交流,并进行考核。《学科前沿技术讲座》是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二)三种交流模式-拓展型的校外学术交流模式
1. 研讨式学术交流模式
在普及型学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空间,承担更多大型、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争取更多的优质学术交流资源及优秀学术交流机会。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其他高校在全国举办的“学术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年会”、科技竞赛等各类学术盛会。
2. 访学式学术交流模式
研究生公派出国以及研究生到境外高校访问也是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跨地域、跨校际、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创造了广阔空间。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短期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更广泛的学术思想交流。
3. 实践式学术交流模式
科研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最好课堂。实践式学术交流主要包括建设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以及以组团交流等形式与校外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其目的是延伸教育臂膀、提高研究生学术与实践结合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学术交流可以弥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盲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交流、协作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精神。学术交流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学术交流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克辉,傅红,李长庚,等.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6):37-39.
[2]杨立敏,安青菊,王亮.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10-113.
[3]彭远奎,张薇,雷稚蔷.研究生学术交流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1):33-35.
[4]白 宇,张广军.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1):9-12.
[5]柯红岩,李帅.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06):78-80.
[6]杨征,吕建秋.高校学术交流的问题、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