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评剧创作技巧

2018-09-10宗冠林

剧作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评剧剧种剧目

宗冠林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及声、光、电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于娱乐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戏曲作为中国传统娱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势日微。评剧也不例外,同样面临着演出市场不景气、观众流失的问题。虽然面对的困難很多,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评剧工作者止步不前的理由。随着评剧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评剧艺术节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知道了评剧,了解了评剧,也涌现出一大批评剧爱好者。如何借此东风,将评剧艺术发扬光大,再次进入寻常百姓家,对于评剧工作者来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如何创作出能吸引百姓的剧本是评剧能否振兴的关键。本文拟就此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源于生活,作家要深入生活,从百姓的平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创作素材

纵观评剧产生、成熟、繁盛的历史,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当时当地百姓的现实生活。评剧产生于冀东的农村,是民间艺人们在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莲花落则是来自于乞丐行乞时的歌谣,所以它是在最基层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杨三姐告状》作为评剧繁荣期的代表性剧目,来源于当时河北滦县冯家狗儿庄的一个真实事件,是成兆才先生在当地饭馆听说后进行创作的。这部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风貌。由于作者深刻了解普通民众的疾苦,所以作品一问世就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迎来了评剧艺术最繁荣的时期。我们评剧创作者也应从生活出发,深入生活,了解普通百姓的心声,才能创作出引起观众共鸣的评剧,这是评剧艺术创作的根本。

二、评剧是平民的艺术,所以唱腔念白要通俗易懂,具有草根精神

评剧的剧本创作主要以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为主,特别是从成兆才创作的大量评剧来看,他始终以剧目题材的平民化、语言的通俗化满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要求,受到了各个阶层观众特别是基层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与评剧剧本通俗性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评剧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间就赢得大量的观众,并成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离不开它草根性的念白和通俗化的唱词。如“江北胡子——不开面儿”“苍蝇坐月子——生蛆”等一些歇后语的使用,还有如“个个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等大量草根性口语的运用。这些对于老百姓来说通俗有趣的语言,充分调动了他们观看评剧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剧作家深入生活、懂得评剧的精髓、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扬长避短,慎重选材,充分利用评剧所长,创作具有喜剧色彩的剧目

一般来说,评剧创作多选取公案戏或爱情戏两大题材,并且大多以惩恶扬善或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来结尾。在评剧语言的运用上,大量歇后语及俏皮话等生动活泼的语言的运用,使得评剧具有与生俱来的喜剧色彩,这也可以称为是评剧的剧种特色。可以说,这一剧种特色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渗透在剧种的创作、舞台、表演乃至观众当中,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审美品格和精神气韵。这一特色使得评剧在表演喜剧色彩浓郁的作品时就占有天然的优势。比如评剧《花为媒》,舞台表演热烈喜庆,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而越剧也同样演过这出戏,但却收不到同样的演出效果。同样,评剧也排演过《红楼梦》《西厢记》,但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成为评剧的代表性剧目,但长于抒情的越剧却把这两个爱情故事演绎得格外动人。因此,慎重选材、扬长避短是一个剧本能否成功的前提,只有在评剧剧种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

剧目是一个剧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评剧是在《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一个又一个优秀剧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带动了表演和声腔的发展。所以,振兴评剧重要的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高质量的剧本,只有如此才能重新将观众拉回到剧院,实现评剧的振兴。

责任编辑 李 蕊

猜你喜欢

评剧剧种剧目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评剧《良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