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

2018-09-10杨旻旻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用

杨旻旻

【摘 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应用绿色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绿色管理意识欠缺、动力不足及资金缺乏的问题。尽管如此,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绿色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是实现长期效益最大化的选择。对此,中小企业需要打造绿色文化、构建绿色管理机制、建立绿色生产联盟,实现绿色管理在企业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绿色管理;中小企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269-02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幅度的改善,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来的是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趋紧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引入绿色管理的理念,努力构建绿色管理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意义重大。

1 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客观而言,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充分认清了绿色管理、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1.1 绿色管理意识欠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中小企业为国家GDP增长做了大量贡献,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然而,不可否认,这些中小企业在管理和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经营理念较为落后,绿色管理意识欠缺,在决策时没有考虑环境效益。尽管部分中小企业提出绿色管理的口号,但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宣传层面,始终采用过去污染环境的管理和生产措施,并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绿色管理措施。

1.2 绿色管理动力不足

毋庸多言,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的动力作基础,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更是如此。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对技术和资金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会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甚至是抵制绿色管理。除此之外,近些年里,虽然我国制定了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覆盖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等多个领域,但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管理和约束中小企业的决策、管理、生产和营销行为,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钻了法律的漏洞,长期违规排污、违法生产,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1.3 绿色管理资金缺乏

从技术层面分析,中小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必须具备污染处理的全套设备和技术,还必须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高、技术要求高、收效慢的特点。从实施层面来分析,要实现绿色管理,中小企业必须在市场调研、企业决策、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引入绿色管理机制,这将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客观事实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效益一般,很难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相关技术的引入、设备的购买和设施的修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环境管理人员的引进。对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管理的政策补贴。

2 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的重要性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绿色管理,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多个场合多次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受党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绿水青山的渴求越来越高,绿色发展的思想已经深入国民心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历史潮流,抛弃传统的落后思想观念,打造绿色生产的企业文化,牢固树立绿色管理的理念,变革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模式,逐步引入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实现人、企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唯有如此,中小企业的产品才能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2 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

纵观世界发展大势,不难看出,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大中小企業只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管理和生产机制,才能在这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体而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讲求绿色发展,哪个企业实现了绿色管理和生产,哪个企业的产品就能够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这是因为,很多国外企业和国内大企业垄断了绿色管理和生产的技术,给国内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必须把握时机,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逐步革新自身的管理和生产模式,逐步向绿色管理和生产的模式转变。

2.3 实现长期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认为中小企业应当拒绝绿色管理机制,以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理性地分析,这一认识暴露了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短视眼光,缺少长远的战略眼光,决定了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长期生存下去,必将被市场所淘汰。从长远来看,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必将成为人类的永恒追求,具体到企业领域,绿色产业将来一定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产业,绿色产品必将成为全球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今后,各国政府也会加大对企业绿色管理和生产的支持力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中小企业只有尽快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型,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绿色管理战略,才能实现企业长期效益的最大化。

3 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的创新路径

根据上文可知,针对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的困境,鉴于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新时代,积极探索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的创新路径,对于确保广大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意义重大。

3.1 打造企业绿色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某一战略目标,惯常做法就是围绕这一目标打造企业文化,以此凝聚员工,汇聚企业力量。这就启示广大中小企业在有效应用绿色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打造企业的绿色文化,并积极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具体做法: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绿色管理理念,最大程度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绿色管理意识,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定期开展关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的法治教育,定期宣讲全球范围内最新的绿色生产技术,帮助员工提高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技术能力;变革企业传统落后的生产和管理理念,在全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做到赏罚分明。

3.2 构建绿色管理机制

众所周知,要想确保某项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必须有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对于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广大中小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绿色管理和生产,必须积极构建科学、成熟的绿色管理机制,唯有如此,方能有效保障企业的绿色生产,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具体步骤上,中小企业首先要制定绿色管理战略,紧密跟踪市场行情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企业的生产目标;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来具体负责企业绿色管理工作,具体执行企业的绿色管理战略;最后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最新生产技术,实现绿色经营、绿色管理、绿色营销,同时做好对污染物的处理工作。

3.3 建立绿色生产联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提倡“合作共赢”的理念,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南。不容置疑,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较少,调动资源进行生产的能力欠缺,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很难实现真正的绿色管理。这就要求广大中小企业抛弃传统的“零和博弈”思想,在行业范围内建立绿色管理和生产的联盟,围绕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管理经验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溝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积极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容许的范围内实现联盟机制的创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龙洋.绿色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赢未来,2017(10):264.

[2]王春霞.我国中小企业绿色管理的驱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3]吴艳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8-52.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应用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