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处置“僵尸企业”的困境与对策
2018-09-10李玉玫
李玉玫
【摘 要】当前,我国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存在弊端,导致企业需要常年通过地方政府或银行机构贷款才能持续经营,这些企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数量的增长和长期存在将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高效、科学转型。因此,当前合理处置“僵尸企业”变得至关重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僵尸企业”的全面评估工作,结合它们的实际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置措施,确保“僵尸企业”有效退出市场。
【关键词】僵尸企业;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275-02
0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工作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僵尸企业”的存在将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容易导致社会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及市场不必要占用等问题发生。因此,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僵尸企业”的科学评估工作,结合“僵尸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确保“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并及时处理相关资源,帮助市场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 “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导致各种决策失误,企业持续生存需要高度依赖政府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从而造成大量“僵尸企业”的出现。总的来说,经济市场“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譹?訛选择性产业管控力度过大。在加快发展我国工业产业的同时,为优化与改善其他行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实施选择性产业发展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对选择性产业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力度过大,导致一些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譺?訛工业产业发展受阻。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工业行业一直占据很大的比例,然而随着工业产业出现饱和情况,核心技术竞争力下降,导致其他产业发展受阻。与此同时,基于全球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而导致“僵尸企业”的产生。?譻?訛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导致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出现问题,无法正常经营,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市场缺乏完善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将会影响对“僵尸企业”的高效处置,导致“僵尸企业”难以第一时间退出市场机制。
2 当前处置“僵尸企业”困境分析
2.1 评估工作不到位,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导致评估工作不到位,一些“僵尸企业”未能及时退出经济市场,造成银行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补助损失,不利于市场企业的并购。与此同时,由于缺少科学完善的行业监管制度,对于“僵尸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大,存在一些银行机构或者地方政府部门盲目选择相信“僵尸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从而持续为这些“僵尸企业”提供贷款资金。这是当前市场快速有效处置“僵尸企业”的困境之一。
2.2 处置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大
处置“僵尸企业”面临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够健全的问题,执法部门难以高效处置“僵尸企业”,无法督促这些不良企业进入到破产程序,加快其退出经济市场。申请破产虽然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良好措施,但是其流程过于复杂繁琐,处理周期较长,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清退“僵尸企业”。此外,我国“僵尸企业”处置执行力度偏低,相关执法机构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未能堅决履行好自身职责,严格督促“僵尸企业”进行申请破产程序,加快剩余资产及相关资源的处置,提高“僵尸企业”正常退出市场的效率。
2.3 缺乏企业并购重组等相关意识
通过对“僵尸企业”进行高效并购重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提高市场各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僵尸企业”不会轻易同意企业被并购重组,因为这样一来被并购方企业将会失去资金投资方长期提供的贷款资金支持,因此“僵尸企业”往往会保持消极、敌对并购重组的态度。而并购方企业自身也缺乏对“僵尸企业”并购重组的积极性,普遍认为“僵尸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够好,难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甚至会拖累自身企业的发展。
3 处置“僵尸企业”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评估工作,完善监管制度
与那些出现资金问题已经无法有效经营的企业不同,“僵尸企业”只要获得银行机构或者政府机构的资金贷款支持,就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对于市场“僵尸企业”的处置评估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僵尸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评估标准,对“僵尸企业”展开科学评估工作,准确判断“僵尸企业”是否能够正常稳定运行下去,而不是一直需要外来资金的投入帮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在给予“僵尸企业”贷款支持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损失。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根据“僵尸企业”的性质,合理制定完善的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加大对“僵尸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督促地方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科学进行贷款资金扶持,不能因为利益关系将自身与“僵尸企业”绑在一起,进而损害到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也造成“僵尸企业”一直存在于市场中,影响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占用不必要的社会资源。
3.2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
针对当前我国处置“僵尸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国家立法机关要积极完善法律法规,让“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及时退出市场,避免“僵尸企业”阻碍其他行业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关部门要简化“僵尸企业”申请破产的流程,有效提高“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效率。此外,为了保障市场“僵尸企业”的高效、科学处置,相关部门与机构要进行系统分类,对“僵尸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充分了解这些企业的基本运营和管理情况,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加快“僵尸企业”转型,防止其长时间滞留市场,浪费市场资本。“僵尸企业”处置部门要加大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采用资产重组并购的方式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对于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或者经营生产力的企业,相关部门要督促其快速进入申请破产程序,加快对各项企业资产及相关资源的处置分配工作,这样有利于减少市场中“僵尸企业”的数量。
3.3 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意识,引导资金投资方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市场企业的沟通联系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并购重组“僵尸企业”,加快“僵尸企业”的经济转型步伐,杜绝“僵尸企业”长期占用社会资源,影响到其他行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僵尸企业”之所以长期存在于市场,是因为市场资金供给方长期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流入,但是“僵尸企业”却因为自身经营管理问题难以发挥资金的作用。针对此种现状,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银行机构等资金投入的调整力度,优化改善社会资本转移方向和内容,将资金投入使用重点放在推进并购重组的市场企业,确保为并购重组的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或者展开相应的债务重组,帮助企业减轻负债。此外,对于资不抵债“僵尸企业”,国家要积极完善转让处理机制,加强对企业不良资产的妥善处理工作,这样有利于“僵尸企业”快速退出市场。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中,要结合市场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置措施,不断加大对“僵尸企业”合法处置执行力度,加强“僵尸企业”并购重组工作,督促其按照有关法律程序申请破产,积极主动地退出市场,避免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
参 考 文 献
[1]聂辉华,江艇,张雨潇,等.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6(9):63-68.
[2]陈秀卿.论我国处置“僵尸企业”的进展、困境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2):245.
[3]张亮,唐任伍,成蕾.“僵尸企业”的成因、处置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8(2):49-54.
[4]蒋瑜洁,蔡达贤.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僵尸企业的成因、治理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7,36(4):46-
57.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