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思想教育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8-09-10杨晓东
杨晓东
摘 要:安全问题是煤矿的生命线,安全出了问题,这根线就会断掉。人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人的行为规范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加强对人的安全思想教育,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根基。思想上意识到了,在心里重视到了,岗位行为自然就规范了,制约煤矿的安全老大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煤矿;安全;思想教育
1 充分认识煤矿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思想教育,是贯彻宣传上级要求的重要途径,也是让职工熟知和掌握安全规程,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从源头上把握安全生产目标的需要。在煤矿安全事故的诱因中,个人行为是重要因素,通过安全思想教育,能够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杜绝人为环节上的漏洞,从源头堵住危害的缺口,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当前煤矿安全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走形式、宣传上级精神多,结合实际的宣讲少
传话筒,上面怎么讲,我就怎么说。煤矿安全思想教育在形式上多以会议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以文件转发上级文件要求,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围绕安全的各类活动繁多,诸如安全办公会、安全例会、安全生产月等,但多是照本宣科贯彻上级要求;安全检查组的专项督查也多是关注安全工作的形式是否落实,不关注企业的生产条件,不注重实际效果。在这种唯上级、唯形式的价值导向下,出勤人数、活动记录、宣传次数等表面文章就成了一些企业安全思想教育的重点,以至于安全教育的质量、安全意识无从提高,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在生产现场体现,安全思想教育实效性差。
2.2 填鸭式宣传多,考虑听众感受少
自我感觉良好,主动宣传,不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安全思想教育面对是广大职工,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工具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一方面,职工的心理活动、文化素质、理解能力、教育背景都会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在当前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有的内容脱离实际,对不上职工的胃口,有的语言“老生常谈”或者过于书面化,不符合职工的需求。另一方面,有的单位把安全宣传教育看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方向行为,把职工看做被动的接受者,忽略了职工的主动性,造成信息反馈不畅通,安全思想教育未能大众化。
2.3 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宣传费用投入不足
安全思想教育的宣传载体局限于传统的方式,例如会议纪要、下发文件、报纸横幅等,新媒体普及率不高,微信、微博、手机等职工随时可用、容易看到、时刻关注的载体利用率较低,图片、视频等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未能发挥功效。从宣传时限上看,平时宣传不够细致到位,往往煤矿发生了事故,上级下发相关发文件,才被动地宣传,安全思想教育未能常态化。
2.4 宣传没有针对性,千篇一律,没有突出安全管控重点和特色
把安全思想教育当成一个固定的程序性工作,宣传过程中过多地讲一些普遍性、原则性的内容,没能兼顾每一个煤矿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导致安全意识难以在基层落地生根,安全思想宣传工作也成为无根之花,安全思想教育未能特色化。
2.5 宣传人员较为缺乏
和生產部门相比,宣传部门由于其创效不够明显,在企业效益不好时,减员就先减政工口,有的煤矿党政工甚至只有一个人,其次,收入不高、工作繁琐、任务量大、见效不快等原因,导致宣传人员流动性大,宣传工作没人愿意干,安全思想教育未能专业化。
3 改进煤矿安全思想教育的主要举措
3.1 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宣传的效果,在完整传达贯彻上级要求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在将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讲透彻的基础上,针对各矿井工作面的不同特点,把“书面语”变为“大白话”,用职工熟知的词汇语言进行宣传,结合职工的生产生活开展宣讲,使上级的要求生动鲜活起来。
3.2 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问题导向
把准脉搏,才能够对症下药,要深入了解每个单位和部门的情况,结合生产实际和突出问题,因地宣传、因时宣传,同时,要打通信息反馈渠道,宣传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在双向互动中广泛了解职工的关注点和需求,面对面把安全讲透说清。
3.3 创新安全思想教育的形式
扩大宣传阵地,在宣传载体上,用好传统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宣传”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平台优势,实施“微宣传”,把安全思想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把生产一线变成“一线课堂”,形成方式多、覆盖面广的宣传阵地。
3.4 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安全思想教育的对象是煤矿单位和广大职工,面对差异化的单位和职工群体,要顺应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实行分类宣传,要结合各煤矿生产特点和综采、掘进、地面职工的实际,做到分层分众、因人施教、精准宣传,只有多一些“入企随俗”的特色宣传,才能让每个职工听得懂、记得牢、学得深。
3.5 加大宣传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煤矿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提高宣传人员的地位,加大对安全宣传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力度;针对安全教育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适当提高宣传人员的待遇标准;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上升通道,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