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婴儿腹泻病原菌检测和药敏分析
2018-09-10刘霜刘翔宇
刘霜 刘翔宇
摘 要:为了了解本市婴儿腹泻病原菌的生态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岁以下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收集的681份粪便标本中,31份检出致病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4.55%;沙门氏菌检出28份,阳性率为4.11%,所占比例为90.32%。年龄分布特征中,各月龄患儿患病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季节分布特征中,以夏季和秋季发病最高,所占比例为89.29%,其余月份较少,差异显著(P<0.05)。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与头孢哌酮等抗生素耐药性>60%。沙门氏菌是引起该地区婴儿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菌,其耐药性较强,季节流行性特征明显,在临床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根据致病菌的实际耐药情况,合理用药。
关键词:婴儿腹泻;病原菌检测;药敏检测;抗生素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实际中较为多发的一种儿科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感染性腹泻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1]。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水电解质紊乱和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婴儿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2]。全球每年约有55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感染性腹泻。细菌作为婴儿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等,且不同地区的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谱具有明显的生态区域差异性,检测并明确当地病原菌的生态分布是临床治疗细菌性腹泻的主要依据。目前,对于婴儿细菌性腹泻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3]。但是随着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甚至出现盲目滥用的现象,导致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加,进而使抗生素对病原菌的疗效下降或无效,使婴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更加困难[4]。
本研究首次对本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主动地病原学监测与药敏情况分析,从而掌握该地区婴儿感染性腹泻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该病的治疗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研究对象: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本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主要病原菌在患儿群体中的生态分布。采样对象均为24 h内排便3次及以上且大便性状发生明显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血便或脓血便)的患儿,部分伴有发热、脱水和呕吐等症状;患儿发病就诊时间0~48 h,未服用抗生素,病程多为2~7天,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 方法
2.1 细菌培养与分离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標准和要求,对常见的腹泻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用消毒棉签或无菌吸管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将标本立即接种在C-B半固体运输培养基上,24 h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将样本接种在相应的菌株分离鉴定常规培养基(血琼脂平板、沙门-志贺菌、硫柠胆蔗、麦康凯)上,置于37 ℃的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采用API板条对培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鉴定[5-6]。
2.2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与鉴定到的具体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置于35 ℃恒温环境进行培养18~24 h,培养完成后检测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分析主要病原菌对目标抗生素的抗药性[5]。本研究共选择了10种常见抗菌药物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
2.3 流行病学分析
统计所有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对主要病原菌的季节分布等流行病特征进行分析[5]。
2.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分别应用Excel2007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3 结果
3.1 病原菌的检出情况
共对681份患儿粪便样本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共检出阳性样本31份(未检出混合感染样本),检出率4.55%;其中,检出沙门氏菌28份,占90.32%,阳性率为4.11%,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份,占9.68%,阳性率为0.44%(P<0.05)。
3.2 主要病原菌的年龄及季节分布特点
检测0~1月龄的新生儿样本198份,检出阳性8例,阳性率为4.04%,构成比为28.57%;检测2~3月龄的患儿样本221份,检出阳性8例,阳性率为3.62%,构成比为28.57%;检测4~6月龄的患儿样本111份,检出阳性7例,阳性率为6.31%,构成比为25%;检测7~12月龄的患儿样本161份,检出阳性5例,阳性率为3.11%,构成比为17.86%,无显著差异(P>0.05)。
检出的沙门氏菌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其中,春季(3~5月)检测样本132份,检出阳性2例,阳性率为1.50%,构成比为7.14%;夏季(6~8月)检测样本227份,检出阳性13例,阳性率为5.72%,构成比为46.43%;秋季(9~11月)检测样本169份,检出阳性12例,阳性率为7.10%,构成比为42.86%;冬季(1,2,12月)检测样本153份,检出阳性1例,阳性率为0.65%,构成比为3.57%,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3 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分析
沙门氏菌对于临床上儿科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呋辛、头孢吡肟、氨曲南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78.57%、67.86%、46.43%、89.29%、53.57%、46.43%、60.71%、35.71%、35.71%和60.71%。
4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本地区婴儿腹泻病原菌的生态分布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了681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其中有28份检出沙门氏菌,所占比例最高,大约为90.32%。由此可见,沙门氏菌的生态分布特点是影响该地区婴儿细菌性腹泻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可将沙门氏菌的检测作为该地区婴儿细菌性腹泻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一方面有利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避免误诊、漏诊,另一方面又能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避免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性产生[7]。临床上也应该加强对上述致病菌的了解(如感染途径、易感人群等),叮嘱家属做好沙门氏菌感染性腹泻的防范工作。
本地区的婴儿细菌性腹泻,特别是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占89.29%(25/31),这主要是与夏秋季环境温度偏高导致食物容易受到沙门氏菌污染有关,因为沙门氏菌的感染主要就是通过受感染的食物(肉和蛋等)经口传播[8]。
本研究着重分析了沙门氏菌的抗药性,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于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与头孢哌酮等药物的耐药率≥60%。因此,该地区在治疗沙门氏菌所致的婴儿细菌性腹泻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上述药物,以免导致治疗无效或者延误病情等情况发生。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报道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不一致,可能与该地区的临床用药和用量有关[9]。感染性腹泻并非全部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不应盲目地使用抗菌药,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
5 结语
临床上应对婴儿腹泻病原菌和药敏分析情况进行及时监测,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强抗生素滥用的临床管理工作,提高实际用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助于控制腹泻患儿的发生以及降低致病菌的耐药性[6]。
[参考文献]
[1]吴 蕾.24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与临床用药效果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2-34.
[2]苏丽霞.腹泻患儿标本病原菌的监测及药敏情况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0-31.
[3]俞国燕.病原微生物检测联合药敏试验对细菌性腹泻患儿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2017(11):129-130.
[4]BENDER B G,HERNANDE Z,VECINO R A,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ersistence to treat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asthmaor COPD receiving air flu sal for spiroor seretide diskus salmeterol flu ticasone propionate combination therapy[J].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2016(5):884.
[5]孫立珍,孙立平,丁淑芹.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J].热带医学杂志,2018(1):97-99.
[6]尚艳,万玛措,张毅斌.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分离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2018(5):566-568.
[7]芦 珂,秋 洁.某市21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27):155-155.
[8]韩 頔.婴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21):133.
[9]柯碧霞,曾洪辉,何冬梅,等.广东省2007—2016年人源沙门菌流行现状及病原学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2018(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