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9-10赵成龙欧跃发刘科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产教融合

赵成龙 欧跃发 刘科明

摘 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的培养成为许多高校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为背景,分析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结合钦州学院历年来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与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關键词:数控装调与维修;产教融合;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5-027-04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的提出,我国的制造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为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对数控人才的需求量。那么,为切合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在职业院校大批量开设,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的设备设施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柔性化,对加工操作人员的数量要求相对减少,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就业。智能化的提高给企业带来了相当高的成本压力,不论是从设备的引进还是到后期的装调与维护,都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完成。所以高校不应单单局限于加工制造人才的培养,社会对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这也将成为今后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合格的数控装调与维修人员,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这充分表明,当今高校人才的培养应面向产业发展需要作出人才培养结构调整。

一、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1.优化教学体制改革

产教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教学,切合企业人才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原来的“订单制”教学。“产”指的是产业和企业,但是不限定为某一特定的产业集团,如原来的“订单制”教学,是某一企业跟学校合作,由他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再为他们服务。但这种教学模式在三、四线城市很难展开,如在广西钦州市,能跟学校长期固定合作的大型企业是有限的,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只是学到了某一企业的管理制度,学习范围过于狭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不单是与某个企业进行对接,而是具有普遍性,教师的教学也是按照社会需求标准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2.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理论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工作岗位环境,从而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产生很大的质疑。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学习与体验,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了企业的生产环节,平时掌握的技能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带来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工程素养

大学的学习不仅限于课本知识,更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相统一。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产教融合不同于学生原有的顶岗实习制度,现在许多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前将学生放到生产一线去实习,名义上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顶替工人,在流水线上去做单调而重复的工作。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目的,反而使学生对走向社会产生恐惧,感到自己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毫无用处,从而对“读书”“教育”产生一定的误解。产教融合使学生学习技术的同时,融入的是企业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从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二、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培养的现状

数控装调与维修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稀缺专业,社会需求量大,但人才的培养主要停留在中高职院校,或者直接招聘社会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严重脱节,这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1]。

2016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六批新设职业,其中就包括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该工种虽社会需求量大,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在本科高校中展开教学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学生更多自由分配的时间,然而大批量学生无所事事,导致时间白白浪费在睡觉、打游戏上面。在仅有的开设数控维修专业的高校中,因受学时量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教学工作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数控维修专业学习难度大,是机械、电气的综合体现,单纯的理论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高校不缺人才,但真正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十分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另外,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实训教学还一直停留在现有的实训设备上,很难跟上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数控装调与维修的教学无非是教师设故,学生排故,难以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迫在眉睫,产教融合将成为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三、钦州学院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钦州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港口城市——钦州市滨海新区,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2016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钦州学院签署“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合作协议,钦州学院作为5所实验高校之一,长期以来坚持产教融合,与企业协调育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涉海类专业

2007年,学校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涉海专业,填补了广西有海洋而广西高校无海洋专业的历史空白[2]。长期以来,我校与广西海事局、钦州海事局、北海海事局处于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船员教育与培训,每年都有毕业学生到海事局进行实习锻炼。校企双方各自发挥优势资源,携手助推北部湾经济区及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广西航运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坭兴陶设计专业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已有百年历史,为此钦州被誉为“中国坭兴陶之都”。我校开设有坭兴陶专业,建设有坭兴陶实训基地,并得到了钦州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与钦州市坭兴陶研究中心、钦州市壮壶泥兴开发有限公司、钦州市登峰陶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保持友好的合作,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運行机制,以企业生产任务促进教学实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

3.工程训练中心

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自成立以来,为促进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紧密结合我校实际,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程训练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工程训练中心一直以来与北京正天恒业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先进制造设备有限公司保持紧密联系。近期工训中心教师赴京参加“2018年数码大方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高峰论坛”、赴江苏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参加“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师资培训项目”,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技术能力,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此外,我校各二级学院也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钦州港口集团等地14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研实践实训基地,积极与地方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共同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四、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培养策略

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的建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投资410万元,建立了1000多平米的数控装调修实训室。该实训室于2015年9月建成,主要设备有数控车床4台,数控铣床2台,数控考核装置2台,装调修(ZTXC-15)6台,装调修(ZTXX-30A)3台。与此同时,中心拥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组成的“双师双能”型的教学团队,部分教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为满足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的培养,需修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

1.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数控装调与维修工种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制造类工种教学,该工种集机械制造、PLC、电气、液压、数控编程于一体,综合性较强,数控机床产生故障的随机性较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设立的故障内容有限,无非是实训设备的硬件连接、基本参数的设置、变频器的设置与调试、电动刀架的连接与调试等,有的故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但经常出现的故障教师可能想象不到,就需要增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将企业有经验的工人或机床生产厂家带到学校,对学生及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应支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共同修订与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2.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如今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建有工程实训中心,可供学生在校内进行工程训练学习,并满足大部分专业熟悉了解培养目标。但相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校内实训室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不论是在技能方面还是自身素养方面都很难提高。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既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又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本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自信心,锻炼自身意志,培养工程素养,避免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而出现诸多的不适症状。同时,学生可以学习现场处理问题能力,解决问题技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学生的进步[3]。

3.充分利用废旧资源

众所周知,数控机床的造价相对较高,学校引进的都是全新的数控设备,如果用于单纯的数控加工教学还能够理解,但是用于数控装调与维修,许多高校难免心存疑虑。的确,如果让一些从未接触过机床的学生进行拆装,很容易造成机床精度降低,甚至难以复原,这也是许多高校不开设数控装调与维修课程的原因之一,即使开设,也多数停留在电气柜部分的教学上。机械部分是机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如果不去拆装,很难了解机床的结构。那么,学校可以利用废旧的普通车床供学生拆装学习。普通车床相对数控车床的机械部分大致相同,并且造价较低,而且一般工程训练中心普通车床的存储量大、使用年限长、精度低,学生可以用来完成主轴、刀架、卡盘等零部件的拆装与机床导轨、丝杆、尾座部分水平的调节,当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拆装、熟练掌握机床结构后,可再转移到数控设备。所以,充分利用废旧资源,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4.开设公选课程

数控装调与维修工种被普遍认为课程难度大,课上学不会、听不懂。这个其实不能完全怪学生,在现有的工程训练课程中开设数控维修,大部分学生学起来可能都比较吃力。自然班级上课学生人数多、课时量少,有的学生上课时根本听不到老师所讲内容,干脆就不听了,什么都学不到。所以,数控维修课程需开设公选课,实现“精英化”教学[4]。对数控维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学校集体选课选修该工种,实现每周约4-8个学时的教学,这样既不会耽误其他学生的时间,也让感兴趣的学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机会。

产教融合是完善实践教学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数控装调与维修人才,共同促进社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和康,徐琴琴.关于校企合作的数控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7(11):191.

[2]陈锦山.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钦州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6(14):106-111.

[3]焦红卫,冯文彬,龚东军.校企合作的数控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98-101.

[4]沈钻科,杨晓俊.校企合作背景下《数控维修》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8(4):136-137.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high CNC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skill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many universities need to consider and solv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mod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CNC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Qinzhou Universit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the paper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CNC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Engineering Training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产教融合
工程训练教材的创新与编辑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工程训练中引入微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