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城镇文化特色研究
2018-09-10谭娅楠彭蓬卢俊桦
谭娅楠 彭蓬 卢俊桦
摘要:城镇文化特色是一座城市存在的在文化、历史、自然、人文方面所独具的优势。湘潭依山傍水,山洲城格局独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湘潭在城镇文化特色塑造上应该如何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衔接,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就此问题, 我们在湘潭应该在今后的建设中如何塑造城镇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湖湘文化;城市节点;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99-02
调研湘潭这一城市与其他城市形象不同的优势与特征,找准湘潭的城市定位,突出本城市的性格特色,重塑城市个性强化城市认知,破除“千城一面”的固有印象,彰显出湘潭独有的人文特色,提升整个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品牌知名度,是我们正在探讨以及不断思考的问题。
目前,湘潭在城镇文化特色塑造方面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整体风貌较差没能成功打造属于湘潭的城市节点;二是千城一面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三是城市的整体历史文化氛围较差,传统文化保护没有提上日程。
1 文化特色塑造的历史前提
湘潭因为“境濒湘水,境内有昭潭”而得名,湘潭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城市的变迁,都离不开湘江这一条美丽的母亲河。湘潭作为一个典型的内河港口城市、多源的文化源头和创新的城市文化、湖湘文化重镇,是湘潭城市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湘潭城市最独特的“个性文化”魅力。
同时湘潭也是湖湘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湘文化所蕴含的坚强不屈、敢作敢为、敢打敢拼、为了理想义无反顾献身的精神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湘潭人血脉中,烙印在每一个湘潭人的内心深处。
湖湘学派的思想传承、移民大迁徙及带来的包容思想,这些多元的文化特质,以及湘潭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促使湘潭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而湘潭也由此人才辈出,成为人杰地灵之地。移民文化也启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社会变得更加的包容与开放,为湘潭人带来了敢于开拓进取、用于拼搏、自强不息的文化特质。
在这些不同文化的无声浸润下,湘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著名军事家彭德怀元帅、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等等都出自湘潭。而且值得关注的是,湘潭的读书人与其他城市所不同的是,他们都有着“读书人会打仗”的优良传统,如曾国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人,在他们的身上无不反映出这一独有的特质。也正如曾国藩所说“湘潭人打脱了牙齿,连血一起吞下去”,杨度“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都体现了湘潭人敢于吃苦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湘潭作为伟人故里,拥有浓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就更应该认真搞好红色之都,凸显湘潭是革命的摇篮和开源地的优势,来打造文化城市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2 城市节点的塑造
城市节点认识一个城市的窗口,它能够展示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使之能感染他人。目前湘潭能够被称之为城市节点的地方少之又少,湘潭火车站作为一个隐藏的城市节点空间,它展现了湘潭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潭宝公路车站形成“一铁一公”的格局,促进当地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加之《国民公约》旁边还有“奋斗救中国”5个字,让湘潭老火车站不仅仅成为一个交通枢纽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人民的奋斗自救史鲜活展现了出来。可以说,湘潭火车站的历史价值远胜它的交通价值。虽然湘潭火车站的现状未能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但是我们城市建设者可以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注重火车站及周边地区的改造,塑造独具湘潭特色的城市节点。
湘潭火车站是一座“活着”的建筑,它所展现出的是“活着”的历史。所以不论是历史价值还是文物价值,它的地位都毋庸置疑。我们希望它保存下来,尽量恢复原貌。因为这不仅是湘潭老火車站的光荣,也是回顾湘潭城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节点。毕竟,火车站和城市是命运的共同体,它是这座城市发展变革的最好见证者。
3 塑造文化特色
在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城市里富有地方个性的传统自发性民俗渐趋少见,例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端午节期间在湘江举行的众多队伍参赛的并吸引大量观众的龙舟比赛等等。传统的湘潭花鼓戏、湘潭湘剧、皮影戏在电视电影的时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湘潭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唢呐演奏和山歌等。湘潭县青山桥的民间唢呐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也是湘潭市唯一的入选项目。
而李清德等民间人所表演的湘潭方言脱口秀则是通过互联网与媒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他们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以较“土”的湘潭方言为载体呈现到大众的视野之中,以农村或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趣闻和自嘲性的社会观察为内容,用一种极具幽默性质的形式体现了新世俗文化的一种复苏。
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在民俗活动、民俗节日中积极开拓新的活动形式,增加传统活动内容是塑造文化特色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风采展示,使社会上自发形成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
4 传统文化的保护
湘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着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据统计,目前湘潭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23项,区县级8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5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非遗保护现状堪忧。
飞速的城市化带来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将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缩小。这些来自民间、扎根于乡土的文化传统以及构成的文化遗产,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然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比保护难度更大的是传承,而传承的关键是“人”。几千年来,为非遗保护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世代相传的代表性传承人的活态传承。拿韶山山歌来说,虽然有年轻人愿意接触、学习,但由于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演唱时很难把握方法和音调。因此,想要保持山歌的原汁原味,关键还是得靠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城市的立身之本。民间传承、史志编修、经典普及,弘扬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是城镇文化特色传承和发扬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积极拓宽保护视野,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全面改造、经营、利用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 黄伟龙. 关于温州城市特色塑造的思考[J]. 浙江建筑, 2006(11).
[2] 黄思杰. 合肥市城市特色分析[J]. 山西建筑, 2007(1).
[3] 阮仪三. 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