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研究

2018-09-10王海燕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

王海燕

摘  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有效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及使命的基础上,探讨了“工匠精神”与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在现实效应、固有特征、能力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实施、人才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6-072-04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难得的职业价值观。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历来十分重视对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这些国家才能够在世界高端制造业长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一年之后李克强总理又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作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必然要加大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及使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应用型教育为主,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学校。目前,全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共约1200多所。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在现在和未来必须加快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目前超过一半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已经或者正在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如今,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丰富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促进我国高教大众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其独特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已经成为培养输送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摇篮。

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在制定的《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提出了“工业4.0”的国家级战略。这一实践对于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国政府于2015年3月提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富强的必经之路。同时,“中国制造2025”还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即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构建了门类丰富、独立完善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来说,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的自主创业、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制造业强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因此,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必然对于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就必然要加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需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使命感的现代技术人才。

二、“工匠精神”与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分析

1.二者现实效应的重叠性

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宗旨在于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实现“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提出技术特长、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趨势决定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培养综合性、技术性、创新型地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中国游客疯狂抢购日本、德国制造的“洋货”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制造”的质量至今还无法得到更多国人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中国制造”质量真正“硬起来”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种大背景下,培育当代“工匠精神”就被提上了日程。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缺乏“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和信仰,更是体现于不断将传统工艺技术与出现的新成果的结合的不懈追求上。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都是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客观需求。因此,以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够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强化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的文化底蕴。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二者的现实效应真正发挥出合力。

2.二者固有特征的相似性

一方面,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基础牢、知识专、技艺精、功底厚”。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学生还注重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使学生在社会打拼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和脉络。另一方面,传统的“工匠精神”所追求的是踏实敬业的满足感,当代“工匠精神”除了传统的价值理念追求之外,还延伸出了技术传承、创造革新等新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都十分强调务实技能的培养和传承,并且都将职业精神塑造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能够有效纠正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弊端,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3.二者能力结构的趋同性

地方應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二者在人才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二者都强调培养人才的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在于使人才具备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热爱职业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工匠精神”则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人才能够专业、专业、专精。另一方面,二者都着重追求完全超越的精神理念。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提升人才的研发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即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水平,更要有不断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同样,“工匠精神”也是要求人才具备独具匠心、倾心投入的理想追求。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机制

1.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时必须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文化目标建设。思想文化对于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只有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才能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领会。其次,学校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目标建设。实践能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他们才能在知识的运用、技术的操作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第三,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目标建设。创新是“工匠精神”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乏创新的“工匠精神”,就必然缺乏活力。第四,学校要注重人次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南针,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实施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重视强调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培养。教师思想素质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会接收到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的熏陶,这直接关乎到学生将来会以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去看待“工匠精神”的内涵。因此,培养师资队伍思想素质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前提。学校应加强对入职教师培训、再教育和考核工作,让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在每个月定期组织开展集体交流会、先进评审会等,多渠道多手段提升教师思想素质水平。其次要注重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专业教学是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支撑,实践教学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措施。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活动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教学活动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结合,并且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章程等文件,用制度的方式将实践教学地位确立下来。第五,要重视校企合作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一线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流程,努力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用更趋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人才考核评价

“工匠精神”的培育,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等,因此对于学生的考核也应当充分结合这些方面来进行。德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只有在社会活动中严守公德,他才可能在社会、在单位做出一定的贡献。一个有德行的人,才真正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真正将无私风险、诚信敬业、善于钻研、甘于寂寞的"工匠精神"发挥地淋漓尽致。因此,对于学生的考核一定要将德行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展示、互动、团队合作等方式开展。能力是学生将来在企业站稳脚跟的立足之本, “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企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企业的发展主要仰仗于员工的学习、推广、发展和创新。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通过举办学习竞赛、辩论大赛、创造空间展示等开展。“工匠精神”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踏实认真的做好一件事,具备一种“绝不轻易善罢甘休,勇于坚持毙而后已”的信念和意识力。因此,对于学生这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的考核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同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以及完成质量进行评判,以确定学生对于“精益求精”价值的追求程度。

参考文献:

[1]何仕.应用型大学工匠精神培育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86-88.

[2]方圆妹.论民办应用型高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关键--“工匠精神”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204-205.

[3]王恩燕,张猛.浅析工匠精神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培育[J].改革与开放,2018(1):143-145.

[4]郑晶.浅析应用型高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2):13-16.

[5]韩巍岩.构建以应用型高校为主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6):225-226.

[6]王晶,刘国军.“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新校园(上旬),2017(11):42-43.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for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WANG Hai-yan

(Sh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al, Taiyuan Shanxi 030032, 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training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have a strong similarity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he practical effect,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mission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mechanis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the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goal setting of talent tra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talent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raftsmanship Spirit; Training Mechanism; Talent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