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10彭飞
彭飞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要想抢抓机遇,实现新兴信息产业转移的顺利承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重要手段之一,而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合格专业人才的支撑。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利用协同理论针对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提升师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鼓励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六方面探索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电子商务;协同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6-020-05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打造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年初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会议上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三地资源与产业优势互补,促进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北方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将驶入快车道。
京津冀三地地理位置毗邻,而且三地资源亦极具互补性。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政治、科教、文化以及旅游资源;天津市则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并拥有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中心;河北省则拥有丰富的以矿产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三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三地的发展效率,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推动三地产业分工的重新布局,通过产业转移和升级,实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的融合错位发展。天津市应抢抓机遇,利用自身在工业以及科技创新研发转化方面的优势,借助滨海新区这一平台积极承接北京新兴信息产业转移,打造新兴信息产业高地,促进自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天津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目前新兴信息技术最为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新兴信息产业的成功转移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想实现天津对于新兴信息产业转移的顺利承接,就首先需要进一步促进天津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大量的合格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天津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关键。
一、基于协同理论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电子商务属于经济管理类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型学科,一名合格的电子商务毕业生应能够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法律知识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尽管众多高校对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停留在将经济管理类与信息技术类知识进行简单堆砌后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层次,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融合贯通,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引入协同电子商务理念。[1]教学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存在“复”而不“合”的现象:学生看似掌握了电子商务领域涉及的所有知识,但却并未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这种只重视知识广度而忽视知识深度的所谓“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必然难以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课程结构不合理
当前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涵盖了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导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实践、数据分析与挖掘、通信与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与网络服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面向對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以及Windows程序设计在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类课程,以及包括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微观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原理与实务、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金融、客户关系管理在内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可见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已包涵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内容,可谓面面俱到,但是这样过于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心,同时,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前后呼应以及相互衔接,最终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难以精通本专业知识,无法发挥出本专业所应特有的“复合”优势。
3.师资缺乏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一线授课教师并未有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讲解内容空洞,进而使学生难以具体感知电子商务活动之中的真实情况。各高校在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一线教师实践水平上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鼓励任课教师前往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外出参加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议等等。这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电子商务专业任课教师的眼界,但由于学校学术与授课任务所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会议交流实践有限,因此取得的效果仍难以尽如人意。电子商务专业主要特点在于创新与变革。任课教师不能故步自封,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与经验,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与现实电子商务实践同步甚至超前的效果。这一目标的实现,单就学校一方采取现有的短期师资培训与会议交流措施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各高校建立并完善长效的包括企业、各高校多主体协同的培养合作机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培训一线任课教师。
4.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协同互动
电子商务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创新”这一关键词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应区别于其他传统专业的教学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模式。但目前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仍为每一门课程由同一位教师教,使用同一本教材,按照既定的授课进度完成授课讲解。由于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背景以及科研方向,他们对于同一门课的某些章节有可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更易发挥其特长,而这种单一而僵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任课教师之间协同互补的可能。同时,传统授课模式主要由教师进行讲解,缺乏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高校培养出的所谓“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普遍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5.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协同合作机制
由于我国高校自身内部各个学院系部、各个学科与专业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各部分之间又缺乏协同合作机制,导致各方资源分散难以得到整合利用。资源的匮乏使得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仅能在本专业实验室中进行,流于形式。即使部分高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等形式将学生输送到一线电商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但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层次较低,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不愿在耗时长、收益低的人才培养项目上过多投入,致使学生也难以得到岗位技能方面的实践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使得高校培养出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至多为理论知识上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实现人才培养与京津冀协同化发展经济形势下社会现实需求的对接。
6.缺乏对于学生网络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引导
当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首要矛盾即为京津冀区域内部各种经济发展资源在三地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存在产业分布不合理以及产业结构关联度较低。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突破京津冀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其快速收集市场供给信息以及需求状况相关信息、进而自动分析同时高速且低价的传播,最终达到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的目的。[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7 年网上零售额已经达到 7.18 万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 32.2%,同时增速比上一年度加快 6%。在這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 5.48万亿元,同比增长2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 15%,与上一年度相比提高了 2.4%。网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网络创业机会。[3]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满足了网络创业所必须的知识以及技能要求,故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从事网络创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目前各高校虽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为学生增开了网络创业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模式单一,大多是以“网上销售亦或网络零售”形式开展课程实践,甚至相当一部分仍然仅停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而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网络应用平台及服务创新这类以“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创业模式在课程内容中则鲜有涉及。主要原因之一是各高校缺乏对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创新创业的引导,忽视了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本应必备,同时也是电子商务专业主要特色之一的网络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4]
二、基于协同理论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协同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电子商务学科指明科学的发展方向,运用战略思维避免把经济管理类学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学科割裂开来,并将多学科融合协同的思想引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理念,打破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知识壁垒。各高校应采取电子商务学科规划研讨或学术交流等形式,强化电子商务专业任课教师多学科协同融合的思想意识,使整个学科内部从教学管理者到一线任课教师都能够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只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多学科协同融合与渗透,才能培养出适应现实需求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协同整合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按照学科归属分类设置课程,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知识点均有一定的联系,这种按照所属学科单独设置课程的做法打断了这种联系,造成课程设置冗余,不利于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打破原有的按学科分类设置课程的方式,以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技能作为课程分类标准,强化课程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程协同整合将属于培养同一技能的同类课程进行归类,改变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门类过多的现状,进而借助同类课程间的协同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达到提升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技能的目的。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网站设计及应用技能,可将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的数据库应用、工商管理学科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整合为一类,通过课程内容协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同时,为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复合型素质的形成,在对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协同整合的基础上,各高校还应设置包括前沿文献研讨课、项目管理以及前沿性专题讲座等课程在内的选修课程,通过选修与必修课程协同,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3.提升师资业务素质,建立长效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
首先,为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培养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培训质量,高校应完善“校企合作”培训教师的相关制度,在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教师前往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同时将企业项目、项目执行或开发人员引进学校,对于教师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可优先转让给与高校存在协同培养师资关系的企业,尽可能达到学校、教师与企业三方主体之间的“多赢”局面,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建立校际师资交流培训机制。高校可与各兄弟院校建立定期师资互访以及校际师资培训交流制度,通过学校间授课任务互认的方式,使各高校间的科研与教学资源深度共享,实现各高校共同探讨和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和教学经验的目的。
4.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以及多元教学模式的协同。教师与教师的协同主要体现在对于同一门课程,可由多位教师根据其自身擅长领域承担其中一部分,通过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汲取到本门课程的精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体现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设置问题讨论、案例分析以及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提高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多元教学模式的协同则体现在突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设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自主搜集材料并进行专题演讲,最后由教师点评;或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相互补充讲解等教学模式协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相调换角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慕课”(MOOC)这种开放、便捷、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协同互补,将学生课程学习收获最大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所包含知识的理解。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产学研”协同联动平台
首先,加强学校与电商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一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是案例分析课程将企业内的工程师、销售经理等专家“请进来”,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二是通过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外实践,或是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从只能单纯模拟电子商务流程的实验室“走出去”, 置身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其次,各高校应加强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优质的科研资源开展学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参与科研的深度与广度。总之,各高校应着力开展校企协同、校研协同,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联动平台,打破学校、电商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存在的壁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复合型技能的锻炼。[5]
6.鼓励学生网络创业,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京津冀三地目前也在努力探索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协同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电子商务专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电子商务专业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索精神,在专业课程教授中有意识地通过案例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手段逐步培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网络创业实践,在课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介绍并展示其网络创业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考虑将其量化成为课程考核内容之一,通過第一课堂的教学将网络创新创业意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而在第二课堂,学校应出台相应的鼓励学生网络创业政策以及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措施,使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所感能够在课下真正得到实践。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配合,使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实现提前与社会接轨。
天津高校应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通过更新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协同整合、开展协同教学以及搭建“产学研”协同联动平台等手段加快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本地区人才与资源优势,顺利完成对新兴信息产业转移的承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贵,曾小军.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高教,2013(1):16-19.
[2]董志良,张永礼. 电子商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河北学刊, 2015(2): 216-219.
[3]刘红健. 高校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研究[J].电子商务, 2015(4): 69-71.
[4]邢志良,吴言忠,侯学博. 基于CBE模式电子商务人才应用、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 2015(46): 24-26.
[5]黄丽娟,邹春芳,朱慧.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 108-112.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 of E-commerce Compound Talents
——Based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PENG Fei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escalated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 If Tianjin wants to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s the smooth undertaking of the transfer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synergetic theo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ound talents in e-commerce. Moreover,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in six aspects, which include updating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reforming teaching mode, reinforcing hands-on instruction,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start up online business.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commerce; Collaborative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