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多学科演进及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8-09-10栾春娟贺高红卢中昌任毅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栾春娟 贺高红 卢中昌 任毅

摘 要:探索专利研究多学科发展演进,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中揭示了全球专利研究由法学学科为主导演进为商业与经济学科为主导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应加大创新创业、风险投资等商业运营和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应为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和经济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关键词:专利研究;多学科演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题词共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G 306;N 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6-0682-07

0 引 言

探索专利的多学科属性及其演进[1-2],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般认为,专利涉及到技术、法律、管理、经济和商业运营等多个学科领域[3-5]。一方面,专利代表着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技术;另一方面,专利常常是专利权的简称,而专利权是通过法定程序授予技术发明者的一种垄断权利;同时,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又涉及到投资、商业运营模式和管理等其他学科领域。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多学科特征,将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重要战略内容之一[6-7]。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基于专利多学科属性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策略的实施,将更快地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培养和储备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有关专利的多学科属性,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吴汉东认为[8],知识产权具备更多科技含量和知识要素。涉及到文化创作领域、技术应用领域、工商经营领域等,与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商品销售和市场贸易等诸多问题都息息相关。侯海燕、赵楠楠等[4]运用绘制学科交叉图谱方法,揭示了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特征及其发展态势。栾春娟、罗海山[9]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揭示了专利研究的多学科特征。丁卫明、汤易兵认为[10],应以多学科的视野,尤其是在创新文化、法治文化和管理文化三者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知识产权文化。Kesan提出[11],应从多学科角度加强知识产权。有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丁桂芝和李建生等提出[12],高职院校以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为切入点,是助推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孟丽华和李磊等[13],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发展研究出发,探索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Gallie和Legros认为[14],法国公司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Autio和Acs提出[15],创新创业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必要的工程。第二,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谢乒和王新华提出[16],高等院校应当结合社会需求和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多个环节构建科学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雷鸣认为[17],目前我国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他结合自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以期提高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唐珺探讨了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18]。第三,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钱建平提出[19],知识产权教育应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层次差异,在机构、专业和学科等方面进行科学设置,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培养模式。陶丽琴和陈璐[20]对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叶美霞和曾培芳等[21]在总结德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秦琴、郑丽娜等[22-23]结合理工科院校的优势,对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本研究工作的重要研究基础。现有研究成果多采用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本文拟基于全球专利研究的主题文献,通过运用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在对专利研究主题的多学科属性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数据库,作为本节研究的来源数据库。SSCI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文献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其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和书信等;其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商科、经济、历史、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我们检索了主题中含有专利的主题文献,文献类型选择了研究论文,时间跨度为1900—2016年。即检索策略为:主题=patent;文献类型=article;时间跨度:1900—2016;数据库=SSCI.检索共得到10 707条专利主题文献。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1900—1985年(2 525条數据)、1986—2016年(8 182条数据)。之所以划分为这样的2个阶段,是因为自1986年开始,专利文献的学科分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排在首位的学科由“政府与法律”变更为“商业与经济”。数据检索和下载日期为2016年5月20-26日。本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献数据中的学科共现分析方法(co-occurrence analysis),并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信息可视化技术涉及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并可进行人机交互。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可视化显示之后,能够使人们更容易地观察、浏览和理解信息,并且可以探测到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模式[24],进而为决策提供支撑。本文中的学科共现分析,将采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应用软件,对100多年以来全球专利研究的主题文献的学科演进进行探测。基于此,提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对象建议。

2 专利研究的多学科演进

2.1 第一阶段:1900—1985年我们选取1900—1985年间的专利主题文献

2 525条数据,利用文献题录中的学科分类栏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对专利主题文献的学科进行共现分析,进而探测第一阶段(1900—1985年)全球专利研究的多学科分布情况。确定了网络节点为学科之后,将每个时间分区(slice)划分为10年,同时选择每一时区显示全部结点,运行CiteSpace,生成图1所示的第一阶段(1900—1985年)“专利研究的多学科分布图谱”。图谱中代表学科的节点越大,表示该学科出现的频次越高。

图1显示,在第一阶段,1900—1985年间,全球专利研究主题文献最集中的学科是“政府与法律”(Government & Law),该学科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内,都占有强大的优势。专利权是法律赋予发明创造者的专有权利,发明创造者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局会将发明创造的内容向整个社会公开。专利是“独占”与“公开”两者的统一,是发明者以发明创造信息公开为代价获得垄断权。专利制度目的在于保护技术发明者能够享受到独占性、排他性的权利,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主体使用专利技术,都必须通过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才可以获得使用权。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专利侵权、专利撤销与专利无效等等诸多法律问题不断出现,因此而导致“政府与法律”这个学科在如此之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发展的机会。逐渐地“商业与经济”(Business & Economics)开始融入专利主题的研究过程中。专利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有何关系、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应采取何种商业模式等等,许多类似课题的研究促进了专利研究紧密相关学科的生成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与图书馆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也逐步融入专利主题研究中。在第一阶段,比例高于1%的学科相关信息,见表1.

专利研究在第一阶段(1900—1985年)共涉及到48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政府与法律”在所占的比例超过70%,说明作为“权利法定”的专利主题研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以法学这个学科中的“政府与法律”为主。在第一阶段的后半期,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需要依赖专利技术恢复经济发展的选择和发展趋势,加速了专利主题相关的“商业与经济”的学科快速发展,占了半壁江山。该阶段的“信息与图书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都没有超过10%的比例。其他学科,化学、国际关系等,则只是萌芽阶段。

2.2 第二阶段:1986—2016年第二阶段,1986—2016年间的专利主题文献共有8 182条数据,同样选择文献题录中的学科分类为网络节点,将每个时间分区划分为三年,同时选择每一时区显示全部结点,运行CiteSpace,生成图2所示的第二阶段(1986—2016年)“专利研究的多学科分布图谱”。图谱中代表学科的节点越大,表示该学科出现的频次越高。

图2显示,第二阶段的“商业与经济”学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图谱中是最大的一个节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专利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形成和高技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该阶段共涉及到123个学科之多。政府与法律仍然是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尽管其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第一阶段的第一位和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变更为第二位,不占据主导地位了。“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学科,连接着法律与经济学科;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与图书馆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也快速地发展起来了,其与“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共同成为专利主题文献多学科图谱中的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区域。在第二阶段,比例高于1%的20个专利相关学科信息,见表2.

随着专利主题文献全部学科在第二发展阶段的井喷,比例高于1%的学科也比第一阶段增长了几近2倍。“商业与经济”在第二阶段(1986—2016年)所占的比例为唯一一个超过50%的学科,成为全球专利主题研究最集中的一个学科领域,并且其遥遥领先于排在第二位的学科。“政府与法律”学科明显地下降了,比第一阶段下降了55%,在第二阶段仅占18%,不到20%.“公共管理”与“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分别占了10%稍强的比例。“计算机科学”有所发展,“工程学”属于一个迅速崛起的与专利主题研究相关的学科。其他一些学科,比如“环境与生态科学”、“健康护理科学與服务”、“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药物学和药剂学”等,虽然不占主流,但却是专利主题研究过程中全球学者关注的一些相关课题。

3 专利研究的热点主题演进

3.1 第一阶段:1900—1985年在此我们选择CiteSpace平台的主题词(term)作为网络结点,主题词从专利文献篇名(Title)中的名词短语(noun phrases)中提取,进行专利研究主题文献的共词分析,绘制两个发展阶段的专利研究主题词图谱,考查其发展和演进趋势。被德温特专利数据库的专家技术人员标引后的专利文献篇名,更加精炼和易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进行检索,高度概括了发明创造的特征和新颖性,准确地反映了专利技术的本质与创新特色[25]。确定了网络节点为主题词之后,将每10年时间划分为一个时区,选择每一时区显示30个高频主题词,运行CiteSpace,生成图3所示的第一阶段(1900—1985年)“专利研究主题词图谱”。图谱中代表主题词的标签越大,表示该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越高。

图3显示,在第一阶段专利研究主题文献的主题词图谱上面,比较突出的几个研究热点是:专利制度、专利局、专利法律、专利保护、专利文献与专利信息、专利法案、专利许可等。绝大多数热点领域跟法学学科相关密切。第一阶段(1900—1985年)专利主题论文共2 525篇,我们将出现频次占全部文献篇数比例高于1%的主题词列出见表3.

表3显示,在第一阶段,主题词比例高于1%的只有5个,它们主要都是与专利法律制度相关。其中“专利制度”(patent system)频次86次,占第一阶段全部文献数量的3.41%,说明国际上更多的学者研究了专利制度的起源、发展、特征和制度产生、形成与完善等诸多相关问题。“专利局”(patent office)作为专利申请受理和专利权的授权机关,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关于专利局的设置、专利局的权限、专利的审理期限、专利公告等一些与专利申请和授权相关的问题,比较广泛地被探讨。在各国“专利法”(patent law)与“专利法案”(patent act)的建立、完善和發展过程中,一些相关的议题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随着专利制度的不断发展,专利侵权与专利案件的诉讼也相应地出现,“专利保护”(patent protection)也随之提上日程,如何通过行政和司法的途径保护授权专利,成为专利权利人和学者们关注的课题。

3.2 第二阶段:1986—2016年同样方法,在绘制第二阶段(1986—2016年)专利主题词图谱时,确定了网络节点为主题词(term)之后,将每三年时间划分为一个时区,选择每一时区显示30个高频主题词,运行CiteSpace,生成图4所示的第二阶段“专利研究主题词图谱”。图谱中代表主题词的标签越大,表示该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越高。

图4显示,在第二阶段专利研究主题文献的主题词图谱上面,出现了更多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最突出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领域是“技术创新”;“产业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热点领域;同时还有专利产出、创新绩效、知识流动、专利引文、技术转移、经济增长、知识溢出、专利保护、吸收能力、经济与市场等。第二阶段(1986—2016年)专利主题论文共8 182篇,我们将出现频次占全部文献篇数比例高于3%的主题词列出见表4.表4显示,在第二阶段,主题词相对更集中一些,比例高于3%的有23个。其中“创新”成为最突出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主题,其在第二阶段的全部专利主题文献的仅仅篇名中出现的频次就超过了20%,在主题中出现的频次将远远高于这个比例。研发是另一个重点和热点研究领域,产业技术研发活动是专利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各国科学技术竞争日益白热化,加大研发投入和管理、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是各国政府和产业、企业倍加关注的大事。创新发展的绩效以及衡量与测度其的指标等,也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转移、知识流动和知识溢出等许多问题,都成为第二阶段全球专利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同时,专利技术与创新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专利技术的竞争发展、专利技术对生产力提高的影响等,也是全球专利研究关注的一些热点和重点。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和相关研究的深入,专利数据、专利引文等一些实证分析方法,逐渐被专利研究的学者们采用。

4 结 语

研究运用学科共现和主题词共现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1900—2016年的100多年时间里,全球专利主题研究的多学科演进和热点主题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选择“商业与经济”学科首次超过“政府与法律”学科而跃居第一位的1986年为转折点,将全部数据分为两个阶段。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发展阶段(1900—1985年),“政府与法律”学科占据绝对的优势,体现该阶段研究热点与重点的高频主题词,也多数集中于法学学科。在第二发展阶段(1986—2016年),“商业与经济”学科远远超越了专利主题文献的其他相关学科而跃居榜首,该阶段研究热点和重点的高频主题词,呈现出集中和多元化的态势。技术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热点领域,产业技术研发等也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热点研究领域。本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更多地侧重了法学学科的教育,一些大学的知识产权学院,也往往是跟法学院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建制和发展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模式,跟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和商业发展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还是差距较大、难以衔接的。第二阶段(1986—2016年)全球专利研究的多学科分布图谱已经揭示了最近20年来,全球的专利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与经济”学科领域;与此对应的该阶段专利研究热点主题词图谱也揭示了专利研究的核心是围绕着“技术创新”主题进行的。由此可见,全球最近20年专利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已经由传统的法学学科转移到商业与经济学科了,关注的核心议题也由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而发展为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产业研发、创新指标和绩效、经济增长与知识流动等这样一些热点主题,因此,我们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也应该转变传统观念、跟上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和前进的步伐。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类课程之外,应大量增加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与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与专利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与专利检索和数据处理、知识产权服务的软件平台开发等适应当前全球知识产权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比较强的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诉讼方面的人才队伍,虽然仍然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中的一部分,但即使是这部分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在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工作中,他们若能懂一些技术、管理、商业运营或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非常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知识产权2.0时代的特点、挑战及应对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