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现状解读

2018-09-10刘和东徐亚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刘和东 徐亚萍

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基于2007—2016年CNKI中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文献基本情况、研究热点、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企业突破性创新方面的研究持续升温。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突破性技术创新展开,并且采取不同方法从多种角度分析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现有突破性创新的测量主要采用研发创新指标,缺少非研发创新指标。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涉及企业内外部多个方面,具体可以划分为组织、关系和环境3个层面。基于此,探讨现有研究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技术创新;突破性创新;文献计量分析;测量方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 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6-0654-05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of CNKI in the past 2007—2016 years, this paper adopts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 to deeply probe into the basic situation, research hotspots,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has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and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continues to heat up.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breakthrough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Current indexes to measur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mainly include R&D innovation indicators, but most researches ignore indexes of non-R&D innovation indicator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involve many aspects of enterpris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the existing research deficienci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reakthrough innovation;bibliometrics analysis;measurement methods;influencing factors

0 引 言

2016年5月,國务院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基点,要依靠创新的驱动作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此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实现全面创新。其中,尤其需要加快前沿领域中核心技术的突破。由此可见,突破性创新问题在当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7—2016年国内CNKI数据库中的企业突破性创新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近10年企业突破性创新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测量方式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鉴。

1 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基本情况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设置检索类型为“期刊”,时间区间为2007—2016年,以“企业突破性创新”为检索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17年8月17日。在初始检索结果中进行文献清理,剔除重复文献、新闻等类型的文献,最终提取到477篇核心期刊文献。

文献计量分析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知识结构、特征和规律的特定方法(邱均平[1],1988)。陈超美博士是目前信息可视化领域的专家,其开发的CiteSpace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主流软件之一。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最终获得477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对国内近10年“企业突破性创新”领域的知识结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解读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和规律。

1.2 文献年际变化分析

在2007—2016年间,虽然中间略有波动,但是关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发文数量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见图1)。究其原因:其一,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任务,2006—2020年将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为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确定目标。《纲要》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研究尤其是在突破性创新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其二,在科技创新方面,十一五规划(2006—2010)强调企业创新能力的加强以及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十二五规划(2011—2015)强调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十三五规划(2016—2020)强调前沿领域的突破创新和以企业为主的创新网络体系的完善。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演变中,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创新的要求日益得到提高。可见,企业突破性创新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步骤之一。

1.3 高产作者与核心机构分析

将提取得到的477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并将Node Type设置为author,可以获得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高产作者分布情况。从中可知,当前研究领域中,中南大学游达明(15篇),广东药学院孙圣兰(10篇),湖南商学院刘海运(9篇),天津商业大学蒋国平(8篇),南开大学秦剑(5篇)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灿(5篇)等是主要的研究学者,他们在突破性创新的内涵解读、识别预测、驱动因素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将Node Type设置为Institution,可以获得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主要机构分布情况。由结果可知,目前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的商学院。其中,在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领域中发文量位居首位的是中南大学商学院,有24篇;其次是南开大学商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各有12篇;其他依次是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9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5篇)、湖南商学院(5篇)、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5篇)、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篇)等。通过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主要机构与高产作者分布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1.4 高被引文献分析

对2007—2016年中有关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在文献清理之后找出被引频次排在前10位的文献。虽然排序情况不能作为价值判断的参考,但是从统计意义上能够反映出近十年国内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学术发展脉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较早时期的文献主要讲述突破性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面临突破性创新造成的冲击时,主导企业并不一定落于下风。此时,虽然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可能受到损害,但是一旦拥有能够使其商业化的互补性资产,企业就可以降低突破性创新造成的破坏,从而适应突破性创新(薛红志、张玉利[2],2006)。只有在技术能力受到巨大冲击且互补性资产也不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突破性创新才会对既有企业产生破坏性影响(薛红志、张玉利[3],2007)。此外,当突破性创新来临时,作为“在位者”的主导企业如果存在“惰性”,其领先优势往往无法继续保持,“新进入者”就能够取而代之(王生辉、张京红[4],2007)。突破性创新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能够实现技术的结构演变。作为技术后发国家企业,突破性创新模式是中国本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之一(陈劲、王方瑞[5],2007)。

第二,近些年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中国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创新范式也逐渐转变为突破性变革(魏江等[6],2014)。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企业应该在突破性创新方面开拓强化(冒乔玲、许敏[7],2012)。研究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能够为企业的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战略指导。在合作模式层面,开放式的合作创新模式越容易催生突破性创新,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新颖程度(袁健红、李慧华[8],2009)。在组织结构层面,有机式组织结构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发展(陈建勋等[9],2011)。在组织学习层面,探索式学习聚焦于新知识的获取,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许晖、李文[10],2013)。在社会关系网络层面,网络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隐性知识获取的有效性,进而促进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范钧等[11],2014)。

2 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热点

2.1 高频关键词分析

高频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文献的主题,因此可以用来确定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将提取得到的477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并将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s,最终可以获得有关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高频关键词,从而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趋势(郑烨等[12],2017)。

依据提取出的关键字词频以及CiteSpace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热点主题是围绕突破性技术创新(86次)、技術创新(47次)展开。研究大多基于开放式创新(5次)、自主创新(5次)的大环境,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常常会同渐进性创新(25次)、破坏性创新(8次)进行对比研究,对策(5次)研究是目前的关注热点。研究的着眼点集中在创新绩效(6次)、突破性技术(5次)、突破性技术创新(4次)以及突破性创新能力(4次)这几个方面。互补性资产(5次)是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热点话题,中小企业(4次)、科技型中小企业(4次)也是研究的关注焦点。在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前因变量进行研究时,创新网络(3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网络嵌入(3)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的重视。总之,当前相关研究主要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热点,从不同视角对探讨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找出相应的对策。

2.2 研究热点变迁分析

将导入CiteSpace的文献选择以Timezone的形式呈现,可以获得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主题时区分布情况。主题词和关键词能够将文献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对领域中的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还可以了解领域各个阶段的研究热点以及整个演化过程(周金元、张莎莎[13],2014)。通过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主题时区分布的情况分析,可以了解到领域内的知识周期以及研究主题的变迁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主题不断拓展。2007—2009年,这一时期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主要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对相关概念、内涵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在突破性创新冲击下如何进行创新框架构建以及战略选择。这一阶段高频词主要包括:突破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渐进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等。2010—2012年,这一时期文献数量开始有所上升,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出现了很多新词汇,如创新类型、知识资本、知识转化等,并且对策分析成为热点主题。2013—2016年,这一时期文献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更多新的词汇开始出现,如合作伙伴选择、探索性学习、创新网络、网络嵌入、创业导向、市场导向等。

第二,研究内容日益广泛。在研究主体方面,从原有单一的既有企业、主导企业慢慢转变为创业团队、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等。在研究形式方面,从简单的前因分析慢慢转变为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进行系统全面的机制机理分析。在研究视角上变得更为多样,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网络嵌入等开始成为研究的新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则变得更为多变,案例讨论、实证分析、BP神经网络分析等都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 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

3.1 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测量方式

突破性创新是对以往技术轨道的突破,最终能够形成全新的产品、工艺以及商业形式,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有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或者能够使成本得到大幅度的下降(Leifer R et al[14],2000)。目前文献研究大多数将突破性创新理解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所以在进行具体测量时一般采用结果类指标,如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专利数等;也会有强调过程的结果类指标,如工艺流程重大变化、产品研发中新理念等(见表1)。这两类指标主要侧重研发创新方面,然而突破性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研发创新方面,在进行突破性创新测量时还应该考虑非研发创新方面的因素。Kotelnikov[15](2000)就认为突破性创新不仅包括全新的技术、产品,还包括全新的行业、市场。所以,在对突破性创新测量时,应该加入非研发创新指标。

3.2 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文献梳理,目前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因素能够归纳成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组织层面。组织层面因素是指与企业本身和内部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创业导向、智力资本、高绩效工作系统、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等,其中知识管理是当前探究影响因素的重点方向。比如,许晖和李文[9](2013)通过对218个高科技行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探索式学习的影响;陈旭升和董和琴[26](2016)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知识共创的影响;周飞和孙锐[25](2015)从知识吸收角度提出了吸收能力等要素;裴旭东等[20](2015)则从隐性知识吸收视角得出了隐性知识创造等要素。

第二,关系层面。关系层面因素是指企业与外部各个主体的联系互动,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外部知识和外部学习都有利于突破性创新(沈志渔、孙婧[27],2014;李文亮、赵息[28],2016),关系层面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比如,查成伟等[24](2015),指出外部社会资本中的结构与关系维度对突破性创新有促进作用;朱霞和路正南[29](2014)研究发现,创新网络中的强关系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是显著正相关;高太山和柳卸林[21](2016)基于224个国际研发联盟的面板数据,研究得出联盟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突破性创新。

第三,环境层面。环境层面因素是指是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涉及技术、市场、竞爭以及政策等方面环境。冯军政[18](2013)通过对204个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技术动态性、竞争敌对性对突破性创新都具有正向影响。冯军政等[22](2015)研究指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都有利于为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4 总 结

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现状以及特点有一定了解把握。随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企业突破性创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验证,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但是,也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现有文献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层面,在对突破性创新进行测量时大多只考虑技术、产品等与研发创新有关的因素,忽视了与非研发创新有关的因素。第二,现有研究从很多角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主要考虑组织层面、关系层面和环境层面因素的影响作用,缺少从个体层面进行分析。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理清突破性创新的具体内容,考虑研发与非研发两个方面的突破性创新。在目前的测量体系中除了要对现有的测量指标不断完善,还应该加入非研发创新的指标,构建一套全面合理的企业突破性创新测量指标体系。第二,在研究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时可以继续从组织、关系和环境层面深入探讨,重点在个体层面开展更为广泛的研究,考虑企业内部的领导者、高管团队、研发队伍等因素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分析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