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俞志伟讲乡镇企业档案里的那些事

2018-09-10倪恒威

档案与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题字乡镇企业南京市

倪恒威

2017年8月15日,“江苏乡镇企业档案展览馆”项目定址无锡。“广泛征集乡镇企业档案文献、实物和口述记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全省档案系统展开。

南京市雨花台区乡镇企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成为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当时全区的70%以上。雨花台区档案局依托地域优势,深入挖掘资源,征集到原南京市乡镇企业“排头兵”——南京西善桥纺织厂(以下简称“西纺厂”)的相关档案,特别对原厂长俞志伟进行了口述历史采集。

成立于1977年的西纺厂,历经蓬勃创业、艰难发展、十年辉煌、遭遇滑坡、改制转型五个发展阶段。如今,西纺厂的名字已不复存在,但作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明星乡镇企业”,西纺人的精神,西纺厂的贡献,透过尘封的一份份档案,仍历历在目。

出生于1955年的俞志伟,是西纺厂第一批员工。从厂房基建开始,最早干电焊工,后来到设备科负责技术改造。在企业生产困难时,31岁的俞志伟走马上任,带领西纺人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企业保持了10年的快速发展。他个人两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是一位青史留名的“明星乡镇企业家”。

检视这些弥足珍贵的企业档案,聆听老企业家的深情回忆,仿佛把人带回到那异军突起、青春激扬的难忘岁月。

一份图纸,写满创业艰辛

在原西紡厂档案室的图纸柜里,保存着一份标注时间为1978年的设备图纸。这是建厂之初一份浆纱机装配图。

透过这份有着40年历史已经微微发脆的硫酸纸,仿佛看到西纺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艰辛创业的场景。

俞志伟介绍,当时国内纺织行业普遍使用的是52英寸窄幅浆纱机,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生产。280英寸宽幅浆纱机全国只有两台,一台在北京,一台在上海。本想就近到上海取经,但对方提出要高额报酬才能拿到图纸,只好作罢。辗转到北京床单厂求教,可该厂因为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也不能提供。好说歹说,对方同意去车间测绘设备参数,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们正常生产。

于是,俞志伟带领一名技术人员,白天趁车间生产轮班间隙抓紧现场画图,实地测量每一个参数。晚上住在附近一间小旅馆整理资料,绘制草图。就这样连续整整一个月,终于把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宽幅浆纱机的所有参数搞到了手。

回到单位后,他一边购买书籍自学理论,一边带领骨干进行技术攻关。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通宵,修改了多少个方案,终于,一份最新型号的浆纱机装配图纸摆在了眼前。

这是一份凝聚着西纺人智慧的图纸,也是一份满载西纺人希望的图纸,更是一份写满西纺人创业艰辛的图纸。

接下来全厂发动,按照图纸采购装配设备的各种原材料。最难的是一根直径30厘米的大轴,找遍南京和周边市场都没有。最后在一家军工厂找到了材料,如获至宝一样,在南京第二化工机械厂进行加工,回厂组装调试后一次试机成功。

自此,西纺人不断自己动手,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技术人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一张照片,定格时代光荣

这是一张1991年1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的留影。手捧证书、胸带红花、满脸自豪的俞志伟,在庄严的国徽下,留下了人生最值得骄傲的一刻。

时间回到1986年,当时,企业出现亏损。时任设备科科长的俞志伟被任命为经营副厂长,可以说他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经过市场调研,他提出不能受制于计划经济模式,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决定生产的思路。他顶住压力,大胆决策,率先探索了从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的经营模式转变,一举打开销路。当年年底,企业就扭亏为盈,实现了从亏损30万到盈利30万的巨大变化。全厂职工信心为之一振,更深感上级主管部门用人有方。

次年,俞志伟被正式任命为厂长。从此,开创了西纺厂生产经营和全面建设的十年辉煌。

企业保持了经济效益高位增长,年均创收3000万,上交税收近百万;安置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力,周边西善、沙洲、雨花3个乡及周边农村1800多人都在西纺厂工作;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当地有句话“一人在西纺,家里能建房”,可见一斑。

企业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成立了党总支,设5个党支部,团委、工会组织齐全,党团教育、操作比赛、文体活动定期组织,80多名党员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西纺厂因党建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被中宣部、农业部联合表彰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当年受到表彰的南京市乡镇企业仅有两家,西纺厂作为南京市唯一代表进行大会书面交流,厂长俞志伟光荣地出席表彰大会。

以前跑市场、搞技术,北京多次去过。但这一次,俞志伟作为一名“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去领奖,并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接见,叫人怎能不由衷地感到自豪!

随着照相机快门清脆的咔哒声,俞志伟的光荣,西纺厂的光荣,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光荣,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一刻。

一纸题字,彰显社会期盼

这是一幅毛笔书法题字,虽然已经过去26年,但依然墨色饱满,笔锋犀利。细看这幅书法,题字人顾浩,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对西纺厂的赞赏和期许跃然纸上。

当时,西纺厂已经连续多年被省市表彰,是全国乡镇企业,俞志伟作为“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厂长”“全国乡镇企业家”,两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1992年6月,顾书记带工作组来企业调研,调研的主题是南京市乡镇企业如何深化发展。在西纺厂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题字“纺界之星”。顾书记久久凝望后,欣然提笔写下了“明星璀璨”四个大字。他说,希望西纺厂更上一层楼,继续勇当南京市乡镇企业“排头兵”。

这是党委的信任,这是政府的赞扬,更是社会对西纺厂的期盼。西纺人倍受鼓舞,重任在肩。

俞志伟介绍,有趣的是,顾书记写完题字后自己感觉不是太满意,就让秘书把这幅字先带回去。很快,他又重新书写了一幅,并专门写上“为南京西善桥纺织厂题”,再派人送到厂里。

这幅遒劲有力的题字被精心装裱后一直妥善保存,成为西纺厂辉煌历史的重要档案,也是南京市乡镇企业发展的鲜活例证。

一条思路,续写责任担当

给俞志伟作口述采访,他始终很有兴致,谈笑自如。但是,在谈到企业改制转型时,他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

1996年,西纺厂遭遇了“滑铁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从民用向工业用进行生产转型,上马的“帘子布”工程投入巨大,银行贷款却迟迟不能足额到位,资金链断裂;600多名一线工人因为拿到了市政府建设绕城公路给予的拆迁补偿款纷纷离开企业,造成车间大批机器停产。屋漏偏逢连夜雨,加上国际市场行情配额不足,企业一下子从高点滑落,连续3年亏损,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改制转型在所难免。

改制面临着四大难题:998名在岗职工需要安置;9000多万元债务必须偿还;60亩国有土地被银行查封;100多名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养老和医疗如何保障。

2000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西纺厂由集体性质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把所有问题一并“打包”给俞志伟处理。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俞志伟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明星乡镇企业家,俞志伟没有退路。

思路决定出路,责任体现担当。围绕解决四大难题,深思熟虑后,他提出“分兵突围”思路,按三步走来实现。一是西纺厂改制,并入卫达布业;二是卫达布业提供设备,衍生出西纺织造、腾盛纺织、伟业织业三家公司;三是四家公司一起发力,有的转型发展,有的搬迁外地。几年下来,终于把四大难题一一解决。

如今,俞志伟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卫达布业,主要负责退休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早过退休年龄的俞志伟,每天仍然坚持到15公里外他的办公室来上班。

“他们都是为西纺厂发展做过贡献的,我有责任把他们服务好。”采访接近尾声,俞志伟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改制时的工作笔记,仿佛是自言自语,又仿佛是说给周围的人听。

猜你喜欢

题字乡镇企业南京市
刘辉
挖藕
乡镇企业
浅析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改措施
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找好市场定位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南京市长
大漠孤烟“甘”寂寞
漫画长廊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