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旅游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与提升模式研究

2018-09-10陈俊安

度假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盟职业能力

陈俊安

摘要:培养面向东盟市场的旅游人才是旅游市场开拓的必然要求,东盟国家的语言、文化、制度的差异性对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要求,借鉴国际职业培养模式,提出了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上对应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东盟;旅游人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52-02

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旅游交往的频繁,2015年中国公民到东盟国家旅游的人数达到了1709.4万人次,东盟国家游客到中国来旅游参观的人数达到了655.17万人次,2016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互访人数突更是破了3000万人次,目前中国与东盟已经相互成为最大的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1]近5年东盟国家游客占广西全部外国人旅游者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增幅很快,应针对东盟出入境游客市场进行人才培养。

1 旅游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1 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界定

国家在不同时期提出了技能型人才、职业型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几个相似概念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要求也来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人才转变。[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提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人才普遍被认为是既有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及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的人才。[3]

1.2 国家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根据国家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是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4]根据这一总體要求,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素质要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法律法规知识等知识要求;专业服务能力,旅游管理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旅游管理从业人员所必需的优良品德、敬业精神以及学习研究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应变创新能力。

2 面向东盟旅游客源市场的职业能力新要求

2.1 对语言要求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除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外,针对东盟各国游客需求,旅游从业人员应能够使用东盟国家语言进行基本交流。东盟国家共有十个,分别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各个国家的主要使用语言如下:

英语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求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根据东盟客源市场新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能够使用一门东盟国家语言进行基本听说读写能力,增强游客的亲切感。

2.2 实践能力更加突出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5]

2.3 对东盟文化、习俗、礼仪了解更加深入

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不仅是一种规范化的服务,还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它要求必须根据旅游者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旅游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使每位旅游者获得充分的心理满足。在面向东盟各国游客时,旅游从业人员对东盟各国的文化、习俗、禁忌和节日等要有所了解,并针对各国文化、习俗,为他们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需要对东盟国家文化、习俗、礼仪了解更加深入。如饮食习惯,马来西亚人以大米为主食,吃的菜肴通常都带有辣味,泰国素以酸辣著名,饭后喜欢水果和甜食。

2.4 熟悉涉外知识

东盟游客由于语言不通,或者对我国的旅游涉外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帮助处理,因此需要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护照的办理、丢失处理等常见相关问题处理,以及国家安全,保密相关规定,了解东盟国家旅游惯例。

3 国际旅游职业能力提升模式

3.1 瑞士洛桑店校合一模式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关注酒店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它的成功做法就是产教结合、学以致用,使学校教育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把学校的学科型教育转变为适应酒店的技术应用型教育上,培养有理论、懂业务,既会实际操作又有管理才能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洛桑模式的精髓,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质及团队精神的培养。[6]主要特点是行业协会作用显著;店校合一、注重实践;办学目标国际化;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以人为本;注重职业素质养成及知识更新。

3.2 实践导向的德国“双元制”模式

所谓的“双元制”是指人才培养在职业学校和校外实训场所进行,职业学校传授与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校外实训场所培养操作技能。主要特点是理论实践结合,学生有70%时间用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广泛参与,超七成18岁青年接受以“双元制”为核心的职教服务,拥有职业劳动力证书的人在德国全部劳动力中占八成,[7]大多数企业拥有培训基地和培训人员。

3.3 英国“工学交替”的三明治模式

“工学交替”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的“学习—实践—学习”循环的培养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在整个培养期间依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到一些岗位职业进行工作。一般来说,第一年在校学习,第二、第三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在企业工厂学习,第四学年再回到学校学习,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应用在理论技术要求较高、实训时间较长的专业。

3.4 产学研一体化的美国康奈尔模式

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教育、生产相互促进一体化的先进系统教学模式。特点是以教育引领行业的办学宗旨,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协会作用显著;先进教育理念引领,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结合密切合作;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体现前瞻性;注重职业指导。

4 本科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针对东盟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借鉴各个国家、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校的发展历史、师资实际情况,创新培养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

4.1 深化校企合作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实训基地成为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顶岗实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知识,扎实的做到“以岗位的需求练技能”。

4.2 东盟课程群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始终秉持为中国——东盟跨国旅游合作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宗旨,根据旅游行业发展以及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实际需要,結合专业的办学特色,重点发展涉外导游、涉外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东盟课程群建设,如:《东盟国家礼仪与民俗文化》《东盟旅游客源国概况》,以及东盟国家语言《越南语》《泰国语》等。

4.3 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

构建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区域性”特色,开设体现区域性特色的东盟系列微型课程和语言课程,编写如《东盟旅游经济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系列讲座》《东盟旅游客源国概况》和东盟各国语言课程。此外,提升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适应东盟国家实际需要,“双语”教学课程应占总课程数10~15%。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可以让中国学生同东盟国家留学生混合编班,便于语言和文化礼仪方面交流,同时增加具有东盟教育背景的师资引进。

4.4 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型”特色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围绕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目标,根据行业技能的需要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职业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将各门课程的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案例等资料整合建成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网站,开发远程自主学习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网上答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推进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经济信息社.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与发展报告(2017)[R].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2] 邵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3] 王玉萍.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13.

[4]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李燕铭.社会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5-11(3).

[6] 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78-80.

[7] 杨帆.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N].重庆日报,2012-7-26.

猜你喜欢

东盟职业能力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