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09-10任鹏翰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任鹏翰

摘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体育教学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详细阐述了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后所要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每个人面对社会、面对职场、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一种适应能力,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必备的社会能力。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多的重视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比较薄弱,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更是极弱,造成学生步入社会和职场后,难以适应,极大的影响了就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能力培养得到了重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其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探究了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一、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学生初入社会的需要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在不断的增大,就业也越来越困难。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实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实践性。同时,体育项目中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篮球、排球等项目都是在培养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调了团队意识。而这种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学生进入社会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事物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都属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范畴。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职院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小型社会里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外,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社交方式正在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可是,互联网中一些不利学生身心成长的因素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更要目标明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发挥引导和培养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认知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根据课程特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体育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具有适应性。高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堂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运动和训练强度,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运动伤害,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强度。体育课程内容编排时,要灵活多样,科学合理。例如刚入学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调动学习兴趣;而对二年级的学生则要根据学生的各自优势选择合适的体育训练项目,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教育;对于最后一年的学生应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的教学,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模拟社会情境,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时,要善于创设不同情境下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氛围中进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不但进行了体育训练,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竞争和合作。教师要适当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就要在教学中既加强理论知識的教学,又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课程设置,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平台,大胆实践,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梅英.交往理论引导下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127-130.

[2]徐小兵.浅析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 (4):52-53.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