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野生中草药黄花远志的开发利用
2018-09-10谢鸿根谢毅钦陈艺荃
谢鸿根 谢毅钦 陈艺荃
摘 要:黄花远志是一种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之一。介绍了黄花远志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及其功效,对福建省黄花远志的野生资源分布、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利用提出了4点建议。
关键词:黄花远志;开发利用;建议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7.007
Abstract: Polygala tenuifolia is one of the preciou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unique to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s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in medicine of Polygala tenuifolia and their functions were introduced, the distribu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wild resources of Polygala tenuifolia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four suggestion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lygala tenuifolia;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uggestion
黄花远志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材之一,属三类保护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历代的诸家本草都有记载[1]。该药材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贵高原一带的山地林间。在瑶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黄花远志是一种常用且使用悠久的珍贵药材。其药味甘、微苦、性平,主要功效是补气益血、健脾利湿、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等,是内科、外科和妇科等方面疾病的常用药[2]。现有的黄花远志药材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的采集,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采集,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因此,收集、保护黄花远志的野生资源、建立野生资源种苗圃以及研究黄花远志仿野生栽培、储藏及制作工艺等技术等是当前福建省野生中草药黄花远志开发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分布
1.1 生物学特性
黄花远志属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即黄花倒水莲,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状,高可达1~3 m。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8~18 cm,宽4~6.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稍圆,两面被毛,侧脉8~9对;叶柄长0.4~0.9 cm,被毛;花稍大,两侧对称,纯黄色,秋冬开放,组成顶生、下垂的总状花序,长可达30 cm;萼片,外面3片不等大,中间1片盔状,长6~7 mm,里面2片较大,长约1.5 cm;花瓣状,花瓣3片,侧生的2片长圆形,长约10 mm,龙骨瓣盔状,长约12 mm,顶部有一具柄、流苏状分裂的附属体;雄蕊8,合生成鞘状,长10~11 mm;蒴果倒心形或球形,直径1.0~1.4 cm,无翅,黑色或棕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花期5~8月,果期8~11月[3-4]。
1.2 主要分布
黄花远志为我国特有的中草药品种,在我国的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均有野生资源分布,但比较分散。由于该中药材主要是民间用药,福建俗称倒吊黄,中国经济植物志命名为黄花远志[3]。
福建的远志类药用植物主要有4个种类: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 华南远志(Polygala glomerata Lour.), 小花远志(Polygala arvensis Willd.),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1]。在福建三江源保护区多见于竹林边缘及路旁,分布广且散,尚未发现成片分布。课题组成员在福建省内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在泉州市(德化县),龙岩市[连城县、新罗区(适中镇)]以及三明市等地区海拔600 m以上溪边疏林及光照较好的山谷有发现野生黄花远志,主要分布于山的北坡。
2 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功效
2.1 主要活性成分
2.1.1 三萜皂苷类 远志皂苷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为区别于其他植物中皂苷元是2位碳取代基不同,即30苷和28位酯苷,其中3位连接的糖为葡萄糖,28位连接的糖为岩藻糖,巖藻糖的2位连接有鼠李糖,远志皂苷类有明显的降脂活性[4]。
2.1.2 寡糖多酯类 远志属植物中寡糖多酯属三糖以上的寡糖多酯,是远志属植物中特有成分,其主要活性是降低胆固醇[4]。
2.1.3 酮及其苷类 在远志属植物中,以简单的氧代酮类化合物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80%以上。酮母核有8个可被取代的位置,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和亚甲二氧基,最多为六取代酮。l位、2位、3位和7位的取代最常见,5位和8位取代较少见,5位极少有取代。酮类活性是抗氧化功能[4]。
2.2 功效
黄花远志的药用部位是根,在瑶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常用的民间药物,具有补益、强壮、祛湿、散疲之功效,治疗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痛,跌打损伤,属珍贵中药材[4]。
3 存在问题
3.1 资源的保护与保障力度不够
黄花远志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药材之一,长期作为民间用药,主要来源是野生采集,和许多中草药一样面临野生资源有限的问题。市场需求造成过度采集,必然导致野生资源枯竭。虽然目前有开展人工栽培,但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风险。中草药的质量关系到患病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药材好,药才好”,患病者体质弱,解毒功能差,中草药的人工种植过程若受到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污染,对患病者危害很大,尤其是对需要长期服用中草药的慢性病患者,其危害更大[5]。
3.2 消费者的需求受价格压制
虽然目前对黄花远志野生引种繁殖与药用价值开发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但随着其药用功效日益被医药界了解,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价格也逐年走高。中草药的价格以价廉为特征,价格过高会超过患病者的心理价格,影响患病者的消费,进而影响中草药产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5]。
3.3 药材的储存与制作工艺有待提高
硫磺熏蒸是目前中草药储存普遍采取的措施,这种方法严重制约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利用科技手段研究中草药现代储藏技术,保证中草药无害化科学贮藏,才能保证中草药的用药安全和合理储备,有利于调控市场,保证价格合理。
在制作工艺上坚持传统的碾磨、炮制、蒸制等能充分保持原材料活性的工艺[5]。
4 开发利用
4.1 开展福建黄花远志野生资源生境调查及资源圃建设
首先对福建省的黄花远志野生资源进行调查,将其分布的区域作出标志,联合当地政府相关机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及其生境;其次,对野生资源环境的生境如海拔、植被、土壤等因子进行观察、测试、记载;最后,模拟野生资源环境建立资源圃,将野生黄花远志收集种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国内的主要野生品种收集起来,建立中国黄花远志野生资源品种圃。在野生资源保护基础上,可通过开展扩繁、引种、栽培研究,以扩大药用资源,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和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家庭农场对黄花远志引种栽培均有开展研究工作,适中镇家庭农场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和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竹林仿野生栽培技术的研究,但受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限制,远不能满足福建黄花远志产业的发展要求。
4.2 福建黄花远志野生资源药用成分的检测及标准起草
在适当的年份和季节采集野生黄花远志的根或全草,对其主要药用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然后以此为对照,再将仿生态栽培的黄花远志按照野生资源的采收年份和季节,对其药用活性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起草编写黄花远志的地方标准。
4.3 开展黄花远志仿生态栽培技术的研究
根据对野生资源生境的观察、数据分析,模拟其生境开展黄花远志的仿生态栽培技术的研究,栽培技术的关键点是其药用活性成分必须符合地方标准,然后再将栽培主要管理技术进行总结编写和培训推广。在栽培过程可以利用组培技术对野生资源进行提纯,引种驯化成栽培种,条件成熟时向农业厅相关部门进行品种登记。
4.4 通过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促进产业升级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深度利用技术的开发,把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放在农业首位[6]。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大战略,农产品的加工率达80%~90%,占发达国家农业总投资的70%左右[7]。黄花远志作为我国的特有中药材,对其药用活性成分研究十分重要,可以利用深加工技术将黄花远志的全草、根皮及叶片加工成饮料、茶类等,利用膜分离技术、酶工程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等精深加工技术萃取寡糖多酯、远志皂苷、酮等功能性成分尤其是远志类特有的成分寡糖多酯,并开展其新的药用研究,如从远志中发现具有改善学习促智作用的活性成分等,从而促进黄花远志产业的升级,更好的为人民的保健治病服务[8-11]。
参考文献:
[1]刘贤铭,王铁僧,姚淦.江浙闽台地区远志类药用植物资源整理及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43.
[2]彭明良.毛竹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3,8(4):106-107.
[3]王子威,何中声,刘金福.黄花倒水莲栽培及利用综述[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4):48-51.
[4]張杭颖,郑可利,卓翠蓝,等.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J].三明学院学报,2008,25(2):197-199,203.
[5]陈银秀,余建辉.中草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基于福建省百名药师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8(7):281-286.
[6]刘家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3(3):7-8.
[7]翁志辉,曾玉荣,许正春,等.国内外农产品发展现状、特点及对我省的启示[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S):194-200.
[8]佟玲,李成华.我国农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5):11-15.
[9]郑平.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16-19.
[10]蔡同一.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4):25-28.
[11]韩海东,刘明香.建阳市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S1):54-58.
(责任编辑: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