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泉云3号选育与推广

2018-09-10凌永胜李锦泉林金秀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马铃薯

凌永胜 李锦泉 林金秀

摘 要:泉云3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越南的VT1为母本、内蒙古的新型栽培自交系NS79121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程序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0007)。该品种属中熟品种,株型直立,耐贮性好,2006-2008年参加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99212kg·hm-2,比对照紫花851增产11.02%,抗晚疫病。泉云3号选育与推广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优势互补的亲本配组杂交,利用不同生态环境优选目标性状,采用边试验示范、边繁殖,创新推广模式。

关键词:马铃薯;杂交育种;泉云3号;示范推广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7.009

Abstract: Potato cv. ‘Quanyun No.3 is a new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cultivar cross bred by Quan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Industrial Crops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sing ‘VT1 as female parent from Vietnam and new inbreeding line ‘NS79121 as male parent from Inner Mongolia. In March 2010 it was approved by Fujian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the approval No: Min Shen Shu 2010007). It was a midmaturity cultivar with erect plant type and good storage durability. During potato variety regional test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06-2008, its averaged yield was299212kg·hm-2, 11.02% higher than ‘Zihua as control and showed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The key of successful breeding and extension of ‘QuanyunNo.3 was selection of parents hav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preferable selection of target traits using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multaneous demonstration and propagation, and creation of extension pattern.

Key words: Potato; cross breeding; Quanyun No.3;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福建省是中國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马铃薯在福建省俗称“番仔薯”。早在明朝末期《松溪县志》就有记载该县种植马铃薯情况,引进种植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1]。福建省马铃薯生产和科研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1970年),老品种提纯复壮后用作蔬菜、粮食或饲料。第2阶段(1971-1990年),引进克新3号、德友1号等近10个新品种。其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于1980-1984年组织开展常规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引进米拉、高原二号等亲本材料以及燕子×卡它丁等杂交组合,但由于受地理气候及人员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于1985年暂停育种研究。第3阶段(1991-2001年),引种推广阶段,审定紫花851、春薯4号和金山2号等品种,其中紫花851成为福建省主栽品种。第4阶段(2002年至今),属引、育并举阶段,从2002年开始,福建省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马铃薯生产和品种推广进入了依法管理的发展轨道[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迅速,但马铃薯在全省的发展潜力未能得到很好挖掘,其主要原因是品种单一,克新3号等主栽品种因存在种植年限长,种性退化严重或薯形不规则、芽眼较深等问题,仅可用作菜用、饲料,品种适销不对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品种更新换代慢、难度大[2-4],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福建省食品加工业的兴起与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马铃薯销售由以农民自食和少量市场鲜薯销售为主转变为以食品加工和出口鲜销为主。面对福建省马铃薯育种研究起步晚,种质资源缺乏的局面,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适应食品加工市场对高质量鲜薯原料的迫切需求,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了跨省合作育种,双方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签订《马铃薯合作育种协议》,根据福建省马铃薯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以优质、高产、抗病为育种主攻方向,调整了相应的育种目标,改进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技术路线,育成了马铃薯新品种泉云3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丰富,生态类型有一定差异,优缺点能够互补,并且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配制组合。亲本选择原则上应选VT1等天然结实率高的材料作母本,NS79

121等花粉量大的材料作父本,这是杂交能否成功的前提。

1.2 方法

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根据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突出各自优势,共同制定优质、高产、抗病的育种主攻方向,创新品种选育方法与技术路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负责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创新,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地理、生态远缘的材料作为亲本,采用人工授粉配制组合,实现亲本的优良性状的有机结合,并以实生薯方式无偿地提供给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入品种选育程序。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实生苗熟期、抗病性及块茎形状、皮色、芽眼深浅、匍匐茎长短等性状与其以后的无性繁殖系的高度相关性[5],选择福建沿海与山区不同的生态气候条件以加大后代选择力度,并自实生苗世代开始从严淘汰,在沿海冬种条件下,对感染病毒严重的组合全部淘汰。以当时的主栽品种克新3号為对照,选择茎叶长势强、薯形好、皮色均匀等质量性状综合表现良好的组合(入选率控制在10%~20%)再进行编号株选。在鉴定圃中,主要评价入选株系植株地上部早疫病、晚疫病和青枯病抗性,收获后进一步评价其块茎的产量、干物率、商品薯率和裂薯率等,抗病、丰产、商品薯率高的株系入选。同时,对优选株系进行组培快繁,并开展高山脱毒原种夏繁,加快良种繁育速度;在山区春季开展品系比较试验,利用温度由低至高,雨量由少到多的自然环境,从中选择茎叶协调生长、块茎膨大速度快,病害抗性强、植株退化慢的新品系,并推荐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系参加省区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种目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种需要的专用马铃薯需求越来越迫切。课题组针对福建马铃薯的市场需求、生产实际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确定选育目标为:抗晚疫病、疮痂病、青枯病,熟期与当时主栽品种克新3号相近,产量潜力30000kg·hm-2左右,较克新3号增产10%以上,块茎干物率20%左右,还原糖低于1.0%,食味好,块茎圆形或椭圆形,芽眼较浅,表皮光滑,商品率高,耐贮运。

2.2 亲本材料的选择及选育过程

2.2.1 亲本材料的选择 选择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丰富,生态类型有一定差异,优缺点能够互补,而且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配制组合。选择从越南引进的VT1作为亲本,该亲本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晚疫病和疮痂病,干物质含量约19.0%,还原糖含量约0.25%,大薯率80%以上,耐贮藏,耐涝性强的优点,但感染青枯病。因此,又选择了高淀粉、高蛋白、低还原糖的新型栽培种自交系NS79121,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2.2.2 选育过程 2002年冬以VT1为母本,以NS79121为父本配组杂交,收获38个浆果,种籽3689粒;2003年培育该组合实生苗,当年进行单株选择;2004年,在沿海冬种条件下,以当时的主栽品种克新3号为对照,对感染病毒严重的组合全部淘汰,选留茎叶长势强、薯形好、皮色均匀等质量性状综合表现良好的组合,入选率10.7%,该组合编号为F04S5387等18个株系入选;2005年秋升入鉴定圃,主要评价入选株系田间地上部的早疫病、晚疫病和青枯病抗性,收获后对块茎进一步评价其产量、干物率、商品薯率和裂薯率等,该组合18个株系中有6个表现抗病、丰产、商品薯率高;同时,对优选株系进行组培快繁,并开展高山脱毒原种夏繁,加快良种繁育速度;2006年春季开展品系比较试验,该组合6个新品系中F045387、F045332和F0453163等3个新品系表现适应性强、抗病、丰产及优质,F04S5387以产量居首位[6]推荐参加福建省区试。该品系参加2006-2008年度福建省马铃薯区试,综合表现突出;并于2009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马铃薯新品种现场考察评议会,于2010年3月审定命名为泉云3号(图1)。

2.3 产量表现

2.3.1 品比试验产量表现 2006年春课题组对选育出的7个马铃薯新品系在德化县试验基地进行了品比试验,以克新3号为对照品种。结果表明:F04S5387块茎产量表现突出,折合产量28020kg·hm-2,居首位,比对照克新3号增产34.8%,达极显著水平,并推荐参加福建省区试(表1)。

2.3.2 区域试验产量表现F04S5387在福建省区域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2006-2007年参试,平均鲜薯产量为28345kg·hm-2,比对照紫花851(下同)增产4.14%,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位;2007-2008年续试,平均鲜薯产量为29207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7.90%,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2006-2008年2年鲜薯平均产量299212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1.02 %(表1)。对福建省2006-2008年马铃薯区试资料丰产性参数和稳定性参数进行适应性评价,该品系丰产性效应值为2.89,回归系数为0.62,变异度为12.21,说明该品系不仅丰产性能较好,而且稳产性能好。

2.3.3 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在长乐、福安、南安和龙海等地参加福建省马铃薯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产量为32639 kg·hm2,比对照增产15.21%(表2)。

2.4 特征特性

2.4.1 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型直立,叶片淡绿色,茎基部分枝数较多,株高37.3 cm,茎绿色、茎横断面三棱形,节部同茎粗;开花繁茂,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性弱,浆果绿色,有种籽。块茎椭圆形,单株结薯数10.6个,皮肉均呈黄色,块茎光滑、整齐,商品薯率为74.01%,芽眼数较少、中等深。块茎休眠期较长,耐贮性好。

2.4.2 生育期F04S5387参加2年福建省区试结果:出苗至成熟平均天数为96 d,属中熟品种;匍匐茎短,结薯集中。

2.4.3 品质鉴定 该品系参加2006-2008年福建省区域试验平均块茎干物质含量为18.48%,食味鉴定结果为食用品质好。

块茎经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分析结果:粗蛋白含量2.21%,淀粉含量11.9%,维生素C含量236mg·kg-1,还原糖含量0.78%,适合加工膨化食品。

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以泉云3号鲜薯原料制成的全粉色泽鲜艳,生产出“艾比利薯片”膨化加工新产品,其在生产过程可塑性好,色泽金黄艳丽、片形美观漂亮、香味好,并在漳州市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展示,深受消费者喜爱,畅销国内外。

2.4.4 抗性鉴定 从调查结果看,F04S5387在无性系选种圃和品鉴试验中,田间未见病毒退化症状,未见其他病害;在品系比较试验中,F04S5387最高病情指数在所有参试品系最低,其延缓晚疫病侵染的能力最强,未见其他病害。

福建省区试晚疫病室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3)显示:2006-2007年苗期病情指数为0.52,表现为抗晚疫病;2007-2008年苗期病情指数为0,表现为抗晚疫病(表3)。

福建省区试田间病害调查结果2年平均:早疫病、晚疫病、重花叶病、卷叶病毒病、青枯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19%、22.34%、14.80%、1.24%、3.67%,其中早疫病、晚疫病、卷叶病毒病发病率低于对照品种紫花851,其他病害与对照品种相当。

2.5 推广应用效果

该品种一经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已累计推广60766.7 hm2,新增社会效益1.425亿元。

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累计收购该品种鲜薯10770 t,加工后新增企业产值2361.75万元,新增利税396.77万元。该品种在福建省马铃薯品种更新与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讨论与结论

3.1 因地制宜确定育种目标

福建马铃薯属南方冬作区,本研究针对当时福建省内食品加工企业急剧增多,对高质量加工型鲜薯原料需求迫切以及当时的栽培品种适销不对路,挫伤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等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膨化食品加工型品种的育种目标,即薯形圆或椭圆、肉色黄或淡黄、芽眼中等深、块茎干物率18%以上、还原糖含量0.3%~1.0%,产量与现有主栽品种相当,耐贮藏,食味中上。

3.2 选配优势互补的亲本

作物新品种的形成是遗传基因与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选择优点多、遗传性能强、双亲优点能够互补的亲本配制组合,才有可能选育出具有丰产、抗病、质优、适应性佳等较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7]。泉云3号父母本地域差异大,血缘上远缘,后代杂种优势强。其母本VT1丰产、适应性广、抗病、优质、来自越南;父本NS79121是国内著名的新型栽培种自交系,来自内蒙古。两者地理上距离远,生态环境各异,双亲有强的杂种优势。

3.3 利用不同生态环境优选目标性状

由于实生苗抗病性、熟性、块茎形状、皮色、芽眼深浅、匍匐茎长短等性状与其以后的无性繁殖系的相关性高[5],本研究自实生苗世代开始从严淘汰,在沿海冬种条件下严选茎叶长势、薯形、皮色等质量性状;在鉴定圃中主要鉴定抗病性与丰产性。同时,对中选优株尽早组培快繁,在高山脱毒夏繁,以加快良繁速度;将品系比较试验设在山区春种,在温度由低至高,雨量由少到多的环境中,优选茎叶协调生长、块茎膨大速度快、病害抗性强、植株退化慢的高产优质新品系,选育出泉云3号[8-12]。

3.4 边试验示范边繁殖

自2006年开始,本研究应用总结一整套适应南方气候特点的高產、低耗繁育马铃薯脱毒原种的快繁技术,在德化县、永春县和安溪县建立的繁殖基地生产脱毒种薯,开展泉云3号脱毒快繁工作,为该品种在2010年审定后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充足的种源基础。

3.5 创新推广模式

3.5.1 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工作 福建省德化、南安、晋江、洛江、泉港、政和、松溪、周宁与延平等主产县区建立了良种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泉云3号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还采取集中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指导等多种培训形式培训农民、发放技术资料;同时,制作出泉云3号实用技术IPTV专题片,在泉州市科学技术局的“泉州星火科技”频道播放,以视频形式,实现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此外,通过泉州市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开展电话、QQ、远程视频、短信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服务,有力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宣传培训工作,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3.5.2 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推广 在产业化模式的研究探索中,总结出“科研单位+公司+基地(农户)”与“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通过科研单位的桥梁作用,由科研单位根据该品种特性制订配套栽培技术,并跟踪调查指导,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龙头企业以“订单农业”协作开发原料生产基地并实施稳定的保护价收购合同,为农民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并引导带动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增值带来的利润,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汤浩,蔡南通,罗文彬,等.福建马铃薯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615-618.

[2]孙慧生.马铃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0-43.

[3]隋启君.中国马铃薯育种对策浅见[J].中国马铃薯,2001,15(5):259-264.

[4]王新伟.我国马铃薯育种的回顾及今后的发展方向[J].中国马铃薯,2000,14(1):44-46.

[5]冉毅东,李景华.马铃薯近缘栽培种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研究[J].马铃薯杂志,1988(2):1-9.

[6]凌永胜,卢新建,汤红玲.闽南春种马铃薯新品系主要性状鉴定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7(1):78-80.

[7]靳德永,寇军辅.普通栽培种(S.tubersun)与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自交系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初报)[J].马铃薯,1984(4):14-17.

[8]卡·M·期维也钦斯基.早代选择法在波兰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J].许增柱译.American potato Journal,1984,61(7):383-393.

[9]梅村芳树.马铃薯的新性状育种[J].张耀宏译.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1):15-17.

[10]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J].杨孝贤译.马铃薯杂志,1995(1):54-55.

[11]IWANAGA M,SCHMIEDICHE P.利用野生种改良马铃薯品种[J].孟宪学译.国际马铃薯中心通讯,1989(2):1-5.

[12]王一航.甘肃省马铃薯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1998(10):35-36.

(责任编辑:陈文静)

猜你喜欢

马铃薯
马铃薯喜欢吃糖吗
马铃薯有功劳
主妇和马铃薯
如何延缓马铃薯发芽
给马铃薯“开窗”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