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活的启示录:田湘诗歌印象
2018-09-10荣光启
荣光启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论》《“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现代汉诗”的眼光——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诗集《噢恰当》等。
2009年6—9月,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 (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 该年度访问学者。2010—2011学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费曼项目(Freeman Fellowship Program) 学者。
2008年3月,获“中国十大新锐诗评家”提名;2015年7月,获“安徽诗歌奖·优秀评论家”奖。2015年8月,被评为首届“湖北文学人才”。
河池这个地方非常特殊,中国的版图上,广西已经是西南边陲,河池地区更是广西的边陲,地理位置可谓偏僻。从资源物产方面来说,桂西北虽风景秀丽,但多处是石头和山岭,说贫瘠也不为过。但是,正是这样的地方,却为广西贡献了多位有全国影响的作家,比如广西文坛前辈,散文家、词作家潘琦,小说家东西、鬼子和凡一平,以及诗人田湘。田湘(1962年生)是一位特别的诗人,他早年毕业于河池学院,是学校文学社社长。毕业后长期在铁路公安局这一部门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诗,但新世纪以来,田湘再度写作,且成就斐然 ①。这里我想谈几个方面:第一,田湘作为一个诗人给我的印象或者说他给我的启示;第二,田湘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他的詩歌写作有什么特点;第三,在这些诗歌里面,我认为最好的部分可能是爱情诗;第四,田湘诗歌的优势,或者说是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第五,他的诗歌也有不足的地方;第六,我对他的诗歌写作的一些建议,不是针对田湘个人,而是我自己对于当代诗歌的一点思考。
一
田湘作为一个诗人,他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我认为他的诗歌对当下中国有“生活启示录”这样的意义。这个意义具体是什么呢?你接触一个诗人,你不用看他身上的标签(主席、处长什么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要看诗歌在他的生活和生命当中有什么样的位置。我第一次听到田湘先生朗诵自己的诗——《雪人》,非常深情地朗诵。他的朗诵给我很大的震动。新诗和旧诗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新诗很难被记住,很多写新诗的人不能背诵自己写的诗,但是田湘可以,这非常不容易。田湘在朗诵自己诗歌的时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让我仰视的人。我很惊讶,在那一刻,他的形象变了,他不再是一位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而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它诉诸意象,运用意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经验和想象,它追求的效果是意境,它在语言的哪些地方下功夫呢?在语言传递人的经验和想象的部分,然后是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诗不是让我们收获真理,不是让我们收获真相、本质,而是让我们获得一种感觉、经验和想象上的具体性。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你有语言能力,你也可以是一个诗人。不过有的人没有那种言说自我的需要,有的人有,诗人就是有言说自我的需要并诉诸写作实践的这群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有一本小册子叫《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在第一封信里面他讲到,有一个诗人想请里尔克评价一下他的诗,里尔克没有评价他的诗是好还是坏,而是问他为什么要写诗。话说,里尔克问那位青年的话就是:“你不写会死吗?”对于有的人来说,用诗歌的方式言说自我,是一种生命的需要,他不写出来就真的很难受。所以田湘对我很有触动,他有自己的社会身份,有自己的工作,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身份、工作,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这就是我说的田湘的诗歌具有生活启示录的意义。你也可以借着这样一种言语活动,使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去遇见那个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己——你的存在意义和你更深的价值。
文学写作,包括诗歌写作,并不是说完全为了发现你自己,它有一个很深的对自我认知的功能,余华在自己小说《活着》的序言里面有这样的话:“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那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间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第一个,写作不是天才的事业,不是“我”有灵感才写作,而是在写作中获得灵感,你只有源源不断地写才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一个不写的诗人,他是等不到灵感的。第二个,写作有什么意义呢?写作就像挖井这个行为一样,它在不断地开掘自我的内心,让我们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这是田湘作为一个诗人给我的启示,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活着。我想这不仅是对我,而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意义。
二
成熟的诗人往往有一个标志,就是他的整个诗歌写作会展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意象系统,他的说话方式会渐渐形成一种象征秩序。一个诗人用什么东西来象征什么来表达什么,是慢慢才形成的,而不是在初期写作的时候,东一点西一点,寻找合适的意象,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比如田湘诗歌中常出现的沉香、黄梨木、铁路、火车,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经常读到,这不是一种重复,而是一个成熟的诗人特有的意象系统、特有的象征秩序。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诗人经常写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中也会有。不同的是,就像石头慢慢在贝壳的肉里面变成珍珠一样,成熟的诗人把那些东西慢慢固定下来,形成了自己的“珍珠”、自己的意象系统。比如说沉香、火车,这些是田湘生命当中非常珍惜的东西,他在写作当中不断地磨砺,最后变成了这些诗,这是田湘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所有的标志。
那象征秩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田湘无论写什么东西,他可能最后都写到了爱情。这是他抒情的一个制高点。我特别喜欢他写火车的那一系列,因为他是在铁路工作的人,他把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变成一种让读者都能够体会得到的公共经验。一个诗人不能只写个人的经验,或者说你的写作不能完全没有超越性,那不是文学,文学写作会在个人经验和公众接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如果你把写作只当成你个人写的东西,那它是日记。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在特有的生活场域产生的经验,变成一种普遍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接受和感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说以前在广东东莞一个五金厂打工的诗人郑小琼,当然现在她已经很有名了,以前她在五金厂打工,写了很多的铁、铁器、机器这一类的诗,很多人尽管不是五金厂的工人,读到依然十分感动,因为她是从个人的生活场域中去描写出一种人类普遍的困境:体制化的生活,面对命运人无力反抗,等等。大家熟悉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她的《我爱你》《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作品也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好的诗歌共有的特点。
田湘写的关于火车的诗也有这个特点,我也关注到了像大家经常提到的这首《读特朗斯特罗姆》,这位伟大的瑞典诗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有点长,但是田湘说:
你的名字太长太长/特朗斯特罗姆/每个字读起来都很费劲/就像我坐过的绿皮慢车/我只能把有你名字的诗集/带到高速行进的动车上
最后他又说:
安静的动车上/好像所有人/都在听我读你的诗/你的名字/好像也不那么长了
真实的生活也许像这个啰唆、拗口的名字一样让人感到不快,但诗歌如同一列动车,当我们安静地坐在其中,静静地思想自己、言说自己,生活也就容易变得忍受,有时甚至还有短暂的美好。在这里,“动车”的意象指向被诗歌提纯的生活(一切变得“安静”美好),“特朗斯特罗姆”的名字也是一个意象,它指向的也是被改变的生活,因为诗歌(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这个名字“好像也不那么长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读改变了环境(周遭的客观环境与作者的内心)。这也是我说的,我们能从田湘的诗歌中得到一种“生活的启示”,如何使贫乏的日常生活过得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文学阅读与诗歌写作能帮我们成就。田湘的诗有很多写火车、坐火车这样的经验,都是他的日常生活,但是田湘最后都能够提炼成对于人生的某种思考,对于生命的某种体会,这是田湘诗歌非常优秀的部分。
三
在田湘诗歌里面,我认为从主题看,写得最好的部分,当然是他的爱情诗。比如说《雪人》《沉香》《嗍螺蛳》,他很多的诗,最后主题都落到了爱情上面。《沉香》这首诗大概定了他的爱情诗的基调:
被你爱/只因我受过伤害/刀砍。雷劈。虫蛀。土埋/在苦难中与微生物结缘/在潮湿阴暗之地/结油 转世/一截木头换骨脱胎/腐朽化为神奇
这里的爱情不是年轻人的欢悦的爱情,而是中年人才有的沉痛的愛情或者说关于爱情的沉痛。田湘的很多爱情诗和《沉香》传递的经验都很相似,他常常要言说的是“我”在爱情上面受过伤害,或者说,“我”在爱情上面体会到一种很痛的经验。诗人努力把这些经验呈现为一种意象,而“沉香”这种意象也许不是诗人刻意寻找,而是他的沉痛到了合适的时候,这个身边的事物就在诗歌中浮现出来,或者说自然地进入了诗歌。说田湘是“沉香诗人”,我的理解是,不能说他写了这一种木料,就以这种物质来称呼他,这只是在诗的题材或主题性上来说——而应该是,他是一个将爱情的沉痛经验积淀为诗的人,“沉香”是他的一种写作方式。
四
整体上,我觉得田湘的诗歌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除了关于爱情,表达一种很痛的情感经验,就像《沉香》中的那种特殊木料一样,它是疼痛中的一种结晶,一种特别的气息与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田湘写诗在用语上,常常无所顾忌,相当自由。我注意到,他不避讳很深情的词语。他个人的诗歌写作机制里,我觉得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驱动力,他的诗往往是在热情当中迸发出来,比如说他的叙述中,常常有很深情的东西,他干脆直接地抒发出来,而这一点,对于很多抒情诗人,是相当克制甚至是忌讳的。
田湘的诗歌更多的是口语诗,但这里有一种口语诗里面很好的品质,就是诗歌想象和语言上的活泼与自由。像《校花》《嗍螺蛳》《田耳的外婆》这些诗歌就非常有代表性。
美味总是让人垂涎
年轻时,我带上你
在路边摊嗍螺蛳
这首《嗍螺蛳》也是田湘的得意之作,他也喜欢朗诵这一首。此诗从头至尾,都是寻常语句,但却是层层铺垫,到最后交代“我”的内心:这是“我”最难忘的经历、最痛的爱情。在极白的叙述与极深的情感之间,有一种张力,有一种惊讶,让人触动。
口语诗貌似容易,但要写出好的诗意,是很艰难的。比如说“第三代”诗人的作品,像韩东《我们的朋友》这样的诗,传达出的主要是整体的诗意,你如果只看局部,你会觉得都是废话,但是当你读完你会非常感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曾认真地和写口语诗的诗人有过交流。写口语诗的诗人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写诗比你们更费劲,因为我们要用这些废话写出有诗意的东西。我们知道贾岛为了追求诗意的传神,“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实写口语诗的诗人比贾岛要更费劲,他们在语言的干净、直白、废话上,到了非常彻底的地步,但是整体上会让你觉得非常有意思。因此写好口语诗非常不容易。不过,田湘的诗比口语诗又多出一个东西,就是他的诗有很深情自由的部分。我不知道他平时是不是特别喜欢朗诵,但是他的部分口语诗,是非常适合吟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诗中有时一些词语让人受不了的原因,其实这和他的诗的整体风格有关系。他从性情激烈之处而发,自由吟咏,有时就没有避讳抒情诗的一些现代法则,比如客观化、非常个性化、情绪的克制等。
五
当然,这种写作方式一定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有的时候有些作品在语言和意趣上难免显得直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田湘的有些诗在结尾经常做一个点题。这个作为现代诗来说,是非常忌讳的。比如这首《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我身体里跳出的小鹿/会惊恐,追逐,迷失”,这些意象是非常好的,但是这首诗的结尾直接点题:“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这在诗歌写作当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诗,尤其是现代诗,它特别强调和散文的区别。余华1991年在《收获》上发表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后来出单行本叫作《在细雨中呼喊》。这两个题目是有差别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一个散文的句法,而“呼喊与细雨”,变成两个意象的并列,意象之间缺乏关系的交代,这是诗的,这个题目更有意味。因此我们在写现代新诗时,对于习惯写流畅、明白的口语诗作者,如果有时锻炼一下如何把一首诗写得不那么流畅、连缀,也许是一种矫正。
还有一个方面,和田湘的写作方式有关。写诗要尽量地避免陈言套语。当然,陈言套语不是绝对的,一句话要写得很有意思是和具体的语境有关系的,比如说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面,出现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陈言套语,但出现在那首诗的独特的语境里,我们就能够接受。但有的时候,在其他的语境里,陈言套语就不是十分合适。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田湘的《沉香》:“多少眼泪才能结油成香/成香 沉香/让你安神竟是我的心伤。”这里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接下来:“当暗香浮动了你/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这需要注意。“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这样的话,意思我们当然明白,但能否用更具体的感觉性的、想象性的语言来代替这类陈言套语,来传达出我们更具体的感觉、经验和想象?如果我们想写出更好的作品,我觉得在这些地方诗人是要注意的。
六
田湘诗歌是有整体性的,风格多样,他有些作品有一定的缺点,这无可厚非,每个人的写作都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不过,优秀的诗人还有这样的特征:在一部分作品中的问题,在另一些作品中,他却表现出对此问题的克服。比如这一首《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
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
她知道你想要:这盛开的孤独
这激情的泪,她知道你想要
这献给沙滩与岩石的祝福
太阳在清晨点燃自己
海鸥盘旋优美弧线
大海弹奏崭新的五线谱
她知道你想要:这恢宏乐曲
我觉得这首诗在田湘的诗作中有一种积极的代表性,田湘的诗歌写作可以在这里有一个思索。前面我也提到田湘的诗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和热情,那种自由喷发的东西,这是田湘诗歌的特色,在这首诗中保留了;并且这首诗并没有太口语化,有一定的书面语特征,也保留了可以被吟咏的特点,非常适合朗诵。特别是意象的并置方式,也使这首诗呈现出某种现代诗应有的破碎感。这种破碎感不是为了故意增强诗对于读者的晦涩感与神秘性,而是诗的言说方式所决定的。诗不是散文,它在意象与意象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疏离性,它的意蕴的最终完成,需要读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参与。
注释:①田湘已著有诗集《城边》《虚掩的门》《放不下》《遇见》以及配乐朗诵诗专辑。作品散见于《诗刊》 《星星》 《诗歌月刊》《诗潮》《青年文学》《作家》《天涯》《花城》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年鉴。2014年11月在北京举办诗集《遇见》首发式暨研讨会。获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艺术奖,2015年“诗歌心时代”杰出贡献奖,是广西2014至2015年重点扶持作家,公安部2015年至2016年签约作家,荣登2014中国诗歌十大新闻,有“沉香诗人”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