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的探讨
2018-09-10李长华
李长华
摘要:近几年,我国民办高职院校飞速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在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非常广泛,本文以多元化教学模式特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两方面,详细论述多元化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的教学,希望可以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有力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
为了适配我国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不断的进行改革。近几年,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制定多元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科目,对于体育课程,应坚持以健康为主,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为我国发展建设提供更综合性的人才。不同性质的民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和专业的独特性,制定多元化体育课程教学,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相对于全日制学校是有所区别的。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更应重视对于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点,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体育锻炼的使用性,并且,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于体育的正确观念,让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感兴趣,这样更加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目标。民办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多元化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另外,趣味活动的运用,也是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理论的教学,奠定学生的兴趣爱好[1]。
(一)教学目标明确
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课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可以更好的明确教学目标。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是相对松散的,但是,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学为发展方向。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以让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相对灵活。只要把握以学生健康锻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核心,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目的。首先,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为体育课程设计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全方面的培养。其次,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灵魂,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弘扬我国体育文化。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强化,在实现学生体育锻炼乐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形成良好体育习惯,这是可以受用一生的。
(二)教学成果显著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第一步,重视教学成果,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第二步。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局限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体育课程的延伸能力。因为体育锻炼不仅仅要在校内进行,校外的良好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所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重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首先,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中,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動态发展。及时做好教学调整,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最后,要进行体育课程考核机制的创新,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更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在学习和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也不可忽视问题的存在。第一点,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会极大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降低多元化教学的效率。第二点,高职院校内体育设施和场地的陈旧,也会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第三点,很多民办高职院校,轻视体育课程,忽视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中,体育课程的安排较少,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并且,这也不符合我国教育部所颁发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目标和理论[2]。第四点,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松散,不能完全的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放松学生心情的目的。体育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更加纯粹的让学生进行放松,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没有就业和学业压力,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完成体育课程目标。最后,对于体育课程的最终评价,目前只局限于运动技能的考核,这种考核机制是不符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必须要进行考核创新,落实体育课程的教学意义和目标。
三、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有效的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适配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学校内进行的有效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实现终生体育的社会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J].文学教育(下),2017 (04):174-175.
[2]张杨波,杨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 (3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