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2018-09-10单威威

度假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问题研究徐州

单威威

摘要:正处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徐州,旅游产业纳入徐州市政府作为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徐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迅猛。但随之浮现的诸多问题也阻碍着徐州市旅游产业向更高层面的突破。该文以徐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认真分析徐州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研究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徐州市旅游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徐州;旅游产业;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9-0018-02

1 徐州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竞争力不足

旅游市场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基础,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徐州市旅游业整体规模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有所突破。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品牌意识薄弱。旅游品牌是代表旅游业的综合标志,好的旅游品牌可以提升旅游景区形象,徐州市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的塑造与管理单一,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此外,部分景区服务性场所宣传标语与景区提倡品牌背道而驰,导致景区品牌模糊不清,总体管理水平较低,难以真正树立起旅游品牌。

2)专业人才匮乏。景区管理员、解说员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数量与游客数量不成比例,徐州市各大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经常出现解说员一对多甚至无解说员的局面,游客体验度较低。

3)政府管控力度过大,导致徐州市旅游产业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政府强有力的干预限制了徐州市旅游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节的灵活性,导致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跟不上同类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4)缺乏标志性龙头景区。以汉文化景点为例。徐州市汉文化景点众多,楚王陵、龟山汉墓、汉文化景区等。诸多景点知名度均不高,整体影响力较

1.2 产品结构不合理

作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旅游产品的兴衰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徐州市旅游产品多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通过对汉文化遗址的修整、扩建,加之一系列组合,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汉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旅游类型固化,加之汉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很难形成高质量旅游产品。

另外,单一以汉文化为主要旅游产品也存在风险较高的危险。跟某一时期人们对汉文化的推崇度高低有直接关系。同时,徐州市旅游产品局限于单项旅游,又缺乏对各单项旅游产品之间的有机结合。此外,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徐州市各景区的观光车、服务站、交通、娱乐设施等主要面向本地居民,缺乏对外游客必要的基础设施,外来游客很难以实惠的价格享受基础性服务。

1.3 区域间缺乏合作

徐州市在行政上划分为11个区域,各区有各自代表性旅游景点,由于行政权力上的划分,各区在旅游业的投资比重不尽相同。总体投资布局侧重云龙区汉文化景区,泉山区云龙湖景区,贾汪区潘安湖景区三类景区。该类景区由于投资大,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态势良好。但仅限于自身的发展,未能与周边景区合作,拉动周边景区以扩大景区规模,实现区域性景点。根据表中数据,徐州市另外8个区域的3A、4A级景区数量同样可观,但只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若没有景区之间的合作,游客在云龙湖或汉文化景区游览结束,很容易忽视这类景点。

1.4 景区开发内容浅显

徐州市旅游景区数量庞大,截至2016年10月,徐州市A级景区总量居江苏省第一。相对于全省甚至全国而言,徐州市景区数量具有绝对优势。不过,徐州市各大景区对景点的开发局限于观光设计。5A级、4A级景区虽主打文化口号,实质性的历史文化研究却过于浅显,游客只观其面而不得其神。目前徐州市各景区的工作重点依旧停留在景区的修建与整顿,造成景区文物大量失真,文物研究与讲解工作困难。

1.5 未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截至2016年,徐州市拥有高等院校10所,在校学生10.6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01万人。高校大学生在拉动徐州市消费水平的同时为徐州各行业提供大量专业化人才。其中包括旅游市场,各大高校均设有旅游专业,足以满足徐州市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但徐州市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依旧供小于求。大学生群体同样是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旅游行业庞大的潜在市场,徐州市旅游景点的宣传却从未涉及高校,大量在校大学生在不知徐州旅游景點的情况下外出旅游。

2 解决徐州市旅游产业相关问题的对策

2.1 市场竞争方面

增强品牌树立意识,以汉文化景区与云龙湖景区作为两大龙头景区,高举汉文化与美丽徐州大旗,打开名气后带动各相关景区共同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合理宣传必不可少。互联网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过去,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宣传才是发展之道。“五省通衢达天下,两汉文化看徐州”充分体现徐州汉文化底蕴,“一城青山半城湖”更好地诠释云龙湖、云龙山的旅游特色,美丽徐州尽显其中。

积极招聘专业化人才,弥补徐州市旅游景区服务人员不足的局面,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政府适度放开管控,给予旅游业充分竞争空间,更快、更好提升各自整体实力。

2.2 产品结构方面

坚持汉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构建云龙湖景区为度假旅游产品,利用贾汪区独特的湿地系统,打造生态旅游产品,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开发公务旅游产品。

在观光型旅游的基础上,增加大型旅游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游客参与度,举办美食节,同时发展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模式。完善交通运输,景区讲解和指示服务等,切实保障游客的基本需求。

2.3 区域合作方面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本行政区与其他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加强景点之间交通系统的部署,促进各景区地理上的联系,保障各景区之间客源相互流通。政府在扶持旅游业发展方面应做到点与面的均衡。景区自身也应提高与外界合作意识,仅靠自身特点难以将景区做大做强。通过签订合约,形成景区间服务人员的相互对接,旅游班车互送客源。

2.4 景点开发方面

文物方面,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历经历史积淀更能较好体现其蕴含的文化,而修复不善则适得其反。景区建设可以小而精,避免大而虚。文化里子才是揽客之道,徒有其表再大的景区也不会吸引游客。

2.5 景区与高校合作

景区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大学在校生倾向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际实习实践机会。景区为高校旅游专业提供实习岗位,待其毕业聘用表现良好者,不仅可以解决景区管理服务人才匮乏局面,亦形成学生间以点到面的扩散宣传机制。

3 总结

总的来说,徐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各景区自身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协调,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结构调整,区域合作,徐州市旅游产业定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张广海,王佳.我国旅游资源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类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9-50.

[2] 王雷亭.旅游规划与开发[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问题研究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沈阳市健身房规范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渭南市旅游一卡通业务的推广与普及
浅析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